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平
域外聽風
關于《鄰居》
徐 平
《鄰居》的作者蘇珊…麥康奈爾(Suzanne McConnell),美國職業作家,現居紐約。她成長于加州圣地亞哥并曾在圣地亞哥州立學院學習,后獲得阿肯色大學社會學學士學位及愛荷華大學作家班虛構類寫作碩士學位。其短篇小說,散文,和詩歌作品散見于《哈芬頓郵報》、《漢密爾頓…斯東評論》、《圣安評論》、《貝勒夫文學評論》、《花萼》、《青山評論》、《綠厥》、《經歷小說作品》、《詩人與作家》、《女人岬》、《大地之女》、《地域感》等出版物中,其中她的首部長篇小說的部分章節曾獲2008年《如是說》小說競賽的二等獎,另一部長篇小說,《大地柵欄》,則進入“詹姆斯長篇小說創作獎”決賽。她也曾兩度獲得普氏卡特獎提名,并榮獲2014年度“素數雜志獎”微型小說一等獎。她曾被分別聘為蒙塔爾佛別墅藝術中心、尤克洛斯基金會、和多蘭山藝術群落的駐地作家,亦曾長期在紐約市大學亨特學院講授寫作及文學課程,并任新澤西醫學院文學與醫學項目的學者兼督導。她現任美國綠線出版顧問公司編輯及寫作導師,并任《貝勒夫文學評論》小說編輯。
麥康奈爾的短篇小說《鄰居》榮獲《新俄亥俄評論》2015年度小說一等獎并發表于該刊2015年秋季期。根據作者的回憶,這篇小說作于她寫作生涯中比較艱難的一個時期。在幾次試圖完成并出版一部長篇小說的嘗試失敗后,作者決定寫點什么別的東西,在內容上與那部長篇小說同樣重要的東西。結果便是這篇短篇小說,《鄰居》。“在這篇小說中,”作者指出,“一個人物問了一個最為根本的問題,一個我相信任何人都可能問到的問題”(引自作者通信)。小說中的這一場景曾在作者早年的生活中真實地發生過,而事后她也如實地將這整個場景逐字逐句記錄下來,便于以后寫作中采用。而這一等就等了40多年的時間。作者最初的意圖是將這個故事用散文的形式寫下來。然而她很快就意識到,她需要想象力所能提供的最大的自由。用作者自己的話來說,“我需要虛構其中的人物,尤其是以我自己為原型的那個人物,以便傳達給讀者最深刻的情感真實”(引自作者通信)。
這篇短篇小說的背景是上世紀70年代的紐約,其中的人物大多生活在這個龐大而又復雜的都市的邊緣,在實際和象征的意義上均是如此。作者以極其生動并富有詩意的筆觸描繪了兩個來自異鄉的年輕女鄰居,以及她們之間人性的交匯與碰撞,并由此而揭示出社會及人生的某種本象。也就是在這個意義上,這篇小說或許能夠跨越時代與文化的間隔,在中國讀者心中引起共鳴。在語言的運用方面,作者著意采用短句及意象以配合小說中的人物性格特征,和當時的地域環境,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也盡量予以保存和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