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 萍
(重慶市第四人民醫院(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 重慶 400014)
對行鼻內鏡手術的患者實施圍手術期優質護理的效果研究
刁 萍
(重慶市第四人民醫院(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 重慶 400014)
目的:探討對進行鼻內鏡手術的患者實施圍手術期優質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對在某院進行鼻內鏡手術的12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將這120例患者隨機分為A組和B組,每組各有60例患者。對兩組患者均進行鼻內鏡手術治療。同時,對A組患者進行圍手術期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對B組患者進行圍手術期優質護理。然后,比較兩組患者術前使用鎮靜催眠類藥物的人數、術中追加鎮靜催眠類藥物的人數、發生術后并發癥的人數、術后1周內需要用力打噴嚏和咳嗽的人數、未達到預期療效的人數及其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結果:經過護理,B組患者術前使用鎮靜催眠類藥物的人數、發生術后并發癥的人數、術后1周內需要用力打噴嚏和咳嗽的人數、未達到預期療效的人數均明顯低于A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B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明顯高于A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術中追加鎮靜催眠類藥物的人數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進行鼻內鏡手術的患者實施圍手術期優質護理的效果顯著,可明顯減少其術前和術中使用鎮靜催眠類藥物的人數,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改善其預后,并可提高其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
鼻內鏡手術;圍手術期常規護理;圍手術期優質護理;效果
進行鼻內鏡手術是耳鼻喉科常用的治療方法。近年來,隨著鼻內鏡手術技術的逐漸成熟,接受鼻內鏡手術的患者越來越多。但是,多數鼻內鏡手術需在局部麻醉下進行,患者極易出現較強的被動感和不適感[1]。郭燕紅的研究表明,對進行鼻內鏡手術的患者實施圍手術期優質護理,可明顯提高其治護的效果,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促進其康復[2]。為了進一步證實此護理方法的有效性,筆者對在某院進行鼻內鏡手術的12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期間在某院耳鼻喉外科進行鼻內鏡手術的120例患者。這120例患者的認知功能和精神均正常。在這120例患者中,有男性78例,女性42例。他們中年齡最小的13歲,年齡最大的81歲,平均年齡為(39.4±11.5)歲。在這120例患者中,慢性鼻竇炎患者有63例,鼻部堵塞患者有2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有15例,其他鼻部疾病患者有22例。其中,有鼻部手術史的患者有17例,有其他疾病手術史的患者有22例。將這120例患者隨機分為A組和B組,每組各有60例患者。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鼻內鏡手術治療。同時,對A組患者進行圍手術期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對B組患者進行圍手術期優質護理。具體的內容如下:
1.2.1 對A組患者進行護理的方法 1)對患者進行術前護理。(1)協助患者進行各項實驗室檢查。(2)遵醫囑對患者進行控制血壓和血糖的治療。(3)指導患者用藥。(4)告知患者進行手術的流程和必要性、可能出現的并發癥、需要注意的相關事項及進行鼻部引流的正確體位等。(5)告知患者術前需食用清淡的食物,并需禁煙酒。(6)在術前的1天,護理人員應帶領患者熟悉病房和手術室,以緩解其恐懼、緊張等不良情緒。(7)根據患者的病情,術前的1~2天遵醫囑為其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或類固醇類藥物。(8)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術前需禁食和禁水6~8h。(9)為患者剪去鼻毛后,清潔沖洗其鼻腔。2)對患者進行術后護理。(1)讓患者取平臥位,并將其頭部偏向一側。待患者清醒后,讓其換半臥位。(2)密切監護患者的生命體征,必要時對其進行血氣分析。(3)術后6h,可讓患者攝入溫涼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并讓其少食多餐,禁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4)遵醫囑酌情為患者使用抗感染藥、止血藥進行治療。(5)用紙巾擦拭患者鼻部的分泌物,必要時可用膨脹止血海綿填塞其鼻腔,填塞的時間一般為24~36小時,部分患者可延長至1周。(6)注意保護患者的鼻部,控制各種刺激因素對其鼻腔的刺激。(7)對患者進行疼痛護理,必要時可用冰袋冰敷其頸部,以緩解其疼痛等癥狀。
1.2.2 對B組患者進行護理的方法 1)對患者進行基礎護理。(1)術前,護理人員需協助患者洗頭、洗澡,并告知其保證充足睡眠,以使其能夠以最佳的精神狀態接受手術治療。(2)術后,護理人員可使用耳穴按壓等方法對患者進行鎮痛。若患者的睡眠不好,告知其可用熱水泡腳。(3)由于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在術后臥床的時間較長,故護理人員需為其調整床頭的高度(以10°~35°為宜),以免其出現頸肩背痛的癥狀。(4)在對患者進行穿刺時,護理人員要嚴格執行規范操作,以確保一次穿刺成功。(5)對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對其進行下肢經穴按摩和腓腸肌推拿,以防止其發生下肢靜脈血栓。2)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1)護理人員應每天問詢患者對護理的需求,如其存在哪些疑惑、對護理是否滿意、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問題等,以便及時滿足其護理需求。(2)護理人員要耐心地傾聽患者的主訴,避免隨意打斷其主訴,并需時刻體現出對其尊重、關心、愛護的態度,以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3)每天對患者進行一次心理評估。護理人員要與患者進行深入的溝通,了解其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如進行鼻內鏡手術的患者常見的心理問題:“人云亦云,擔心預后不佳”、“擔心全身麻醉的安全性”、“擔心自己術后會用力打噴嚏、咳嗽等”,以便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4)護理人員應通過進行健康教育、與醫師一起進行術前訪視、邀請手術成功的患者進行現身說法、展示本科室既往進行鼻內鏡手術的資料等方式對患者進行疾病知識的宣教,以減輕其顧慮。(5)告知患者若有咳嗽的征兆,可先張口深呼吸,再用舌抵上腭,以緩解其咳嗽的力度。3)對患者進行出院指導。(1)在患者出院前,護理人員應與患者進行深入交談,反復確認其掌握自我護理知識的程度。(2)根據患者以往日常生活的狀況,找出容易引起其發生并發癥的危險因素,如其是否有吸煙的嗜好等。若患者有吸煙的嗜好,應告知其必須戒煙,并要求其避免到煙塵較大的地方。(3)讓患者多飲溫開水。
觀察兩組患者術前使用鎮靜催眠類藥物的人數、術中追加鎮靜催眠類藥物的人數、發生術后并發癥的人數、術后1周內需要用力咳嗽和打噴嚏的人數、未達到預期療效的人數及其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
將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錄入EXCEL量表中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護理,B組患者術前使用鎮靜催眠類藥物的人數、發生術后并發癥的人數、術后1周內用力打噴嚏和咳嗽的人數、未達到預期療效的人數均明顯低于A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B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明顯高于A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術中追加鎮靜催眠類藥物的人數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項護理指標的比較[n(%)]
由于影響鼻部疾病患者鼻內黏膜恢復的因素較多,故在進行鼻內鏡手術后,極易使患者發生多種并發癥[3]。以往,臨床上對進行鼻內鏡手術的患者主要進行圍手術期常規護理,但護理的效果往往并不理想[4]。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B組患者術前使用鎮靜催眠類藥物的人數、發生術后并發癥的人數、術后1周內需要用力打噴嚏和咳嗽的人數、未達到預期療效的人數均明顯低于A組患者,此研究結果與蔣艷等人的研究結果相符[5]。
綜上所述,對進行鼻內鏡手術的患者實施圍手術期優質護理的效果顯著,可明顯減少其術前和術中使用鎮靜催眠類藥物的人數,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改善其預后,并可提高其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
[1]呂虹,劉穎.鼻內鏡下鼻中隔偏曲校正的圍術期護理[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17(3):187-189.
[2]郭燕紅.落實公立醫院改革任務全面推進優質護理服務(全國“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培訓班教材)[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1-3.
[3]張丕華,張星煜,陳明.鼻竇內窺鏡手術預后的相關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1,38(18):3808-3809.
[4]賴聞,陶勇,陳萍,等.鼻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54例臨床療效分析[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2,12(11):2138-2141.
[5]蔣艷,曹華,彭小華,等.醫護一體化模式在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5):405-406.
R473.76
B
2095-7629-(2017)6-01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