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 河北 唐山 063210)
商務口譯的特點及翻譯策略
張蕾蕾王秀寬
(華北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河北唐山063210)
隨著中國加入WTO以及國際間貿易合作的日趨頻繁,口譯量日益增大。口譯是一種通過口頭表達形式,將一種語言轉換成另一種語言的交流行為。而作為其重要分支的商務口譯是一門對專業性要求極高的職業。它不僅要譯員具備一般口譯工作者的基本翻譯技巧,還應該有一定的商務常識,以及靈活的溝通斡旋能力。
口譯;特點;策略
如今,隨著國際全球化全球貿易的迅猛發展,從事口譯工作的人數也在不斷增長,而且對其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口譯工作者呢?首先要從口譯談起。口譯是一種通過口頭表達,將一種語言轉換成另一種語言的交流行為。官方的傳譯分口譯和筆譯兩種。實踐證明,口譯不僅僅是翻譯,還是交流傳播的媒介。所包含的內容除了要求精通語言知識,還要有相當大的知識面。整個過程則是聽取信息,理解信息,分析信息,轉化信息以及轉述信息,有如下幾個步驟:
聽是口譯的信息接收中最初的一個環節。口譯的翻譯過程中的聽不同于普通意義上的聽。首先要確定聽懂,聽取到關鍵的語言點,枝葉成分可以去掉,在口譯過程中的聽是采取一種主動的且更為復雜的方式的[1](P23)。也就是說,不只是單純的聽,還有理解所聽信息的真正含義,再“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最后將剩余的可用信息存儲在腦海當中,有實驗證明,漢譯英的過程相對于英譯漢簡單很多,究其原因,漢語是我們的母語,邊聽邊能理解說話人表達的內容以及言外之意,即便有古文言文也能大致理解。但是英譯漢則不然,我們在聽的時候首先得
克服聽覺上的困難,在此基礎上將聽到的信息整合成漢語,這樣當然就增加了翻譯工作者的難度。口譯人員要想聽得準確,就必須先能聽懂以英語為本族語和以英語為非本族語的人所說的英語[2](P65)。在很多國際性會議當中,絕大多數的代表都是講英語而非自己的母語。這樣的話,就要在脫口時考慮到發音是否標準、語法是否正確,其實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在說話過程中難免會出錯。此時,口譯人員需要熟悉這些特殊的口音才能理解其意并翻譯成功[3](P97)。所以說,優秀的口譯人員在聽的過程中需努力去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用心地去聽。
上面提到的聽和理解是最最基本的要求,除此之外,口譯人員應該能夠吸收并記住講話人所講內容的要點[4](P51)。需要特殊指出的是,聽力過程即口譯的這個過程是超級短暫的。人類大腦的短時記憶一般持續不了多長時間,在將原文本翻譯成目的語之前大量的信息就已經忘記了,所以我們要借助一定的方法將這些信息“存儲”起來,進而出現了“筆記”,那么如何在口譯過程中記好筆記呢?幾乎所有的譯員都參加過專業的筆記培訓課程,用“換行”的方式來分段,用上下箭頭表示升降,有縮略語代替經常見到的單詞,用一些漢字拼音、阿拉伯數字、甚至數學符號來輔佐記憶。合格的口譯工作者要在精力告訴集中的情況下去聆聽,并且在有限的時間內將關鍵記下來。與此同時,說話人的思想精髓也是口譯員必須掌握的。一般情況下,口譯人員要想記下聽到的每一個單詞是完全不可能的,只能記憶最重要的信息。這種記錄當然不是雜亂無章地隨便記幾筆,相反,應使其筆記邏輯性強且清楚易讀[5](P53)。
隨后就是轉述過程,口譯人員需要解碼自己的筆記,結合大腦中零散的記憶片段去整合內容,這個過程不僅要考慮到手中群體的語言習慣,語法結構,甚至要置身其中用他們的本土語言去轉述信息。在此過程中,必須要注意的兩點及時譯文的準確性和流暢性。想要完全的做到這些,口譯工作者就需要對源語和目的語都有良好的把握與理解,做到兩者的融會貫通。如上文提到的使用目的語的諺語、格言、成語及一些詞語的固定搭配等,來烘托出文章的地道性。
因此,如果口譯人員想要提高其口譯水平就必須慢慢掌握這些口譯方面的技巧,而掌握所有這些技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提高口譯水平,除了專業修養、廣泛涉獵以外,口譯人員還必須進行大量的口譯訓練,切莫眼高手低[7](P50)。平時需要深入生活,了解人,關心人,關心一切,抓住身邊每一次機會去聽各種演講、報告、談話和討論。在聽的同時,一邊練習同聲翻譯,一邊練習記筆記。這對提高口譯人員的口譯水平都有很大幫助。這樣,才能使自已的聽、理解、記筆記等各項口譯技能水平逐漸提高,并且最終形成自己的口譯風格。
[1] 張震軍.JeanHerbertTheInterpreter'sHandbook[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
[2] 鐘述孔.實用口譯手冊[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4.
[3] 馬祖毅.中外翻譯簡史[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4.
[4] 方夢之.譯論縱橫[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3.
[5] 許均,袁筱一.當代法國翻譯理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
[6] 徐亞男,李建英.外事翻譯、口譯和筆譯技巧[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8.
[7] 怒安.傅雷談翻譯[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