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霞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實踐探索
張艷霞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們能最大限度的體驗到心理的安全和自由,這也正是創新思維萌芽的土壤。心理老師利用課堂教學,可以設計針對不同主題的團體活動以此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并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通過實踐活動,提升創新能力。
教學 創新思維 實踐
中國教育正在進行著一場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的變革。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不僅是社會發展的要求,也有助于學生獨立人格的培養。一個具有創新能力的人,必然是一個自尊、自立、自主、自強的人,也必然是一個具有很強的獨立人格的人。培養創新精神也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當代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許多創新活動需要很多人的協作才能完成,每個從事創新活動的個體要善于利用全社會、全人類的智慧從事創新活動。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關鍵在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是人類思維的高級形式,是人的創造力的核心。從廣義的角度來看,積極的求異品質、敏銳的觀察能力、創新的想象能力、獨特的知識結構及活躍的靈感思維構成創造性思維的五大主要特征。這些思維品質能夠保證大學生深刻、嫻熟地掌握理念和運用知識,并將這些理論和知識廣泛地遷移到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使其學習和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恰如其分地將這些理論和知識有機結合,同時將心理團體輔導、心理健康教育和技能訓練等合為一體,以心理健康教育特有的教育形式,促進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
隨著國家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視,全國各高校陸續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由選修課納入必修課的范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中,課堂教學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也是創新人才心理素質培養的主干道。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創造活動產生的一般條件。因此,利用課堂教學開發大學生的創新思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為充分激發學生創造力潛能,并引導學生在發揮個人創新思維主動性的同時也將個體納入團體中,促進學生在團體協作中提升自身的創造力,心理健康教育課堂的教學設計可以設計不同的團體活動項目。設計的項目不但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極強,而且妙趣橫生,易于調動參與者的積極性,使團隊和個人的創造力在歡快的氣氛中得以提高。教學內容上,可適時加入創新思維、創新能力訓練。教學方式上,以學生為主體,多提供實踐,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切身感受訓練帶來的改變。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過程中的班級團體輔導活動,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下面以《大學生學習與創造》一章的班級團體輔導活動為例,讓學生在實踐體驗中感受創新思維能力的提升。
(一)課程導入
講解物理學家盧瑟福的一個小故事,以引起學生對創新思維培養的重視。
物理學家盧瑟福有一次問他的學生:“你今天上午準備做什么?”學生回答:“做實驗。”又問:“下午呢?”答曰:“做實驗。”再問:“晚上做什么?”學生仍舊回答:“做實驗。”盧瑟福遂不滿地問道:“你整天都做實驗,那么你用什么時間進行思考呢?”
故事講完后,隨機提問幾個學生,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我們是不是也像盧瑟福的學生們一樣呢?只是在不停地學習,卻很少思考甚至從來沒有思考過我們應該如何才能更好的學習,更高效的學習呢?由此導出:勤于思考是創造的前提,善于思考才能消化知識,積極思考才能發現問題,不斷的想象和創造才能產生。
(二)“三分鐘測試題”教學設計
活動目的:讓學生懂得要打破思維定勢,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養成做事統觀全局的思維習慣。
活動時間:15分鐘。
活動道具:“三分鐘測試題”的材料每人一份、手表一只。
活動場地:教室內。
活動程序:(1)分發材料,發放時要將有字的一面朝下,并提醒大家不要提前翻看;(2)三分鐘時間統一開始,嚴格按照題目要求做,指導老師提示本次活動需要計時,活動計時開始;(3)活動體驗分享。
附:游戲活動材料
三分鐘測試題
(1)答卷之前請先通讀全卷。
(2)請將你的名字寫在卷子的右上角。
(3)將第自己的名字用筆圈起來。
(4)在卷子的反面再寫一遍你自己的名字。
(5)在卷子反面自己名字的下面寫出你最突出的三個優點。
(6)在卷子的左下角寫上我們學校的全稱。
(7)在卷子的右下角寫上你的班級名稱。
(8)在卷子的左上角認真、端正地寫上三個字:“我能行!”
(9)請雙手捂在胸前,閉上眼睛,虔誠地為自己許一個愿。
(10)請起立閉眼原地轉一圈后再坐下。
(11)請鼓掌三下。
(12)請大聲叫你自己的名字三遍。
(13)仰視天花板30秒。
(14)在本卷右邊的空白處,寫上一個66X7的算式。
(15)在本頁左邊的空白處寫上69和98。
(16)當你完成以上要求后,站起來,大聲地說“我做到了”,然后再坐下。
(17)只需完成第2題(將自己姓名寫在右上角)即完成本試卷的全部任務。
(18)完成后請不要出聲,看到別人的舉動也不要笑,靜候全體人員完成卷子。
活動點評:請讀一讀第1題和第15題,按照題目要求,只需將自己姓名寫在右上角即完成本試卷的全部任務,多做了其他題目的,均是沒有嚴格按照題目要求去做。許多同學大呼上當受騙。他們感覺上當受騙,大都是因為他們局限于自己平時做事的一種思維定勢。很多時候,我們往往只按照自己的習慣性思維做事情,沒有按照要求做事情,到頭來功虧一簣。如果我們能從局限的思考模式中解放自己,開放我們的觀念,開放我們的心懷,奇跡就可能出現。
體驗分享:很多同學在分享時說,我做題的習慣是拿到題目就趕緊做,沒有認真看題目要求。我想速度最快的就是做題最快的,其實是我的思維定勢害了我。這次活動讓我懂得了,做事情之前應先弄清規則要求,否則就會欲速則不達。
(三)“傳球奪秒”教學設計
活動目的:讓學生體驗到團隊合作能夠提高效率;在實踐探索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開發創新智慧。
活動時間:20分鐘。
活動道具:彩色小球若干,秒表一只,計時員一個。
活動場地:教室內。
活動程序:(1)將全班分成若干個8人小組,推薦一名組長,每個小組向主持人領取彩色小球一只。(2)指導老師宣布游戲規則:每個組員都要觸球,但前后觸球人不可以是相鄰者,以每個成員均觸球時間最短的組為勝。(3)計時員用秒表為各個組計,完成一輪計時后,請各小組作演示。(4)指導老師要啟發大家用更快、更好的方法取勝。(5)小組同學做全班分享。
活動點評;游戲的魅力不在于最后的結果,而探索的過程。“有沒有更好的辦法讓時間變得更短些?這個游戲時間還可以變得更短些。”指導老師可以向所有小組同學提出更高的要求。游戲的關鍵是學生們通過一次次的實踐,發現了新方法、實現了新突破,探索著并快樂著。
體驗分享: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通過不斷探索,獲得了許多創造性的思路和成果。同時,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合作也激發了我們的創新熱情。每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擺到面前時,這種不可能的心理定勢,使每個人都會想到放棄。但只要開動腦筋,發揮團隊合作的集體智慧,就會不斷挑戰新的記錄,取得新的成功。但又發現,使速度發生本質變化的真正原因,除了合作,更需要創新。所以合作是基礎,創新是根本。
通過對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活動的合理設計,形成對學生創新環境和創新人才的規模化教育,在課堂教育過程中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創新思維。今后,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學生心理素質拓展訓練等有機結合,更好地促進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1]楊敏毅,鞠瑞利.學校團體心理游戲教程與案例[M].上海:上海科學普及出版,2006(1).
[2]李鶴.生物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2(5).
[3]程美華,劉青瑞,白瑞.淺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
(作者單位: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
張艷霞(1981-),女,碩士,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教育學與心理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