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雋
(重慶市墊江縣人民醫院,重慶 408300)
系統化護理在提高剖宮產產婦母乳喂養率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楊 雋
(重慶市墊江縣人民醫院,重慶 408300)
目的:分析系統化護理在提高剖宮產產婦母乳喂養率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2016年4月至2016年5月期間在某院進行剖宮產手術的208例產婦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手術結束后,對這些產婦均進行系統化護理。護理結束后,觀察這些產婦乳汁的分泌情況及其新生兒的母乳喂養率。結果:在產后的48h,在這些產婦中乳汁分泌充足的產婦有131例,占62.98%,乳汁分泌不足的產婦有77例,占37.02%。在產后的72h,在這些產婦中乳汁分泌充足的產婦有182例,占87.5%,乳汁分泌不足的產婦有26例,占12.5%。這208例產婦進行母乳喂養的幾率為90.38%。結論:對剖宮產產婦進行系統化護理的效果較為理想,可以有效地提高其母乳喂養率。
系統化護理;剖宮產產婦;母乳喂養率;應用價值
近年來,通過剖宮產手術進行分娩的產婦逐漸增多[1]。研究發現,進行剖宮產手術的產婦在產后易受到切口疼痛、禁食、睡眠障礙等因素的影響,其乳汁的分泌量不足,其進行母乳喂養的幾率較低。母乳是新生兒最天然、最理想的食物,含有其生長發育所需的全部營養。進行母乳喂養對提高新生兒機體的免疫力具有重要的意義[2,3]。近年來,我國剖宮產率的居高不下,產婦進行母乳喂養的幾率也有所降低。因此,對進行剖宮產手術的產婦在產后進行有效的護理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分析系統化護理在提高剖宮產產婦母乳喂養率中的應用效果,筆者開展了本次研究。現報告如下。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6年4月至2016年5月期間在某院進行剖宮產手術的208例產婦。這些產婦的年齡為20~38歲,平均為(27.5±3.5)歲。這些產婦新生兒的體重為2.65~3.85 kg,平均為(3.45±0.55)kg。
剖宮產手術后,對這些產婦均進行系統化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是:
1.2.1 心理護理的方法 剖宮產手術后,由于切口疼痛、留置導尿管等原因,產婦極易出現焦慮、抑郁、煩躁不安的負面情緒,其心理狀態不穩定。因此,護理人員應及時與產婦進行溝通,了解其需求和顧慮,多對其進行安慰、鼓勵,告知其良好的心理狀態可促進術后身體的恢復。
1.2.2 疼痛護理的方法 研究發現,切口疼痛是導致剖宮產產婦母乳喂養率較低的主要原因[4]。護理人員應對此類產婦進行必要的疼痛護理,指導其正確使用鎮痛泵,并鼓勵產婦家屬為產婦播放舒緩的音樂,以分散其注意力,穩定其情緒,提高其疼痛閥值,從而增加其對疼痛的耐受力。此外,護理人員為產婦營造一個安靜、舒適的住院環境,確保其有充足的睡眠時間。
1.2.3 乳房護理的方法 手術結束后,護理人員盡早讓產婦和新生兒進行接觸,以刺激產婦體內的腺垂體和神經垂體釋放催乳素,從而使其盡早分泌乳汁[5]。對于乳頭發育異常的產婦,護理人員應指導其進行相應的訓練,以提高其母乳喂養率。在每次喂奶前,護理人員應先用熱毛巾熱敷產婦的乳房,同時按摩其乳房,以增加產婦乳房的血液循環。此外,護理人員指導產婦進行乳頭的伸展訓練,使其乳頭向外凸,以利于新生兒吸吮。
1.2.4 體位護理的方法 剖宮產手術后,護理人員指導產婦取正確的平臥位和側臥位進行母乳喂養,并告知其新生兒吮吸的次數與乳汁的分泌量呈正比,建議其堅持進行夜間的母乳喂養。
1.2.5 飲食護理的方法 在術后6 h,護理人員鼓勵并協助產婦定時在床上進行翻身,告知產婦可適當進食,但盡量不要食用牛奶、糖類等可引起腹脹的食物。護理人員應為產婦制定個性化的飲食方案,告知產婦家屬應讓產婦多食用營養豐富、高蛋白質、高維生素的食物,讓其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以促進產婦身體的恢復。
觀察這些產婦在產后48 h、72 h乳汁的分泌情況,并統計其母乳喂養率。
①乳汁分泌充足:產婦的乳房充實,其乳汁的分泌量不僅可以滿足新生兒的喂養需求,而且還有剩余。②乳汁分泌不足:產婦的乳房較不充實,新生兒吮吸的時間較長,且出現尋食、哭鬧的表現。
護理結束后,在產后的48 h,在這些產婦中,乳汁分泌充足的產婦有131例,占62.98%,乳汁分泌不足的產婦有77例,占37.02%。在產后的72 h,在這些產婦中,乳汁分泌充足的產婦有182例,占87.5%,乳汁分泌不足的產婦有26例,占12.5%。詳情見表1。

表1 這208例產婦在產后48 h、72 h乳汁的分泌情況
調查的結果顯示,在這208例產婦中,進行母乳喂養的產婦有188例,其新生兒的母乳喂養率為90.38%。
母乳喂養是確保新生兒健康成長最有效的喂養方式。而且,進行母乳喂養有助于加強產婦子宮的收縮,促進其乳汁的分泌及產后身體的恢復[6]。據調查,進行純母乳喂養嬰兒的身長、體重、胸圍、頭圍均優于進行非純母乳喂養的嬰兒[7]。另有研究顯示,進行非純母乳喂養嬰兒生長遲緩的發生率高于進行純母乳喂養的嬰兒。
有些產婦認為,進行母乳喂養可導致乳房下垂和產后肥胖,影響形體的美觀,因此拒絕對新生兒進行母乳喂養。實際上,嬰兒在吸吮乳汁的過程中,可以促進母體分泌催產素,這對促進產婦子宮的收縮,消耗其體內多余的脂肪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8]。研究發現,對進行剖宮產手術的產婦在產后進行系統的護理干預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提高其對母乳喂養相關知識的了解,使其正確認識到母乳喂養對母嬰的好處,從而提高其進行母乳喂養的幾率。
總之,對剖宮產產婦進行系統化護理的效果較為理想,可以有效地提高其母乳喂養率。
[1]郭會平,汪玉蓮,董福梅,等.護理干預對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09,2(23):77-78.
[2]匡彩鳳.剖宮產術后影響母乳喂養的因素分析及護理干預[J].中國醫藥指南,2014(4):204-205.
[3]朱玉蘭.影響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探討[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14(4):480-482.
[4]柳德睿.護理干預對剖宮產術后產婦母乳喂養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3(6):640-641.
[5]朱莉麗.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的影響因素及護理干預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0,12(1):106.
[6]劉素梅.探討護理干預對提高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21):26-27.
[7]周旋.綜合護理干預對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24):41-42.
[8]楊雅琴.護理干預對剖宮產術后提高純母乳喂養的效果觀察 [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9(10):203-204.
R473
B
2095-7629-(2017)6-01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