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嵐
探索黨建與學風建設共同作用下的高校學生黨員管理評價機制
李 嵐
本文立足于當前高校學風建設和黨建工作現狀,對黨建與學風建設共同作用下的高校學生黨員管理評價機制進行了探索。
大學生 黨員 學風建設 管理評價
高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高素質人才,高素質的人才既要具備深厚的專業知識功底和較強的實踐能力,還應具備較高的思想素質水平。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就是通過大學生黨員隊伍建設加強學生的教育、管理、監督和服務,通過學生黨建工作充分發揮學生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從而帶動廣大入黨積極分子和普通學生嚴于律己,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學風建設作為高校的基礎工作,其根本目的在于營造優良的學風,使學生自覺養成求真務實、嚴謹自律、勇于創新的治學態度和學術精神,努力使大學生成為優良學習風氣的維護者,嚴謹治學的踐行者,優良學術道德的傳承者。
很多大學生都是將大學作為高中之后的一個必然結果,在專業選擇上一方面受父母師長影響大,另一方面將專業發展前景作為主要考慮因素,因此專業認同感低,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興趣不濃,在思想上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
大學的學習都要靠自己的自覺性,然而很多大學生進入大學后,思想上卸下了沉重的包袱,開始肆意放縱自己,自我意識不夠強烈,自我控制差。高校強制性的教學手段較少,學生課堂上睡覺、玩手機現象嚴重;教學模式相對自由化,學生課堂出勤率低,逃課現象嚴重。
對于發展黨員的硬任務工作,各高校從端正入黨動機、嚴控發展要求方面予以重視,但是對于黨員培養的軟任務工作,在學生入黨后卻沒有貫徹落實,未能做到教育與管理的提升和加強,理想信念動搖、理論知識欠缺、自身缺點都因培養不夠,從而使學生黨員的質量大打折扣。
部分黨員自省、自律觀念不強,不能時刻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搞不清“不落后”和“先進”的區別,存在“低標準”現象;有的是缺乏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對身邊的同學缺乏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還有個別黨員參加黨組織活動不積極或者是很難集中精力認真做好黨組織交給他們的工作,流于形式;目前對于出現的此類問題只能做到以教育為主,缺乏一套制度化、規范化的約束機制來強化監督。
尤其是低年級學生黨支部多未建立在班上,規模相對龐大、黨員較分散,黨支部難以全面了解每個黨員的具體表現,造成黨員教育管理困難;并且由于低年級學生黨員人數較少,造成低年級黨員群體的號召力和影響力被弱化,難以在學風建設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
目前高校黨組織對學生黨員的組織發展和管理工作都是依靠“印象管理”,這在實際工作中的可操作性不強,且可靠性不高。因此結合當前學風建設與黨建工作現狀,立足“項目化管理”,引導學生黨員、學生黨總支部從實際出發,制定個性化的學風建設項目方案,將黨建工作和學風建設緊密聯合,通過對學生實踐情況進行了解、分析、考核,進而實現對學生黨員從黨建與學風建設共同作用下的管理機制進行實踐性探索。
在建立管理評價模式中要做到定性分析和定量考核相結合,同時也要考慮到實效性與發展性。一方面在制定評價指標時要將可精確化的項目數據做到客觀真實,同時對于不可精確化的要盡可能做到內容真實;另一方面因為對學生黨員、學生黨支部的管理評價機制具有深遠的意義,對他們也是一種無形的鞭策,因此要盡量做到可持續性。
高校學生黨建的主體是學生,因此他們也是高校學風建設實施的主體。學生黨員作為高校里的先進分子和骨干力量,其行為表現在各方面對其他同學具有明顯的規范效應,在學風建設方面尤其如此。對高校學生黨建來說,學生黨員在學風建設方面的模范帶頭作用是其先進性更直接、更具體的體現,可以說,切實加強學生黨員、學生黨支部的教育管理、充分發揮其在學風建設中的先鋒示范作用是扎實推進優良學風建設、進而促進整個學生工作良性發展的重要抓手,同時也是建立健全學生黨員保持和發揮先進性長效機制的重要途徑。
[1]余華凌,龍詠.新時期大學生黨員項目化管理探索與實踐[J].理論導報,2009(04):52~53.
[2]劉維猛.論大學生黨員在學風建設中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J].高教研究,2007(01):11~12.
[3]林虹靜.高校學生黨員管理量化考評機制探析[J].科技文匯,2015(12):131~13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電學院)
本文系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課題項目:關于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與學風建設工作互動性中的管理與考核機制的探索——以某學院學為例(編號2015)。
李嵐(1991-),女,漢族,陜西寶雞人,本科,機電學院,初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