張平
(廣東省輸變電工程公司電力工程咨詢公司,廣東 廣州 510160)
變電站門禁系統運維對策
張平
(廣東省輸變電工程公司電力工程咨詢公司,廣東 廣州 510160)
隨著變電站智能化的推進,變電站門禁系統已成為管理人員進出變電站的有效智能手段。隨著變電站運行時間的延長,門禁系統的運維日漸成為運行部門不得不面對的問題。針對這一現象,從變電站門禁系統的設置、運維、設計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種獨立的門禁系統設計方案。
變電站;門禁系統;設計方案;售后服務
門禁系統在變電站中被廣泛應用,廣東地區電網各變電站門禁系統是視頻環境監控系統的子系統,大部分集中布置在二次設備區域,極大地限制了門禁系統的效能。同時,由于是視頻環境監控系統的子系統,沒有專一的售后服務,造成后期維護難度大、成本高。這些給門禁系統的運維帶來了極大的不便,造成多數變電站門禁系統年久失修,形同虛設。
門禁系統作為視頻環境監控系統的子系統,按運維界面應作為地市局系統運行部下設的通信班組維護,而變電站的日常管理由變電管理所下設的運行班組進行。一旦門禁系統出現故障,運行班組需將故障情況層層傳報至通信班組,通信班組再反饋給有關廠家處理,整個故障的響應及處理流程過慢。
廣東地區變電站的門禁系統主要設計在繼保室、通信室等二次設備室,一次設備區域未設置門禁,比如10 kV高壓設備室、站用變室等。而這些區域往往都是巡檢或施工的經常性出入地,如果繼續采用機械鎖,則會嚴重影響變電站門禁系統的發展。廣東電網公司發布的《變電站安保規范》中雖明確要求重要設備站點需要在所有設備室安裝門禁,但因不同廠家間設備間通信問題,補裝門禁很難實施。
廣東電網公司視頻環境監控系統通常是將門禁系統作為其子系統來看待,因此,將門禁系統接入視頻環境監控系統,以期通過視頻環境監控系統來實現門禁控制器的整體管理。但就目前的應用情況看,效果不盡理想。整個視頻環境監控系統的結構主要集中在省公司主站、市局主站、變電站站端三個層級,而作為變電站管理的中間環節——變電管理所和集控中心站未設置分站系統,難以形成對變電站門禁的直接管理;整個視頻環境監控系統集成的攝像機、周界防范、火災報警及環境監測等子系統多是數據容量要求高、互動性要求不高的設備,而門禁系統是直接控制人員進出變電站,是互動性極高的設備,其運維管理需要更加便捷的環境,遠程操作也更加需要直接的責任人。
門禁系統集成于變電站視頻環境監控系統是廣東電網地區變電站門禁存在的主要形式,其運維責任一直在通信班組。但由于門禁的使用人和使用頻率有別于視頻環境監控系統中其他系統設備,應按照“誰用誰維護”的原則,確定門禁系統的終端設備,由運行班組維護。通過門禁系統使用和維護在源頭上的統一,提高了門禁的運維效率。

圖1 220 kV戶內變電站門禁區域劃分圖
變電站在門禁系統在設置時,應按電壓等級及功能區域進行劃分,從而按區域設置門禁控制器,實現變電站各區域進出的管理。按目前廣東地區較為典型的220 kV戶內GIS站為例,電力設備區大致可分為10個功能區域。這10個門禁控制區域按需布置門禁控制器,使得各區域門禁控制器獨立,方便門禁系統站內組網。220 kV戶內變電站門禁區域劃分圖如圖1所示。
在變電站功能區域劃分中,一個專業運維班組由不同區域的維護人員組成,因此,按照維護區域,應開通相應專業維護班組的門禁感應卡權限。門禁系統管理權限如表1所示。

表1 門禁系統管理權限表

圖2 門禁系統網絡圖
門禁系統作為一個獨立的安保系統設計,在每個變電站設置1個站端系統,在市局變電管理所設置1個主站系統。變電站內各區域門禁控制器通過站端組網與站端系統通信,站端系統通過市局綜合數據網與主站進行數據通信。門禁系統網絡圖如圖2所示。
獨立門禁系統通訊采用TCP/IP協議,與網絡數據交換方式采用的是內存數據交換。管理系統進入實時運行狀態,高速、安全的通訊程序可以持續收集每個控制器產生的事件,對所有收集的事件進行分類,定時保存至硬盤。對于報警信息,立即生成報警信號,并在管理微機端體現出來。每個門禁控制點需要采用分體式結構進行管理,即讀卡部分與控制部分分離,讀卡部分安裝于室外,控制部分安裝于室內,即使室外讀卡部分遭受嚴重破壞或受到某些專業人士的破解,也不會將門打開,避免了以往因讀卡與控制集于一體而存在的安全隱患,大大提高了整個門禁系統的安全性軟件系統。
門禁系統作為電力生產區域安全管理的重要輔助工具,其系統的穩定性和完善性極其重要。本文從門禁系統在變電站的應用的故障響應、門禁設置、門禁設計這三個方面分析了當前電網變電站的門禁系統應用的現狀,總結了運維對策。通過運維界面的調整、門禁的區域性設置、系統的獨立設計,提高了門禁系統在變電站的運維效率。
[1]史紀元,黃忠義.智能門禁系統的設計[J].濰坊學院學報,2005(04).
[2]榮鋒,厲彥峰.基于網絡的門禁系統的設計[J].天津工業大學學報,2008(02).
〔編輯:張思楠〕
TM76
A
10.15913/j.cnki.kjycx.2017.23.087
2095-6835(2017)23-00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