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睫
(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安徽 合肥 230000)
對行斷指再植手術后的患者實施循證護理的效果分析
呂 睫
(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安徽 合肥 230000)
目的:探討對行斷指再植手術后的患者實施循證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對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間在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進行斷指再植手術的6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隨機將這60例患者分為常規護理組(30例)和循證護理組(30例)。術后,對常規護理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對循證護理組患者進行循證護理,然后比較兩組患者發生并發癥的情況及其患指功能的恢復情況。結果:與常規護理組患者相比,循證護理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更低,其術后1個月斷指功能的優良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行斷指再植手術后的患者實施循證護理的效果顯著,能有效地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促進其斷指功能的恢復。此方法值得推廣應用。
斷指再植手術;患者;循證護理;效果
手指斷離是臨床上常見的外科疾病。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建筑業及交通行業的快速發展,由各種意外傷害所致手指斷離的發生率越來越高[1]。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斷指再植手術對手指斷離的患者進行治療。有學者指出,對行斷指再植手術后的患者實施循證護理,能有效地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改善其預后。為了進一步探討對行斷指再植手術后的患者實施循證護理的效果,筆者對近年來在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進行斷指再植手術的6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研究。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間在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進行斷指再植手術的60例患者。隨機將這60例患者分為常規護理組(30例)和循證護理組(30例)。在常規護理組中,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其最小年齡為25歲,最大年齡為55歲,平均年齡為(35.2±11.9)歲。在循證護理組中,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其最小年齡為22歲,最大年齡為54歲,平均年齡為(34.30±10.8)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術后,對常規護理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內容包括: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遵醫囑對其進行鎮痛治療,定期為其更換手術切口的敷料,同時對其進行飲食指導和健康教育等。
1.2.2 術后,對循證護理組患者進行循證護理,具體的方法是:1)成立循證護理小組:由手外科的護士長和5名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組成循證護理小組,小組組長由護士長擔任。在學歷方面,要求小組成員必須具有大專及大專以上的學歷。2)對小組成員進行培訓:由我院聘請的護理專家對小組成員進行培訓,培訓的內容主要包括循證護理的內涵、意義、實施的方法、技巧以及如何解決在實施的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等。培訓結束后,對小組成員進行嚴格的考核,將考核成績不合格者從護理小組中剔除。本次研究中的6名護理人員均成功地通過了考核。3)提出循證問題:搜集患者的臨床資料,并根據搜集到的資料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全面的分析和評估,然后提出對其進行術后護理時可能出現的問題,如斷指疼痛、出現并發癥、心理狀態不佳等。4)查閱資料,尋找循證支持:小組成員根據上述患者可能出現的問題,查閱并檢索中國護士網、中國期刊網及教科書等,查找相應的臨床護理實證。同時,對已掌握的護理實證的科學性、準確性及可行性進行分析和評估,然后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提出具體的護理措施[2]。5)制定具體的循證護理方案并按照此方案進行護理:(1)預防并發癥護理:進行斷指再植手術后的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主要有血管危象(即血液循環危象或血液循環障礙)、感染、血管痙攣等。①針對血管危象,密切觀察患者患指的顏色、指腹的飽滿度及毛細血管的反應等,同時定期檢查其患指的溫度和彈性,一旦發現異常要立即報告醫生。另外,遵醫囑用抗栓、抗凝藥物對其進行治療。②針對感染,及時為患者更換輔料,告知其家屬每天用蘸碘酒的棉簽清潔其患指。每天用紫外線對患者的病房進行殺菌消毒,避免其發生交叉感染。同時,定期測量患者的脈搏、體溫等指標,以便及時發現其感染的征兆。③針對血管痙攣,要分析血管痙攣的原因。其中室溫過低是導致患者發生血管痙攣的主要原因。因此,小組人員應將病房的溫度保持在20℃~25℃之間,并對其患指進行必要的保暖處理。此外,每次在為患者換藥時,要用60W的烤燈對其患指進行局部照射[3]。(2)心理護理:對存在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的患者進行心理疏導,耐心與其進行溝通,引導其轉移注意力,同時叮囑患者的家屬多與患者進行交流,從而緩解其負性情緒,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3)疼痛護理:多數患者在接受斷指再植手術后均會出現較為強烈的疼痛,這不僅會增加其焦慮感和緊張感,同時也會影響其睡眠,不利于身體康復。針對這種情況,小組成員應遵醫囑采用靜脈鎮痛泵對其進行鎮痛治療,同時,在對其進行檢查和護理的過程中,動作要輕柔、準確,避免對其造成不必要的刺激。(4)進行健康教育:對行斷指再植手術后的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有利于其斷指成活。因此,小組成員要將術后需要注意的相關事項及時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如術后禁止患者吸煙及不要在病房內點蚊香、噴灑空氣清新劑等。同時,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將術后的飲食禁忌及時告知患者及其家屬。
1)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術后發生并發癥的情況。2)對兩組患者進行1個月的隨訪,記錄其患指功能的恢復情況。采用優、良、可、差四個標準評價兩組患者的患指功能。優良率=(優的例數+良的例數)/30×100%。
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護理,常規護理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30%,循證護理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3.3%。循證護理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常規護理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術后,對兩組患者進行1個月的隨訪發現,循證護理組患者患指功能的優良率為90%,常規護理組患者患指功能的優良率為70%。循證護理組患者患指功能的優良率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術后1個月兩組患者患指功能優良率的比較
近年來,隨著醫療事業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護理服務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不同的護理模式所起到的護理效果也不盡相同,因此,臨床上應選擇一種科學、有效的護理模式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以促進其身體康復[4]。作為一種先進的護理模式,循證護理已被國內外廣泛應用于臨床護理工作中。循證護理主要是將護理實踐的內容和醫學研究成果緊密地結合起來,從而為臨床護理工作提供更加真實可靠的循證支持[5]。在本次研究中,筆者對30例行斷指再植手術后的患者實施了循證護理,有效地降低了其并發癥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對行斷指再植手術后的患者實施循證護理的效果顯著,能有效地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促進其斷指功能的恢復。此方法值得推廣應用。
[1]黃娟娟.解析循證護理在斷指再植患者術后護理中的研究[J].河北醫學,2015,21(3):504-506
[2]陳心潔.斷指再植患者護理體會[J].實用中醫雜志,2012,28(8):706-707.
[3]葉紅梅,胡利,何小燕,等.循證護理在斷指再植患者術后護理中的應用[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19):2158-2160.
[4]賴麗媚,廖玉芳,胡巧玉,等.循證護理在斷指再植術后血管危象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2):92-93.
[5]曾琳,任婷婷,廖秀英,等.30例48指斷指在指數后患者的護理[J].西南國防醫藥,2012,22(4):429-430.
R473
B
2095-7629-(2017)6-0164-02
呂睫,女,漢族,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