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環寧
(濟南大學 山東 濟南 250000)
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實現路徑探討
——以濟南Y老年公寓為例
顏環寧
(濟南大學 山東 濟南 250000)
我國已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高齡老人數量不斷增多,患病老年人日益增加。通過實地觀察、訪談的方法,對濟南市實行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Y老年公寓運行現狀進行研究,探討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現狀。
醫養結合;養老模式
老年人的身體素質及各項機能呈下降趨勢,常患有各種慢性疾病,迫切需要社會提供醫療服務和日常生活照料。然而,我國目前的“醫”、“養”體系分離,難以滿足老年人醫養需求。上世紀70年代,美國等國家就已開始了“醫養結合”的探索,一系列的探索顯示,醫療養老資源的整合對于提高老年人身體健康、降低醫療養老費用是有顯著性效果的。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醫養問題成為國家關注的焦點,且政府出臺一系列相關政策,為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實行提供了政策支撐。
“醫養結合”是一種有病診斷治療、無病康復護理,醫療養老服務功能相融合的綜合型養老方式,核心在于養老、醫療資源最大化整合,由醫護人員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治療期住院診治、康復期康復護理、穩定期生活照料以及臨終關懷一體化服務。
2.1 人口老齡化形式嚴峻。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13.26%,表明我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劇,養老問題成為社會亟待解決的一大難題。在此背景下,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求,進行養老資源的整合顯得十分重要。
2.2 老年人對醫療的迫切需求。我國老齡人口已經超過2億,其中60%以上老年人患有心腦血管、代謝等慢性疾病,3700多萬老年人處于失能、半失能狀態,需要特殊生活照料與醫療護理服務。這表明隨著患病老年人的增多,老年人對于醫療需求將增加,醫療和養老資源的整合顯得十分迫切。
2.3 現有機構養老模式弊端。目前的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多為單純性養老機構或醫療機構,二者相互獨立,自成體系。醫療機構對老年人提供醫療診治、住院等服務,造成住院資源浪費;養老機構只為日常生活照料,沒有醫療設施,致使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養老問題無法得到解決。
3.1 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實現路徑
3.1.1 內置型養老服務方式。內置型養老服務方式指的是單一性養老或醫療機構通過資源整合、優化,提供“醫養結合”綜合服務,它分為兩種:一為養老機構內置醫療服務,此種模式多為養老院、福利院等,但由于配備的醫療設施和人員的限制,所能提供的醫療服務比較基礎;二為醫療機構內置養老服務,此種模式多為護理院、養護中心等專業醫療機構。
此種模式優點在于:養老及醫療機構隨時追蹤老年人身體狀況,直接為老人進行診斷治療,老人無需去醫院就診,避免老人錯過最佳救治時間。缺點在于:一、我國有政策明確規定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服務的準入門檻,100張床位以內的養老機構可內設醫務室,提供基礎醫療服務;100張至200張床位的養老機構可內設醫療機構,配備基礎藥品及醫療器械,可聘請專業醫生、護士提供基本的醫療、護理服務;床位數在200張以上的可向衛生部門申請成立醫療機構,提供慢性病救治、急診、一般常見病等醫療項目。二、醫保定點申請資格也有政策規定,且由于條件限制,多數養老機構不能將老人醫藥用品進行報銷,費用巨大。
3.1.2 合作型養老方式。合作型養老服務方式指的是在地理位置上距離較近、單一性功能的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互相協作、建立聯盟的方式,機構各司其職,分別提供“醫”、“養”服務,形成合作共贏的局面。此種模式無政策條件限制,在我國較為普遍。
醫療機構將病情穩定的老年人轉入養老機構,有專業護理人員照顧,醫院定期派醫生和護士到養老機構對患病老年人進行診治,建立跟蹤治療檔案;養老機構中老年人出現病情嚴重者,轉入醫療機構,醫療機構為養老機構開通綠色通道,可直接就診,節省時間。此種模式的優點在于:建立協作關系,養老機構不用內設醫療服務,亦獲得專業的醫療服務,降低高準入門檻帶來的不利影響,降低成本;醫療機構利于優化資源,提升床位利用率,避免資源浪費,并且也減輕了家庭養老的負擔。但此種模式要求機構距離要相近。
3.1.3 提供上門醫療服務方式。提供上門醫療服務是新實行的一種方式,指的是具有“醫養結合”的機構內部醫務人員組成治療團隊,定期去未住院老人家里進行醫療診治,對老人提供查體、護理等醫療服務。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很多老人趨向于在家養老,不愿意住養老機構,但是長期住院治療的經濟負擔太大,在家治療又缺少專業醫療診治,促使上門醫療服務的出現。
Y老年公寓屬于綜合性養老機構,屬于二級醫院下內置養老服務的醫療機構,等同于醫院下設老年病科室。按政策規定,結合自身發展需求,配備基礎的老人藥品、相關器械,同時招聘老年病專科醫生5名及護士14名提供基礎的醫護服務。內部建設均按照醫院標準建設,設有護士站、藥房、搶救室、治療室等,為老年人提供服務。
同時,Y老年公寓與濟南市市立五院建立了醫養機構聯合體。一方面,市立五院為老年公寓指導就醫和養老,定期派醫護專家來為公寓醫護人員進行知識培訓、實踐指導;另一方面,市立五院為Y老年公寓開設了高效有序的老年就醫雙向轉診綠色通道,節省入住老年人就醫時間。
Y老年公寓內部成立上門醫療服務治療團隊,由醫生、護士以及護理員組成,在充分告知、自愿簽訂、自主選擇的原則下與居民簽訂服務協議,定期對居家老人實行上門醫療服務。治療團隊為老人提供常規查體、健康咨詢等服務,針對于老年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提供日常護理及生活照料服務。治療團隊每周服務兩次,每次1小時。
[1] 吳宏洛.探索實行醫養結合養老模式[J].福建日報,2013-12-23-11.
[2] 黃佳豪,孟昉.“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與對策[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4(6).
[3] 矯曉紅.充分發揮社區醫療服務功能 有效化解老年人醫養結合難題[J].衛生軟科學,2016(1).
顏環寧(1995.03-),女,漢族,濟南大學社會學17級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口與社會保障。
D57
A
1672-5832(2017)12-01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