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洋 ,李 瑞
(1.北京市朝陽區孫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北京 100103;2.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北京 100029)
對李瑞教授用針灸治療耳鳴臨床經驗的分析
李 洋1,李 瑞2?
(1.北京市朝陽區孫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北京 100103;2.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北京 100029)
目的:分析李瑞教授用針灸治療耳鳴的臨床經驗,以期為耳鳴的臨床治療提供參考。方法:選取2015年5月10日至2016年5月10日期間某院收治的62例耳鳴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將這些患者分為李瑞針灸組和常規針刺組,每組各有31例患者。為李瑞針灸組患者使用李瑞教授的針灸療法進行治療,為常規針刺組患者使用常規的針刺療法進行治療。治療結束后,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在治療前后其耳鳴殘疾度量表(THI)的評分及耳鳴視覺模擬量表(VAS)的評分。結果:進行治療后,李瑞針灸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常規針刺組患者,其VAS評分、THI評分均低于常規針刺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李瑞教授用針灸治療耳鳴的方案是切實可行的,可顯著改善此病患者的臨床癥狀。
耳鳴;針灸療法;臨床經驗
耳鳴是耳鼻喉科的疑難雜癥[1]。此病易反復發作,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針灸療法是我國傳統醫學的瑰寶。李瑞教授從傳統中醫典籍中吸取精華,結合耳鳴患者的實際情況研究出一套治療耳鳴的針灸方案[2]。為了給耳鳴的臨床治療提供參考,本文分析了李瑞教授針灸治療耳鳴的臨床經驗。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5年5月10日至2016年5月10日期間在某院接受治療的62例耳鳴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將這些患者分為李瑞針灸組和常規針刺組,每組各有31例患者。在李瑞針灸組中,有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5例。他們的年齡為36~65歲,平均為(52.5±8.2)歲。在常規針刺組中,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3例。他們的年齡為34~68歲,平均為(53.1±8.1)歲。經臨床檢查,這些患者均被確診患有耳鳴。本次研究排除存在其他系統重大疾病及合并有其他耳部疾病的患者。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為常規針刺組患者使用常規的針刺療法進行治療。所取的穴位包括:百會穴、風池穴、風府穴、翳風穴、完骨穴、聽宮穴、聽會穴、支溝穴、中渚穴。在此基礎上,為風熱侵襲型的耳鳴患者加刺合谷穴、外關穴,為肝火上擾型的耳鳴患者加刺太沖穴、丘墟穴,為痰火郁結型的耳鳴患者加刺豐隆穴、勞宮穴,為氣滯血瘀型的耳鳴患者加刺血海穴、足三里穴,為腎精虧損型的耳鳴患者加刺太溪穴、三陰交穴,為脾胃虛弱型的耳鳴患者加刺足三里穴、陰陵泉穴。使用平補平瀉法對患者進行針刺治療,每次治療的時間為20 min,每日治療1次,共治療20 d。根據李瑞針灸組患者的具體病情為其使用不同的方法進行針刺治療。針刺得氣后,在針柄處套上艾條,并將艾條點燃,每次留針的時間為20 min,每日治療1次,共治療20 d。具體的針刺方法是:對痰熱郁結的患者使用鎮靜安神法進行治療。所取的穴位包括:百會穴、神庭穴、印堂穴、承漿穴、風池穴(雙)。用右手的拇指、食指夾持1寸毫針針刺上述 各穴,針刺的手法為平補平瀉法。對腎精虧損、脾胃虛弱的患者使用腹針培元法進行治療。所取的穴位包括:中脘穴、下脘穴、氣海穴、關元穴、商曲穴(雙)。采用只捻轉不提插或輕捻轉、慢提插的手法對上述穴位進行針刺。同時,可使用局部取穴法對患者進行針刺治療。所取的穴位包括:耳門穴、聽宮穴、聽會穴、率谷穴。按照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酌情為其取穴。對于急性發病、耳鳴聲較大的患者,在針刺上述穴位時應深刺,進針1.4寸。對于病程 較長、耳鳴反復發作的患者,在針刺上述穴位時應淺刺,進針0.7寸。可根據患者的病情加用四肢取穴法對其進行針刺治療。所取的穴位包括:外關穴、合谷穴、三陰交穴、懸鐘穴。采用提捏進針法對上述穴位進行直刺。
根據《耳鳴嚴重程度評估與療效評定參考標準》制定了本次研究的療效判定標準:1)臨床治愈: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2)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其耳鳴的程度至少降低2個等級。3)好轉: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改善,其耳鳴的程度降低1個等級。4)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無改善。總有效率=(臨床治愈的例數+顯效的例數+好轉的例數)/總例數×100%。
使用統計軟件SPSS22.0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兩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相關指標的評分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其治療的總有效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李瑞針灸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常規針刺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Z=8.659,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
在進行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VAS評分、THI評分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進行治療后,李瑞針灸組患者的VAS評分、THI評分均低于常規針刺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VAS評分、THI評分的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VAS評分、THI評分的比較(±s)
分組 VAS評分(分) THI評分(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李瑞針灸組(n=31)8.5±1.1 4.9±2.0 69.1±9.2 31.2±5.9常規針刺組(n=31)8.6±1.0 6.7±2.2 68.9±8.5 48.1±6.3 t值 0.010 1.992 0.021 4.254 P值 >0.05 <0.05 >0.05 <0.05
耳鳴是一種發生于聽覺系統的病理變化。耳鳴的發病原因較復雜,其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這給此病的臨床治療增加了難度。在無相應外界聲源或電刺激的情況下,此病患者會感到耳內或顱內有聲音存在。在耳鳴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如果患者的病因明確,臨床上應對其進行對癥治療。對于病因尚未明確的耳鳴患者,臨床上常用掩蔽療法、習服療法對其進行物理治療。但此類療法的效果有限。李瑞教授的針灸療法從傳統中醫典籍中汲取精華,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為耳鳴的治療開辟了一條新路。李瑞教授認為,誘發耳鳴的原因包括以下幾點:1)由 肝腎虧虛引發的耳鳴。古語云:“腎開竅于耳”。因此,腎精不足,耳竅失養,就會誘發耳鳴。此類耳鳴患者的臨床癥狀包括:耳鳴如蟬叫,夜間安靜時猶甚,聽力下降,腰膝酸軟,夜尿增 多。2)由肝膽郁熱引發的耳鳴。肝膽郁熱,會循足少陽經而上,足少陽經與耳竅的關系密切,從而誘發耳鳴。3)由痰濕中阻、濕濁上犯誘發的耳鳴。此類耳鳴患者嗜食肥甘厚味之物,其脾胃虛弱、中陽不足。在本次研究中,根據李瑞針灸組患者的具體病情為其使用不同的方法進行針灸治療。1)鎮靜安神法:取百會穴、神庭穴、印堂穴、承漿穴、風池穴。百會穴、神庭穴均屬于督脈穴,百會穴為督脈與足太陽經的交會穴。神庭穴為督脈、足太陽經、足陽明經的交會穴。承漿穴是任脈的最后一個穴位,是任脈與足陽明經的交會穴。印堂穴是經外奇穴。這四個穴位均在任督二脈上,又與足太陽經、足陽明經相交。四穴共用,可平調陰陽。督脈入絡腦,可調腦府。針刺雙側風池穴可安神定志。2)腹針培元法:取中脘穴、下脘穴、氣海穴、關元穴、商曲穴(雙)。元氣需水谷精微之氣滋養才能充實而不衰,脾胃受元氣的作用才能不斷化生精微。針刺上述穴位均可引氣歸元。3)局部取穴法:取耳門穴、聽宮穴、聽會穴、率谷穴。針刺上述穴位均可有效地緩解患者耳鳴的癥狀。4)四肢取穴法:取外關穴、合谷穴、三陰交穴、懸鐘穴。針刺上述穴位可舒筋活絡、清熱生氣、舒肝益腎。上述處方中所選的穴位由頭部穴位、腹部穴位、四肢穴位組成。頭部穴位包括鎮靜安神法和局部取穴法所選的穴位。腹部取穴法在腹針常用取穴法的基礎上,按照患者的具體病情在其三焦穴、四關穴、八廓穴中選取一個穴位。四肢穴位存在基本組穴,如外關穴、合谷穴、三陰交穴、懸鐘穴為一組穴,俠溪穴、太沖穴、丘墟穴為一組穴。在對李瑞針灸組患者進行上述針刺治療的同時,為其使用灸法進行治療,以鞏固其療效。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李瑞針灸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6.8%。這說明,李瑞教授的針灸療法能夠有效地治療耳鳴,原因在于:此療法能從耳鳴患者的癥候入手,為其使用不同的處方進行治療,有效地解決了傳統針刺療法的不足。同時,李瑞教授的針灸療法可供選擇的處方較多,其靈活性較大,能夠較好地適應不同類型的耳鳴患者,從而提高其治療的效果。
李瑞教授認為,耳鳴的發生主要是由于氣血虧虛所致。夜間的環境幽靜,患者耳鳴的癥狀會比較明顯,其正常睡眠會受到影響,從而使其心煩氣躁、懼怕睡眠,而睡眠不佳又會加重其耳鳴的癥狀。因此,臨床上在對耳鳴患者進行治療時,要注意改善患者失眠的癥狀,使其放松心情,以免負面情緒影響其病情的康復[3]。
總之,李瑞教授用針灸治療耳鳴的方案是切實可行的,可顯著改善此病患者的臨床癥狀。
[1]薛飛,李澤卿,王秋萍.耳鳴診斷與治療的研究進展[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9,23(7):630-631.
[2]吳紹德,王佐良,徐玉聲,等.陸瘦燕針灸論著醫案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2-23.
[3]薄智云.腹針療法[D].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
R246
B
2095-7629-(2017)8-0008-03
*通訊作者:李瑞,1963年出生,研究方向:針灸經典理論及腧穴的臨床、實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