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師范大學 甘肅 蘭州 730000)
漢語習語的翻譯技巧
徐莉莉
(西北師范大學甘肅蘭州730000)
習語語言作為文化的載體,在語言交流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習語主要包括成語、俗語、格言、歇后語、諺語、俚語、行話等,本文通過對漢語習語的淵源、特征以及文化表征的研究,進一步探索英語習語的翻譯方法。
習語;習語特征;翻譯方法
人們長時間使用而提煉出來的比較固定的短語或短句稱之為習語,它是語言的特殊成分。絕大多數的習語主要來自神話傳說、民間故事以及宗教典籍中以其鮮明的形象和恰當的比喻為主要特點,更重要的是,它們所反映出的含義遠遠超過其字面表達并能引起人們豐富的聯想,因而往往具有濃厚的民族和地方特色。世界各國、各民族的語言中都有豐富多彩的習語,根據以上描述,習語在交流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尤其不同語言的人交流時如何更準確的表達成為首要問題。
生活在不同階層的人們使用的習語大為不同。例如,農民主要使用:“僧多粥少、臉朝黃土背朝天、一個籬笆三個樁等,知識分子常用:一朝天子一朝臣、書中自有黃金屋”,習語多種多樣,有些直抒胸臆,有些委婉含蓄還有些意義深遠,要深究。習語特點主要是音節優美、含蓄幽默或是言簡意賅和形象生動,讀來朗朗上口給人一種獨特的美感。此外,習語還有其自身的文化表征。
2.1 漢語習語文化內涵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各種事物的產生與農業生產息息相關。而習語中的絕大多數與農業相結合。例如不是吃素的、五谷豐登等。中國經典的文學作品是漢語習語的另一重要出處。中華民族將本國的文學作品當作是文化瑰寶,因此大量的文學作品、寓言及神話故事成了漢語習語取之不盡的來源,如“哀鴻遍野,風雨飄搖”出自《詩經》;“臥薪嘗膽,紙上談兵,指鹿為馬,四面楚歌”出自《史記》;“過猶不及,文質彬彬,擇善而從,之年,小不忍則亂大謀”出自《論語》等(蔣磊,2000:45-46)。
2.2 漢語習語的修辭特征
習語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表達其內涵,一方面可以使內容更加生動形象,另一方面還能增加韻律的美感,只要以下幾個修辭特點:(1)穩定性 漢語習語的有些用法是固定不變的,這就要求不能隨意刪減和更改。例如,無風不起浪,不能改為無浪不起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能改為近紅者赤近藍者黑;(2)對偶 漢語習語中還存在對偶現象來保持句子的對稱。例如,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3)明喻 這里還運用了大量的明喻,以此更形象的描述。例如,父愛如山,人山人海等。
根據習語的各種特征以及它所富含的文化內涵等方面,不僅要在原文基礎上忠實的表達其內涵還要充分考慮這些潛在的因素,逼著這里采用了意譯、省略和直譯加注等翻譯技巧。
3.1 意譯
以通俗的話說意譯就是不能根據字面意思進行翻譯,而是要在理解它本身含義的前提下,對其用另一種方式進行表達。這一點尤其在習語的翻譯中體現的更加明顯,例如:人山人海 如果對它直譯就成了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這樣的翻譯讓外國人很難理解甚至會造成歧義,而更加準確的應該是There is a large crowd of people,這就很好的表達了其意思。
3.2 省略
有些漢語習語的表達出現了好多的疊詞,如果對其重復的翻譯會顯得累贅甚至有冗余的感覺。例如,戀戀不舍、悶悶不樂等,“戀戀”和“不舍”表達的都是不舍的含義,所以可以翻譯為‘reluctant’,而悶悶和不樂都用來形容不高興,這時就可以翻譯為‘gloomy’,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適當的采用省略的方法來表達內涵。
3.3 直譯加注
由于漢語習語大多數來自于民間傳說、寓言故事以及神話故事,如果對其直接進行翻譯會給老外帶來困擾,他們缺乏對我國文化的了解,如果突然出現會顯得突兀,不知所云,但如果在后面進行加注那就會有不一樣的效果。例如,朝秦暮楚”直譯為“serve the State of Qin 1n the morning and the Staet of Chu in the evening',再加注“Play fast and loose,這樣就蘊含了漢語的文化背景又讓外國讀者一目了然,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漢語習語不論是在正式場合還是非正式場合都有比較廣泛的應用,這就要求譯者在翻譯的時候盡可能準確的翻譯出其實質,它的翻譯不同于一般白話文的翻譯,主要由它自身的結構特定和文化聯系,所以對于不同的習語應該準確的分析,運用不同的翻譯方法更好的表達。
[1] 蔣磊.英語習語的文化關照與對比[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
徐莉莉(1991.04-),女,漢族,甘肅臨夏人,碩士研究生在讀,西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筆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