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英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社團文化建設研究綜述
張 英
高校社團文化是高校社團的價值凝練,如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念融入到高校社團文化建設,從而引領高校社團的健康成長,是學界的研究重點。縱觀所梳理的文獻得出,學者們主要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討:主要是對高校社團的含義與功能,特征與類型的分析,其次是高校社團文化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互動關聯方面。
社團文化 大學生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從查閱的文獻來看,關于高校社團的定義主要是以高校社團是以一種“學生群體性組織”為代表。這種觀點以楊紅兵對于高校社團內涵的界定為代表,即高校社團是以高校為依托,以大學生共同的生活理念、業務愛好、專業興趣、學術觀點等其他方面的共同追求而自發組建的組織。[1]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指出“人類總是受到生理、心理需求的本能驅動。”[2]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高校學生社團是由具有共同志向、興趣、特長、信念、觀點的在校大學生為了共同的目標與理想,經學校相關部門審批同意成立的,并具備一定的章程,自發組織起來相對獨立的學生團體。
目前,學界還未對高校社團文化的含義形成統一的定義,但歸納以往的研究成果可以得出以下觀點:首先給文化下完整定義的是被稱為人類學之父的英國人類學家愛德華·伯內特·泰勒,他在著名的《原始文化·關于文化的科學》一書中講到了關于文化的概念:“基于民族學的意義上來說,文化是包括全部的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作為社會成員的人所掌握的其他習慣和行為的復合體。”[3]何海兵認為,高校社團文化是高校社團在長期的活動之中所沉淀的精神財富、文化氛圍以及真正承載這些財富和氛圍的物質基礎等的總和。[4]浦衛忠認為“高校青年大學生是社團主力軍”這一性質,在其論文《北京青年社團的文化取向(上)》中將其表述為“從某種程度上講,青年社團文化從本質上來說就是青年學生群體的亞文化。[5]張耀燦在《論新世紀高校德育工作的創新》中認為“社團文化是由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的相互作用形成”。[6]
以高校社團本身為視角,對高校社團文化進行研究,代卉霞、何海兵強調重點加強社團文化的功能發揮,第一是育人功能。社團文化的育人功能的發揮主要不是通過填鴨式灌輸,而是通過社團活動以及社團成員所處的環境和形成的氛圍之間的關系,在社團中潛移默化地影響每一個成員。第二是拓展功能,是指對于學生的社會能力的促進作用。學生通過社團活動鍛煉自我,促進自我能力的提升。第三是輻射功能。社團成員借助社團平臺,促進學校校風建設,從而增進學生對學校文化的認同,增強學校的凝聚力。第四是媒介功能。通過經常性的社團活動,在社團內部成員之間,社團與社團之間,社團與學校之間進行協調和溝通。[7]董曉歡,王苑嶺則從具體的功能表征概括為對大學生的思想、心理及實踐能力產生影響,其說法一是潛移默化中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素質。二是自我實現中增強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三是相互交流中完善大學生的專業素質,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8]
縱觀高校社團文化特征的已有研究,學界有很多不同的觀點。羅成翼認為高校社團具有自發性、無序性特征。[1]白鑫剛指出高校社團文化呈現出以下特征:社團文化的類別豐富多彩,社團活動也具有一定的靈活可變性,也使得活動內容更加新穎和活動范圍更加廣泛。何海兵提出社團文化應該與主流文化保持高度一致,體現社團文化獨特的個性。肖迪明認為高校學生社團的特性表現在社團建立的自發性、群體目標的整合性、社團成員的廣泛性、活動內容的多樣性、活動方式的靈活性、行為規范的自律性和體制結構的松散性。[9]這些觀點從不同方面歸納出了高校社團文化所具有的特征,給人以啟發,為促進高校社團文化建設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以龍溪虎為代表,提出社團活動是以校園文化為基礎,活動空間為學校與社會的雙重疊加,他還將高校社團劃分為四種典型。這四種類型是分別按照高校社團的性質、活動內容和活動方式來區分的。第一種是政治思想型社團。這類學生社團往往是由一些思想要求進步的學生組成。第二種是專業學習型社團。第三種是娛樂型社團。第四種是服務型學生社團。[10]上述觀點都從一定的視角對社團文化進行了歸納,總結得出社團文化應該是從屬于高校校園文化,并且屬于社會文化的一個重要的構成部分。
綜上所述,當前學界關于高校社團已有研究成果大多是集中體現在高校社團的內涵與功能、特征與類型,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等方面。但是缺乏具體的數據支撐,缺乏實證調研。社團文化建設從1999年開始就有研究,但是至今仍然無專著,缺乏時代性。通過總結歸納學界關于對高校社團的研究現狀,對于高校社團文化建設具有借鑒意義。
學者顧鈺明在《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的幾個問題》一文中強調要對深化對社會主義本質和核心價值觀的認識,揭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有一個建設、培育和踐行過程,并不是在短時間里就能夠完成的。[11]列寧曾經指出:“任何意識形態都是受歷史條件制約的,可是,任何科學的意識形態和客觀真理、絕對自然相符合,這是無條件的。”[12]有的學者強調要從文化認同的視角來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開展核心價值觀教育,如羅迪的《文化認同視角下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13]李春梅,魏忠明,劉會亭的《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路徑》闡述了深化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以及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方法。[14]
概而言之,理論界普遍認為,構建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從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挖掘精神內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當是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價值觀,應當是廣大人民群眾能夠認同和遵守的價值觀。高校價值觀培育與踐行也應當與當今弘揚的主流價值相適應,共同促進高校的文化建設與繁榮發展。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社團文化建設的機制創新與路徑選擇
吳小林的《論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機制創新》一文中強調高校除了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生價值觀塑造之外,還要結合當代大學生價值觀領域所呈現的時代特征,還要加強機制創新。[15]徐園媛認為新時期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應堅持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社團、進新媒體、進學生公寓的新“三進”工程;[16]美國文化學家愛德華·霍爾認為:“文化中最重要的心理要素是認同作用,認同是文化與人格的橋梁。”尤其在社會改革期,對于文化認同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深化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顯得尤為重要。[17]另外在葉莉英的《價值認同: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核心要素》一文中也有提出價值認同的重要性。她強調,要在全社會營造一個良好的輿論氛圍,為高校的價值認同創造一個和諧的宏觀環境。[18]
2、高校社團文化建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互動關聯
高校學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主體對象,在全校開展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活動,必須借助一定的載體,而高校社團作為大學生群體活躍度最高的組織,具有重要的載體功能,能夠將核心價值觀的理念寓教于樂中傳輸。有學者將高校社團文化建設劃分為以下幾個載體:實踐載體、環境載體、活動載體。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全社會共同遵守的價值準則,它為高校社團文化建設提供精神引領,也是實現社團育人功能的有力保障,更是使社團永葆青春活力的精神食糧。分析表明,國內外學者對于我國高校社團文化建設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研究現狀,對高校社團文化建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功能、特征、類型這樣的角度進行研究,缺乏一定時代性。對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問題,意在強調大學生主體地位,從而缺乏精神引領和指導。[19]如何用正確的價值觀去引領高校社團文化建設,是本文應該思考的問題。
歸納起來,基于高校社團文化建設加強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已經成為目前高校意識形態建設無法忽視的重要課題,我們必須以有力的措施、嶄新的理念,以接地氣、實踐性強、時代性突出的措施來引領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證和輿論支持。
[1]羅成翼.論高校學生社團文化的德育功能[J].思想教育研究,2003(5):30.
[2][美]馬斯洛.馬斯洛人本哲學[M].成明,譯.北京:九州圖書出版社,2003:1.
[3][英]愛德華·伯內特·泰勒.原始文化[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5:1.
[4]何海兵.社團文化與人格塑造[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5(5):47.
[5]蒲衛忠.北京青年社團的文化取向[J].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2(3):19~26.
[6]張耀燦.論新世紀高校德育工作的創新[J].荊州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3):5.
[7]代卉霞,何海兵.高校社團文化及其建設初探[J].湖北社會科學,2003(1):104.
[8]董曉歡,王苑嶺.人文校園構建中的高校社團文化建設[J].中國成人教育,2013(2):73.
[9]肖迪明.淺析高校學生社團的現狀問題及其對策[J].湖北社會科學,2004(5):139.
[10]龍溪虎.高校社團文化研究[J].江西省團校學報,1999(4):16.
[11]顧鈺明.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的幾個問題[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3(4):51.
[12]列寧.列寧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6.
[13]羅迪.文化認同視角下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4(2):106.
[14]李春梅,魏忠明,劉會亭.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路徑[J].湖北社會科學,2010(9):196.
[15]吳小林.論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機制創新[J].湖南社會科學,2013(12):238.
[16]徐園媛.論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新視角[J].教育探索,2015(5):86.
[17][美]愛德華·霍爾.超越文化[M].何道寬,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211.
[18]葉莉英.價值認同: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核心要素[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0(8):27.
[19]陳燦芬.高校社團文化: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實踐高地[J].社會科學家,2016(3):127.
長沙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高校社團文化建設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研究”(編號:XJK015ADY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