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瑜
初探十月革命之基本經驗
王 瑜
十月革命的爆發在20世紀是一件影響全人類的大事,其對人類社會歷史的演進產生了深遠影響,本文旨在對十月革命的基本經驗即: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與本國的實際相結合作出初步總結。
十月革命 基本經驗 馬克思主義 黨的領導
100年前十月革命勝利至今,社會主義運動的潮起潮落并不能泯滅十月革命的光輝。實踐證明,十月革命勝利的經驗仍然是當今社會主義國家事業建設的重要法寶。深入研讀十月革命的相關史料與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對十月革命勝利的基本經驗作出如下總結:
堅持黨的領導是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的成功經驗之一,也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之一。1912年,在偉大的革命先烈列寧的領導下成立了布爾什維克政黨,是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根本保證和基本前提。其提出了“變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的戰爭”、“使本國政府在帝國主義戰爭中失敗”的口號。這是列寧提出進行本國無產階級革命的正確的方針、策略。十月革命勝利之后,列寧在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時期,提出仍然要堅持無產階級正確的領導,列寧指出:“沒有鐵一般的和在斗爭中鍛煉出來的的黨,沒有為本階級全體忠實的人所信賴的黨,沒有善于考察群眾情緒和影響群眾情緒的黨,要順利地進行這種斗爭是不可能的。”[1]另一角度論之,十月革命建立的蘇維埃政權,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是蘇聯共產黨的分裂。戈爾巴喬夫改革偏離了社會主義的方向,黨內也因此出現了不同的觀點、主張。“1989年前后,分化成主流派、正統派、激進派。1990年,蘇共‘二十八大’召開,三派的斗爭公開化。1991年,震驚世界的‘8…19’事件發生后,蘇共終于走完了從分裂到解體的最后一步,四個月后,蘇聯這個世界上僅次于美國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轟然解體。”[2]在整個過程中,那些發生巨變的國家,大都是改變了之前以馬克思主義為其指導思想、修改黨的章程、放棄共產主義的奮斗目標,所以國家走向了反動派篡奪的地步,社會主義發展的方向被改變。
將馬克思主義與本國國情相結合是十月革命成功的另一條成功經驗。馬克思主義為我們提供的是一條普遍的方法論,但是運用到每個國家的情形之時,需要我們根據特定的環境,采取不同的戰略和措施。也即蘇聯與中國在進行社會主義革命需依國情進行,所以分別開創出了“城市中心論”、“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將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當作是特定歷史時期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所必須遵循的特別規律,將一個國家在特定時期、特定地點、與特定斗爭所取得的特殊經驗,當作普遍經驗來恪守,是十月革命以來,社會主義事業屢遭失敗的教訓。19世紀之時,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揭示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同時告誡全世界人民,如果將他們的理論“當成現成的公式,按照它來剪裁各種歷史事實,那么它就會轉變成自己的對立面。”[3]馬克思、恩格斯的一系列論述都在告誡人類不能把他們所提出的理論和觀點當成一成不變的“治病良方”來實施,而應該根據不同國家、所處時代的的革命條件、背景的不同來確定所運用的方法。[4]列寧正確把握了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沒有將馬克思主義當作一個個別理論,而是靈活運用馬克思主義提供的方法論,分析當時俄國的國情,進而揭示了帝國主義國家發展不平衡的特點,得出了社會主義首先可以在少數甚至是一個國家取得勝利。十月革命勝利之后,列寧在帝國主義國家圍攻蘇維埃政權之時,采取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但是它只適用于戰爭,從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到新經濟政策的轉變,標志著列寧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發生重大轉變,逐漸的認識到發展和建設像俄國這樣直接從封建社會過度的落后的社會主義國家,不能以發達的經濟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資本主義國家過渡的標準來建設蘇聯社會主義,列寧一生都沒有停止對社會主義事業的思考,同時還告誡人們“我們還不能闡釋社會主義的特征,社會主義將來是個什么樣子,什么時候達到完備的形式——這些我們不知道,也不能說………………因為沒有材料用來說明社會主義的特征。”[5]列寧在堅持探索適合本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同時在不斷地思考社會主義事業,如學習和利用資本主義一切有價值的東西等。因此講列寧主義不是運用現成的馬克思主義,而是將馬克思主義和本國國情相結合的產物。那些將馬克思主義僵化,看成一成不變的“本草綱目”,一旦認為馬克思主義所開的“藥房”不能醫治社會主義出現的“病癥”,就認為馬克思主義過時了,宣揚馬克思主義過時論,所謂的“信仰危機”。同樣,我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道路中出現的偏差就在于未考察國情的現實性。因此在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新時期,必須堅持將馬克思、列寧主義與我國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相結合。
十月革命是影響人類進程的大事件,深入探究十月革命之精髓以及研究其對社會歷史發展的意義,仍值得我們進一步為之努力。
[1]列 寧.列 寧 選 集(第4卷)[M].北 京:人 民 出 版社,1995:154~15.
[2]程玉海.林建華.世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運動新論(下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344.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427.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06.
[5]列寧選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34~135.
王瑜 (1991-),女,山西晉中榆社人,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共黨史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