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文秀
(天津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 天津 300387)
新媒體與黨群溝通渠道的拓展論析
榮文秀
(天津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 天津 300387)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轉型,新媒體逐漸成為密切黨群關系的重要工具。通過分析傳統黨群溝通渠道的不足之處以及新媒體黨群溝通渠道的優勢所在,進一步探討借助新媒體拓展黨群溝通渠道的建議。
新媒體;中國共產黨;黨群溝通渠道
黨群關系的建設對黨的事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現階段,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下,新媒體傳播技術也應運而生,伴隨著我國網民數量的急劇增加,新媒體的巨大影響力和強大傳播功能日益顯現,推動了我國黨群溝通渠道的轉變。
執政黨與民眾之間傳遞信息、交流思想的載體和中介就是黨群溝通渠道。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傳統溝通渠道的一些不足凸顯。
1.1 溝通渠道的刻板性和無序化。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建立起如政府、人大、政協等正式的黨群溝通渠道,它們在革命和建設時期都發揮了重大作用。但是正式溝通渠道信息的傳遞需要經過層層機構的審核,導致溝通速度很慢。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政治參與的熱情不斷高漲,尋找非正式溝通渠道成為必然選擇。同正式溝通渠道相比,非正式溝通渠道具有優勢,但是因我國非正式溝通渠道缺乏法律依據,規范化不足,導致溝通渠道出現無序化傾向,危害了黨群溝通。
1.3 溝通過程中存在信息不對稱和阻滯現象。我國上行溝通存在信息不對稱現象,即下級相對于上級領導或機關擁有較多直接、真實的信息,導致傳送到上級領導或機關的信息有所扭曲和失真,使得雙方在溝通過程中出現信息不對稱現象。而在組織中,當訊息下行溝通經過許多組織層級時,很多資訊會遺失,最后接收者真正能收到的只是一小部分而已,加之一系列復雜的傳遞程序,就造成了信息的延滯,有些信息傳遞到最后時效性早就過了,這會嚴重影響黨群關系的建立。
隨著新媒體用戶的迅速增加,其年齡層次、社會階層日益豐富,新媒體對社會的影響力也越來越不可忽視,日益成為傳統黨群溝通渠道之外的重要的民意表達渠道。其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新媒體為黨群溝通提供了平等溝通的機會。新媒體技術具有虛擬性和匿名性,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黨與群眾在現實中因身份等原因造成的障礙和隔閡,從而實現平等交流。黨員領導干部可以隨時隨地的上網與網民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互動,有助于及時了解社情民意,促進黨群關系的和諧發展。廣大民眾只要有能力、有條件上網,無論其身份、地位、工作等條件如何,都可以在網上了解黨和政府的最新動態,隨時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保障了群眾的話語權。以上這些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時空的限制,拉近了黨群之間的距離,使黨群的溝通變得更加平等。
2.2 新媒體為黨群溝通搭建了便捷的溝通平臺。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黨群溝通渠道有了進一步的拓展,廣大人民群眾與黨和政府溝通的方式越來越多樣化,減少了溝通的中間環節。無論何時何地,民眾都可以通過新媒體技術迅速將問題和訴求傳遞到相關部門,而且新媒體黨群溝通平臺簡單易操作,提高了黨群溝通的效率。同時,黨和政府能夠迅速接收到群眾反映的問題,使得黨和政府可以及時想辦法解決群眾難題,這大大提高了群眾工作的效率。以上這些方面都體現著新媒體黨群溝通的便捷性。
2.3 新媒體有效保證了黨群溝通的實時互動性。新媒體傳播信息具有實時性和互動性的的優勢,它使信息的傳遞更有效率。首先,新媒體打破了傳統媒體定時傳播且受客觀因素影響的規律。新媒體用戶通過手機、電腦等媒介可以第一時間針對某一社會熱點問題實現與黨政領導干部的實時溝通。其次,新媒體出現后,媒體與大眾之間建立起一種多元的互動交流關系,每個人成為信息的傳播者,同時每個人又都是信息的接受者,即整個信息的傳遞過程中允許群眾的參與,還能及時收到反饋信息。
3.1 努力提高黨政干部對新媒體溝通的運用能力。在我國的新媒體黨群溝通中,黨政干部作為溝通主體的一部分,發揮著重要作用。新時代,要想拓展黨群溝通渠道要求我們的黨政干部樹立運用新媒體的意識,加深對新媒體的了解和認知,有計劃、有意識地將新媒體運用于黨群溝通工作當中,不斷提升黨政干部運用新媒體技術進行黨群溝通的水平。一方面,黨政干部要努力強化網絡信息意識,重視民眾的訴求表達;另一方面,黨政干部要樹立主動、平等的溝通意識,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新媒體黨群溝通中來。
3.2 進一步創新和整合新媒體溝通渠道。隨著新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各種在線互動式新媒體層出不窮,實現了新媒體時代黨群溝通渠道的多樣化,給黨與群眾的互動交流帶了極大便利。但是,新媒體溝通渠道的多樣化一定程度上也阻礙著黨群溝通的有效進行。因此,為推進新媒體黨群溝通的有序進行,實現黨與群眾溝通的便捷性,需要創新和整合各種新媒體溝通渠道,從而使其更好地為黨群溝通服務。
3.3 完善新媒體黨群溝通監督制度。在新媒體黨群溝通中,由于沒有有效的溝通監督制度,再加上黨政部門職責劃分不明確,出現問題互相推諉,影響了新媒體黨群溝通的有序進行。為保證新媒體條件下黨群溝通的時效性,實現新媒體黨群溝通的常態化運行,需要一定的監督制度來做保障。一方面,通過完善檢舉制度,不斷加強對黨政干部溝通工作的監督檢查,增加黨和政府在黨群溝通中的公信力。另一方面,完善責任追究制度,増強黨政干部參與新媒體黨群溝通的責任感,促使其認真履行自己的溝通職責。
總而言之,運用新媒體密切黨群關系和拓寬黨群溝通的渠道意義重大。當前必須嚴格按照習近平同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要求,加大對新媒體的研究力度,充分挖掘新媒體的優勢作用,從而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高度重視新媒體時代的黨群溝通,在溝通中了解群眾需求,解答群眾難題,從而更好地促進黨群關系的和諧發展。
[1] 呂品.新媒體與黨群溝通渠道的拓展[J].中國行政管理,2011(12):20-23.
[2] 王洪濤,薛明.論行政組織上行溝通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6(10):64-66.
[3] 曹桂芝.新媒體環境下密切黨群關系實踐思考[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2):137-138.
[4] 鐘立功.新時期黨群關系的新特點及其內在訴求[J].學術探索,2008(4).
榮文秀(1993.8-),女,漢族,山東淄博人,天津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共黨史黨建。
D035.4
A
1672-5832(2017)12-02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