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梗
送客歸來小記
張作梗
蟲鳴處盡是異鄉。
凌晨四點。碼頭上有人道著離別,有人就著江水里的
月光,解開了挖沙船的纜繩。
有人踽踽而返,彎腰走進掀開的大棚。
模糊的熹微之風吹著青椒、豆角、空心菜、西紅柿。
又一個濫觴的早晨,
將從這些就要運進集市的
蔬菜開始。——
他加入引車賣漿者流。眾多面孔中,
他是最易被混淆的一個。
——他絕對是另一個層面的
青椒、豆角、空心菜、西紅柿,滿足著這個時代的
日常所需,但無人記得
他的這些裹纏在朝云暮靄中的
千篇一律菜色的臉。
此刻,送客歸來。在星星的大棚里,
他蒔弄新鮮的菜蔬,手指不時遭遇露珠的叮咬。
鍍銀的塑料布掀開他的頭頂。天色尚早;
偶爾他支棱茄子一樣的聽覺——
蟲鳴處,盡是異鄉。
海湄推薦語:選這首詩歌有些緊張,首先,詩人制造了語言的斷層,又在暗處把這些斷層焊接起來,如果你讀,很可能在斷層之處找到樓梯,然后拾級而下;如果你再讀,也可能斷層之處什么也沒有,只好原路返回。坦率地說,我在兩者之間往返,沒有下也沒有返,我只是想。我想,作者是在怎樣的精神狀態和語言狀態下,盥洗著異鄉,碼頭,大棚和蟲鳴菜色的臉,然后,他支棱起了茄子的耳朵,他想哭嗎?新鮮是他想要的,還是他臆想的,那個異鄉的蟲子跟他回家了嗎?一個人,該有多少心思需要清晨的叮咬才能接住露珠;一個人,該有多少孤獨,才能在新鮮蔬菜中找到日常所需,并把它藏進歲月的云霧。詩人具有超強的駕馭語言的能力,隨意點說,他驅趕著語言到了該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