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卓
試論高校學生管理的精細化
劉小卓
隨著社會對人才質量需求的不斷提高,各高校已逐步實施高校學生管理精細化模式。本文主要對高校學生管理精細化中存在的問題及措施進行論述。
高校學生 管理精細化 責任化
高校管理責任精細化,就是對高校的不同崗位進行責任劃分,將高校中的教育部門、行政部門、后勤部門、保安部門、高層領導部門等所在崗位的職責具體劃分,做到服務精細化、責任明確化。高校學生管理部門實施有效的獎懲制度,有利于不同崗位部門盡職盡責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內容。
高校管理部門通過制定細致周詳的計劃有利于管理內容的實施,所以高校管理部門應該每學期制定不同的工作計劃指導內容,在計劃項目中要詳細體現出科學教學的工作要點,實施高校精細化管理是意圖讓其更好、更快、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是重中之重。
任何的企業在管理中都離不開嚴格有序的制度規劃,只有在制度的明確規范下,才能更好的約束崗位人員的工作行為并起到引導作用。一套完善的高校學生管理制度體系可以使教育管理步入規范化、科學化的軌道中去,同時也提升了高校教學理念的科學性。
長期枯燥無味的教學模式會使學生們感到厭煩,所以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應制定詳細地教學方案、明確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及重要內容,多將理論知識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積極創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同時及時跟蹤學生們對課堂知識的掌握情況,所以精細化教學管理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環境管理精細化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高校的環境衛生精細化,做到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的理念,使高校的大環境有理有序。另一方面是高校的精神文化環境,高校通過宣傳函、廣播宣傳、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等來創建校園濃郁的文化氛圍,使學生們可以在積極的大環境中提高自我。
高校教育管理仍然受傳統教育的影響,沒有科學合理的結合現代化教學管理模式。很多教師的思想觀念落后,死板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們無法得到思想的解放,不能很好的發揮創造力與想象力。由于高校工作管理理念落后,導致教學人員對學生們的認知不夠,最后形成了表面化、教條化的教學理念。
目前,我國很多高校的管理制度都不夠完善,學校各部門之間缺少溝通協作,造成高校的工作不能很好的開展。由于高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高校的發展受到了嚴重的阻礙。例如:學校的教務處只負責教學、保安部門只負責治安情況、教師只負責學生課程的指導。高校各部門之間缺乏良好的溝通協作,容易造成出現問題不能及時得到有效的解決。另外,在高校建立管理規章制度時過于重視形式而忽視了執行的重要性。
我國高校教育管理人員工作不力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點:我國高校管理教師及導員一般都是大專或是本科學歷,研究生或碩士導師極少,其缺乏教育工作經驗及良好的教育方式。
高校教師團隊中有很多并非科班出身,所以對于更專業性的知識不能做到很好的講解,同時教師掌握現代化知識技能薄弱也是導致教學效果差的原因之一。
高校的師資團隊缺乏相互的工作探討及交流,師資團隊力量不夠團結和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工作效率不高。
高校的教育管理理念是院校的靈魂所在,一套好的教育理念要具有“精細化管理”的特點,轉變原有的管理理念。首先要教師及領導層樹立精細化創新管理理念,在校工作人員要有崗位職責分明的意識,全體員工要上下一心的團結協作,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做出一份努力,為高校的發展肩負起自己的責任。
首先要加強崗位職責的劃分。其內容是將不同崗位職責分配到每個人身上,有人管事有人負責。在高校的管理制度中實施層層管理的工作制度,上下管理可以產生互相監督的作用,有利于高校管理制度的執行。同時,高校管理制度體系的完善有利于學生工作的開展,才能更好的響應高校的教學理念。
其次要加強鼓勵制度的實施。高校教育管理應該倡導鼓勵教學育人,減少制約理念。以鼓勵為主導的教學理念使學生最大化發揮自我潛力。加強管理精細化制度的執行力。在高校的計劃管理中、管理程序中等做到精細化管理。
在高校教學管理中,除了需要制定考核制度以外,更需要重視考評制度的精細化。建立完善科學的精細化管理考評體系,對學生們不但能夠起到監督作用,而且有利于了解學生們出現問題的源頭。科學精細化的考評體系有利于教學管理的良性循環。
“精細化”教學管理有助于學校的長久發展,同時也順應當今社會對高復合型人才的需求。為了提高我國高校教育質量水平,實施“精細化”教學管理模式已勢不可擋。
[1]孫超.落實科學發展并推進高校精細化管理[J].教育研究報告,2017(05).
[2]梁萬青.淺談班主任工作精細化管理[J].科學教育報,2017(4).
上海大學悉尼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