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曉佼
淺談朗讀對學習文言文的作用
姬曉佼
面對文言文,熟讀成誦應該是學習的第一步,準確的讀清文言文中的生僻字、多音字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文言語感,更能幫助學生正確的理解文意。故而,文言文的準確誦讀對學習文言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文言文 朗讀 作用
文言文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在中學語文中加入了文言文篇目的學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傳承中華文化。《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對待“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但對于中學生,特別是剛剛接觸文言文初中生來說,面對生澀的文字,首先感到的就是恐懼,想要消除這種懼怕心理,熟讀成誦應該是學習的第一步。人教版教材中,文言文基本都要求背誦,那么是機械的背誦完成任務還是在朗讀、理解的基礎上達到熟讀成誦,我認為后者必然更勝一籌。多讀文言文,不僅可以拉近學生和文言文之間的距離,在正確的朗讀下還能幫助學生理解文意。故而,我認為正確的朗讀文言文是學習文言文的基礎,其作用應該有以下幾方面:
在文言文的教學中,通常呈現“一言堂”的狀態,老師一個人口若懸河,從翻譯到文意,全靠老師一個人講,而文言文的朗讀使得課堂不再是老師一人獨占的舞臺,當文言文特有的抑揚頓挫和韻律給人以悅耳的感受時,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文言知識的熏陶,而轉化為了對文言文的好奇和興趣,朗讀在潛移默化中就再給學生灌輸一種文言文的語感。當然文言文中有許多的生僻字、通假字和多音字,這些字詞的讀音通常是比較難以把握的,以《木蘭詩》為例,“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中的“鞍韉”二字就較為生僻,學生初讀時易把“韉”念為“jiàn”,但通過與后文的“北市買長鞭”的“鞭”的押韻解讀,學生掌握了通過押韻來判斷讀音的方法,在未講解含義的情況下已經能通過“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把后文的“脫我戰時袍,著我就時裳”的“裳”判斷不讀為“shang”;同樣,文言文中常有一些省略句,省略介詞“于”的情況尤為常見,但是通過朗讀,不斷的熟悉課文,學生們會找到省略句的一定的規律,例如學習《童趣》時常常讀到“余常于土墻凹凸處”一句,這時“于”放在地名之前表處所,當學習到《口技》的“口技人坐屏障中”時,學生就可以判斷此句中在處所“屏障中”前省略了介詞“于”。由此可見朗讀文言文是可以培養學生的文言語感的。
中國的漢字,音、形、義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學習文言文時,正確的讀音不僅可以培養文言語感,更能有效的幫助理解文字含義,古語有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說的就是是朗讀與理解之間的關系。以《漢書…高帝紀上》:“是口尚乳臭,不能當韓信“中衍生出來的“乳臭未干”的“臭”字的讀音為例,若按照一般讀法念為“chòu”,就會在意義上誤導學生,《現代漢語詞典》中說臭(chòu)是指難聞的氣味,而臭(xiù)是指氣味,由此可見“乳臭未干”中的“臭”字應讀為“xiù”,舉一反三,“滿身銅臭”中的“臭”也念為“xiù”,《送東陽馬生序》中的“右備容臭”同理;同樣,以初中課本中的文言讀音為例,《最后一課》中有“字帖”一詞,學生通過學習會知道 “帖”就有三個讀音,分別是tiē、tiě、tiè,《現代漢語詞典》中對這三個讀音的意義區分分別是,帖(tiē)指服從、順從或者妥當;帖(tiě)多指邀請客人的通知;帖(tiè)則指學習寫字或繪畫時臨摹用的樣本,這是當學習到《木蘭詩》中的“昨夜見軍貼”中的“軍帖”一詞時,正確的讀音就會讓學生們立即理解“軍貼“是指軍中用于招兵的文書。同樣,在文言文中“為”是一個較為常見的字,準確的區分“wéi”“wèi”兩種讀音也是用于區分含義的較有效方法,“wéi”多指“做”、“作為、當做”、“認為”等含義,例如《論語 為政》中說“見義不為,無勇也”,中“為”就讀為第二聲,表“做”的含義,而“wèi”多理解為“替、給”或“因為”了解了這點之后,當學習到《童趣》中的“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時,wéi這個讀音就會幫助學生判斷“為”的含義是“當做”,而當學習到“項為之強”時,“wèi”這個讀音就可以幫助學生判斷其含義為“因為”。可見,正確的讀音是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部分文言文的含義的。
初中學段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有別于小學時的簡單詩詞學習和高中程度較深的文言文學習,初中既加入的文言文學習,加大了古詩文學習難度,又在為高中的較深層次的文言文學習打基礎。若能在這個階段培養起學生的興趣,將給高中的學習帶來莫大的助力。那么怎么讓學生喜歡上生澀的文言文呢?我認為“朗讀”仍然是基礎,從七年級簡單的文言文開始,利用早讀等零星時間,反復朗讀,在朗讀中熟悉文言文的韻律,不做簡單的機械背誦,通過朗讀帶動背誦,既減輕學生背誦負擔,又培養了良好的朗讀習慣。
綜上所述,我認為學習文言文的第一步應該是朗讀,正確朗讀對于學習文言文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當然,要想學生做到在語音上的絕對正確以幫助學習文言文,老師們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確保范讀的正確性也是必要的。
[1]《語文》課本人教版七年級上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古代漢語詞典》編寫組.古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3]中科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作者單位:貴陽市花溪區實驗中學)
姬曉佼(1985-),女,漢族,河南洛陽人,本科,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