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龍
(齊魯師范學院 山東 濟南 250000)
杜威藝術教育思想對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的啟示
王鳳龍
(齊魯師范學院 山東 濟南 250000)
美國是世界上藝術教育發(fā)展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層出不窮的先進教育理念和特定的時代變遷,使其藝術教育思想具有堅實的哲學和心理學基礎,從而彰顯了獨特的個性。約翰·杜威,20世紀著名的教育家之一,其教育思想尤其是美育方面,對當代教育有著持久的影響力和無盡的啟迪作用。在杜威的著作——《藝術即經驗》中,他將藝術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對藝術的神秘性進行了突破性的解構,在他看來,經驗涵蓋了包括藝術創(chuàng)作在內的一切人類活動,這些活動在本質上具有同等意義,因為它們都與人們的經驗感受相關。杜威的這一理念,在20世紀中葉一度主導了美國公共藝術教育的方向,他的藝術教育思想在近百年后的今天,依然朝氣蓬勃。
杜威認為幼兒有四種本能:語言和社交的本能,即社交沖動;制作的本能,即建造性沖動;研究和探索性的本能,即探究性的沖動;藝術的本能,即表現的沖動。并且這四種本能是內在地結合在一起,探究性的本能是在交流沖動和建造沖動的結合中產生的,藝術本能是從社交和制作本能中產生的。盡管幼兒有諸多不成熟,但他們積極的、不斷發(fā)展的藝術潛能,他們的藝術潛能有很強的可塑性,隨著他們的成長藝術能力是會改變的,也具有依賴性,即幼兒必須通過合適的環(huán)境和教育手段來實現藝術能力的發(fā)展。在此基礎上,杜威提出了“理想學?!钡母拍?,這所學校實際上是一所“工藝博物館”,有各種材料和圖片,幼兒在這濃濃的藝術氛圍中,藝術潛能會不斷發(fā)展。
近年來,隨著學前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人們越發(fā)認識到學前藝術教育的重要性,也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行動以保障幼兒藝術教育的順利開展,但通過我們的了解和實地參觀考察,很多學前教育機構仍舊存在問題和不足:
第一,學前藝術教育缺乏充分的學科融合。重視設立繪畫、舞蹈、聲樂等各種藝術課程,但往往忽視將藝術教育融合到其他領域的課程實施過程中,不能完全自然高效地開展學前藝術教育;存在教育意識層面的淺薄性,將藝術教育視為一項獨立的發(fā)展任務,而非滲透于各個教學活動中的持續(xù)發(fā)展的培養(yǎng)計劃。
第二,學前藝術教育缺乏濃厚的藝術氛圍。主要體現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方面,有的幼兒園和教育機構把主要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內容集中于有利于幼兒認知發(fā)展的文字與圖片,如兒歌、詩詞、識字卡等;有的幼兒園與幼教機構在區(qū)角創(chuàng)設上較為注重其功能性,而忽視美感;此外還存在過分盲目追求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色彩鮮艷、形式新穎等表面形象,恰恰失去了環(huán)境在藝術教育中的本質作用。
第三,學前藝術教育沒有完全貼近生活。形式上局限于課堂環(huán)境下的反復模仿和跟唱,較少組織各類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連的藝術活動,藝術欣賞常常脫離日常生活;大都集中于幼兒園內部,很少實現“走出去”與社會環(huán)境接軌,去欣賞、感受生活環(huán)境中各種美麗的事物和景色。
第四,學前藝術教育缺乏主體性?;顒又休^多局限于取得制作一個藝術品、完成一幅畫作,或者學會一段舞蹈、學唱一首歌等成果,忽視幼兒在過程中的思想和主觀感受;給予幼兒過多的示范、講述過多知識經驗的同時忽視幼兒自我經驗的積累;常常以教師“該教什么、該怎樣教”為主導制定教學主題和計劃,忽視了幼兒“想學什么、想怎樣學”。
杜威的從實踐出發(fā)、從生活出發(fā)的教育觀念非常適合當時的中國國情,時至今日,也為我們更客觀地審視學前藝術教育現狀、解決學前藝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了很多啟示。
第一,幼兒的本能是發(fā)展和教育最根本的基礎。如果沒有促進幼兒本身發(fā)展的潛在可能性,幼兒就不可能獲得真正的發(fā)展。為了促進幼兒潛力的充分發(fā)展,藝術教育要給幼兒提供適當的藝術環(huán)境和適當的刺激,創(chuàng)造濃厚的、恰到好處的藝術氛圍。
第二,強調日常生活中的審美。杜威“美在生活中呈現”的觀點為我們開展幼兒藝術教育提供了啟示:幼兒的生活才是藝術教育的參照物和教科書,藝術教育應與生活聯系起來進行,讓幼兒感受和體現生活的美,更好地發(fā)現生活的美,培養(yǎng)熱愛生活的感情才能在生活中去表現和創(chuàng)造美。與此同時要注重幼兒審美體驗的完整性,美的體驗不但不能代替,也不能分割,讓幼兒獨立地參與和體驗生活的過程、獲得屬于自己的經驗,幼兒將體驗美感。
第三,學前藝術教育中,教師的職責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要充分尊重幼兒的主動性,尊重幼兒的差異性,充分挖掘每一個幼兒與生俱來的藝術潛能,避免簡單機械的說教、摹仿,同時杜威也認為,幼兒的每一個活動過程中應有教師的提問、建議和引導,使幼兒們認識到自己已經做了的事,還需要做什么,這樣就使幼兒的藝術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此外,幼兒的藝術教育也不必局限于特定的藝術學科或活動中,而是引導和指導幼兒參加諸如手工勞動、游戲、現場參觀、戲劇表演等日常活動,以多種藝術形式讓幼兒通過觀察、操作等方式直接接觸各種事物,獲得有用的審美經驗。
杜威的藝術教育觀對學前藝術教育有著諸多啟示,如何更好地、更有效地開展學前藝術教育是我們要一直思考和探索的問題,我們有必要汲取中外學前藝術教育理論之精華并結合教學實際,在實踐中促進學前藝術教育的發(fā)展。
[1] 周旭.20世紀美國公共共藝術教育中的杜威思想[J].文藝研究,2011,7.
[2] 江笑.杜威藝術理論的教育學意義——基于《藝術即經驗》的解讀[J].教育研究,2015,36(07):116-125.
[3] 劉素萍.“一個經驗”對幼兒園創(chuàng)設自由創(chuàng)意角的啟示[J].基礎教育研究,2015,(13):82-84.
[4] 周旭.杜威兒童藝術教育理論的哲學基礎和現代意義[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0,6.
王鳳龍(1988-),女,助教,碩士研究生,齊魯師范學院,研究方向:學前兒童課程與游戲。
G61
A
1672-5832(2017)12-02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