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玉紅
中國文化在英語專業學生跨文化交際中失語問題探究及對策
薛玉紅
語言與文化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因此在英語專業中導入中國文化教學已得到我國外語界的普遍認同。然而在實際教學活動中過多地強調目的語文化的學習, 忽視了中國文化的學習,直接導致了英語專業學生在跨文化交際時中國文化失語現象。修改英語專業課程設置,適量加入中國文化課程,提升英語教師的中國文化素養和培養學生正確的跨文化交際理念是解決中國文化失語問題的有效途徑。
中國文化失語 目的語文化 中國文化
語言與文化相互依賴、相互影響。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文化對語言有制約作用。因此,英語教學應包括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兩部分。然而,我國傳統英語專業教學嚴重偏向目的語文化,即英語世界的物質文化、制度習俗文化和各層面精神文化,而作為英語學習者的母語文化即中國文化幾乎沒有涉及。這一現狀最終導致英語專業學生不知道如何用英語完美地表達中國傳統文化,從而產生跨文化交際活動中中國文化失語現象。隨著中國外語教學的不斷發展和跨文化交際的日趨頻繁,加大外語教學的本國文化含量,已成為我國英語專業教學改革的當務之急。
目前, 越來越多的外語教學專家和學者開始探究和分析英語學習者中國文化的失語問題。一些學者通過實證研究得到中國文化失語的根本原因是外語教學中中國文化缺失(吳敏,2015);還有一些學者從中國文化被西方文化殖民的歷史淵源探討中國文化失語原因(曾宏偉,2005);另外還有很多學者從歷史、經濟、對文化態度等領域分析了中國文化失語的原因。針對原因不同國內學者們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教改措施:如開設 “中國文化選修課”;修改課程設置;添加教材內容; 增加課外閱讀和課堂補充講解等。這些措施和建議雖然比較多,但不夠系統和全面,有的甚至已經和飛速發展的現實情況不太適合,不利于實際操作。總之目前國內外研究都還沒能提出一個具體的,全面合理的解決方法。如何提高英語專業學生的中國文化素養,和提升他們中國文化英語表達能力,是有效解決中國文化在跨文化交際中失語的關鍵所在,也正是本文要探討的主要內容。
(一) 英語專業教學中缺失中國文化內容
在英語專業教學課程體系中,有關中國文化的英語課程一直很少開設甚至沒有,這是導致英語專業學生中國文化失語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在我國幾乎每所大學的英語專業都開設了以西方文化為背景和核心內容的必修課和選修課。如?英美文化?,?歐洲文化入門?,?西方文化?等課程。而涉及中國文化和社會習俗的英語課程在必修和選修的課程體系中幾乎很難找到。
其次,就教材方面而言,英語專業教材內容絕大多數節選英文原著或者直接使用英文原著,因此涉及母語文化的內容很少甚至沒有。據調查,我國高校英語專業必修課如“綜合英語”、“高級英語”、“英語聽力”等課程所選用教材幾乎很難找到關于母語文化的內容。母語文化在英語教材中的缺失也是導致英語專業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中中國文化失語的原因之一。另外,英語編寫的中國文化書籍和音像資料的不足和匱乏,也直接影響英語專業學生們中國文化的學習和中國文化的英語表達。以上這些因素都導致了英語專業學生在跨文化交流過程中產生中國文化失語問題。
(二)英語教師的中國文化素養總體水平不高
眾所周知,一直以來我國傳統的英語教學非常重視目的語和目的語文化的教與學,這就使得從事英語教學的高校教師們熱衷于英語國家文化的學習,對英語國家文化感興趣,從事的教學研究也是英語國家文化的研究。而對中國文化尤其是中國文化的精髓的深入學習重視不夠,也很少進行研究。因此造成高校英語教師的中國文化修養不高,文化內涵不深,直接影響著他們對學生進行中國文化的滲透與傳授。
隨著中國在世界上影響力的不斷擴大,中華民族文化也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學習漢語和漢語文化的外國人越來越多。向世界推廣民族文化已經成為一項國策的今天,弘揚和傳播民族文化人人有責。高校英語教師越來越認識到傳播中華文化責無旁貸,因此過去那種對中國文化的不學習,不研究的形勢正在發生著巨大改變。他們越來越對中國文化表現出極大的興趣,許多教師更是希望把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融入到英語教學中,能夠培養出更多地能夠傳播中國文化的優秀外語人才。但遺憾的是,因為他們忙于專業課的教學和研究,很少有時間學習和鉆研中國文化,心有余而力不足,這就使得他們缺少深厚的中國文化知識底蘊,難以用地道的英語表達中國文化,從而影響他們在日常教學中傳授中國文化的能力。英語教師自身的中國文化修養的不盡人意,也是造成英語專業學生中國文化失語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英語專業教學中對跨文化交際的“文化”概念理解片面
培養學生正確的跨文化交際意識,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是英語教學的目的之一。但在長期的外語教學過程中,我們對跨文化交際的“文化”概念理解片面,只重視對目的語和目的語文化的學習,忽視了母語文化中國文化的學習。學生從一入大學就全身心投地投入到英語知識技能和英語國家文化相關課程的學習中。各高校的英語專業院系更是想盡一切辦法為學生提供英語學習環境,希望學生無時無刻不在學英語講英語,盡一切辦法排擠母語和母語文化的影響。過分強調目的語和目的語文化的學習勢必造成英語專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重視中國文化,甚至忽視中國文化。再次,由于中國經濟曾經遠遠落后于英美發達國家,使得人們追捧西方文化,學習和效仿西方國家的一切,從而造成西方文化的強勢入侵,英語專業的跨文化教學也深受影響。這種概念上的理解偏面,造成教學內容失衡,最終導致英語專業的學生全身心的吸收西方文化忽視母語文化,在跨文化交際中一味地順應西方強勢文化,而沒有積極地有意識地輸出自己的母語文化。也是造成中國文化失語的又一重要原因。
(一)開設中國文化英語課程,加大中國文化課上滲透
增設中國文化英語課程,尤其是關于中國社會風情和習俗的英語課程,加大這些課程的英語聽說力度,是有效解決跨文化交際時中國文化失語問題的途徑之一。其次,選取適宜的教材,教材的質量直接影響到教學的質量。英語專業在選取中國文化教材時應注意課程的首要目標是要讓學生熟知中國文化的英語表達,而不是單純地向學生進行中國文化的反復輸入。對于許多學生來說,基本的中國文化知識他們還是非常熟知的,但是對于如何用英語表達和介紹這些文化知識卻是他們的短板。因此,教材的選擇應反映這一需求。?閱讀中國?是一本關于中國文化的英語學習讀物,包括有關中國歷史文化和社會習俗的各類英語文章。由趙保榮,馮偉年編著的?中國社會與文化英語讀本?都可以用作英語專業學習中國文化的教材。另外,教師可以把國內英語報刊如China Daily, 21the Century 列入學生的閱讀書目,便于學生了解中國特色文化的表達。
(二)提升高校英語教師的中國文化素養及用英語傳授中國文化的能力
目前在我國,增強英語教師的中國文化素養,提升中國文化內涵是解決英語專業學生中國文化失語問題的關鍵所在。因此提高英語專業教師自身母語文化素質的問題應該引起足夠重視。英語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其自身的母語文化素質和教學理念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提高英語教師的自身中國文化素養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教師應該擯棄傳統的教學觀念, 充分意識到英語教學中母語文化教學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教師要有意識地去提高自身的中國文化素養和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的能力。2.在跨文化交際活動日益頻繁的今天,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參加各種有利于傳播中國文化的涉外活動,提升自身的交際技能和提高英語傳授中國文化的能力。3.教師可以通過報刊書籍、電視、網絡等多種渠道學習并積累大量的中國文化的英語表達并且熟記于心。4.學校也可以定期組織教師參加一些中國文化之英語表達的講座或培訓, 并組織教師進行此類教學經驗的交流活動。
(三)培養英語專業學生正確的跨文化交際理念
成功的跨文化交際理念,不只是單向的,只達到目的語文化認同的交際,同時還應是對本民族文化認同和傳播的交際。中國當前的政治經濟發展需求已不再是單方面的迎合目的語文化的交流,中國需要更多的本土文化輸出, 這是國際文化交流的需要, 也是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的需要。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士渴望了解中國文化,越來越多的國外留學生出現在中國高校,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出現在中國的城市街頭。尤其是俄羅斯總統普京曾用及標準的漢語祝福中國人民春節快樂,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海湖莊園會見習近平總書記時,他的外孫和外孫女演唱了中文歌曲?茉莉花?并背誦?三字經?和唐詩。以上這些現象都體現了中國文化在國際交流地位上的轉變。因此傳統的英語教學中只強調目的語文化的學習,忽視了中國文化尤其是中國文化英語表達的學習,已不適應我國當前的的政治經濟形勢。弘揚和積極傳播中國文化已成為英語專業學生在今后的跨文化交際活動中一項光榮的任務,任重而道遠。如何培養英語專業學生正確的文化價值觀,改變過去英語專業教學中一味順應西方強勢文化的輸入而輕視對中國文化的輸出的教學理念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應該從英語專業教學中的文化教學入手,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讓學生熟知成功的跨文化交際中兩種文化的相遇,只有不同,沒有優劣之分,逐步培養學生正確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其次,鼓勵英語專業學生在今后的跨文化交際中不只要積極適應目的語文化,理解目的語文化,同時還要客觀地展示母語文化,輸出母語文化,只有如此才能贏得對方的尊重,才是成功的跨文化交際。最后,作為未來跨文化交際主體一方的英語專業學生也應該積極主動的學習和掌握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利用各種途徑使之英語表達成竹于胸,視傳播中國文化為己任。
中國文化失語已成為英語專業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中一個不可忽視的普遍現象。對中國文化的“失語”,不僅阻礙了英語專業學生在未來獲得成功的跨文化交流,更不利于傳播中國文化。因此,將中國文化適時適量的融合在英語專業教學中,讓學生們學習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已是刻不容緩的事情,同時英語教學中教師們還應積極培養他們正確的跨文化交際理念。只有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技能和深厚的中國文化素養的學生才能在未來國際事務活動中有效地傳播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為實現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貢獻。
[1]從叢.“中國文化失語”:我國英語教學的缺陷[N].光明日報,2000-10-19.
[2]翁燕文,徐永軍.高校英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滲透[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4(1):100~103.
[3]吳敏.高校大學生跨文化交際中“中國文化失語癥”的調查與反思[J].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76~79.
[4]劉潤清.跨文化交際-外國語言文學中的隱蔽文化[M].南京 :南京師大出版社,1999:130.
[5]華瑛.從中國文化失語癥反思外語文化教學[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108~111.
[6]肖龍福,肖笛,李嵐等.我國高校英語教育中的“中國文化失語”現狀研究[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0(1):39~47.
(作者單位:河北經貿大學外國語學院)
本文系2015年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外語人才培養中中國傳統文化輸入問題對策研究(課題編號:2015030442)”的研究成果。
薛玉紅(1972-),女,碩士,河北經貿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美文化和跨文化交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