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劍飛
(福州大學醫院,福建 福州 350001)
導致重度反流性食管炎的因素探討
葉劍飛
(福州大學醫院,福建 福州 350001)
目的:探討導致重度反流性食管炎的因素。方法:將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進行胃鏡檢查時被確診患有反流性食管炎的2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這些患者根據病情的輕重分為研究組(重度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與 對照組(輕度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BMI、腰/臀、總膽固醇的水平、是否存在食道裂孔疝、是否吸煙、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及空腹血糖的水平。結果:兩組患者的BMI、 腰/臀、總膽固醇的水平、食道裂孔疝患者的比例、吸煙者的比例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空腹血糖的水平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研究組患者發生重度反流性食管炎的影響因素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BMI較高、 腰/臀較大、總膽固醇的水平較高、存在食道裂孔疝、吸煙均為引起重度反流性食管炎的危險因素。結論:重度反流性食管炎的發生與BMI較高、 腰/臀較大、總膽固醇的水平較高、存在食道裂孔疝、吸煙有密切的關系。
重度反流性食管炎;影響因素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因胃食管連接部的抗反流機能發生障礙,導致胃液反流入食管而出現的消化道炎癥性病變。對此病患者進行內鏡檢查可發現食管粘膜有炎癥反應、糜爛、潰瘍和纖維化等病理改變。反流性食管炎可發生于任何年齡段的人群。國外的報道稱,反流性食管炎的發病率約為9%[1]。2005年,我國學者胡兆元對10年內進行胃鏡檢查的患者發生反流性食管炎的情況進行調查,發現其反流性食管炎的檢出率為4.1%。引起反流性食管炎的誘因包括體形肥胖、吸煙、飲酒、攝入高脂飲食、胃食管抗反流屏障的功能下降、食管下括約肌關閉不全、食管的酸廓清能力降低及胃排空受阻等。本次研究主要分析BMI、腰/臀、總膽固醇的水平、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空腹血糖的水平、存在食道裂孔疝及吸煙等指標對重度反流性食管炎發病的影響。
本研究中的200例患者均為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某院進行胃鏡檢查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在兩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Olympus 公司生產的胃鏡對其進行胃鏡檢查,其病情均符合2014年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分會制定的關于反流性食管炎的診斷標準。將這些患者根據病情的輕重分為研究組(重度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與對照組(輕度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研究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0.1±12.5)歲,其中有男性52例,女性48例。對照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4±10.2歲),其中有男性50例,女性50例。
本研究中患者的納入標準為:1)其病情被初次診斷為反流性食管炎。2)對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參加本次研究。本研究中患者的排除標準是:1)在進行胃食管手術后發生食管炎的患者。2)繼發性食管炎患者。3)惡性腫瘤或精神病患者。
對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對其BMI、腰/臀、總膽固醇的水平、是否存在食道裂孔疝、是否吸煙、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及空腹血糖的水平進行比較。
采用SPSS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對P<0.05的單因素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計算P<0.01的危險因素變量。
兩組患者的BMI、 腰/臀、總膽固醇的水平、食道裂孔疝患者的比例、吸煙者的比例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空腹血糖的水平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的對比
對研究組患者發生重度反流性食管炎的因素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BMI較高、 腰/臀較大、總膽固醇的水平較高、存在食道裂孔疝、吸煙均為引起重度反流性食管炎的危險因素。詳情見表2。

表2 研究組患者發生重度反流性食管炎的影響因素分析
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飲食習慣的變化及胃鏡檢查技術的推廣應用,反流性食管炎的臨床檢出率呈逐年升高的趨勢。2013年,針對上海5家三甲醫院接受胃鏡檢查的人群進行調查統計的數據顯示,其反流性食管炎的檢出率為1.85%,此病患者的男女之比為 4:1。2015年有學者分析,10年內北京反流性食管炎的臨床檢出率約提高12倍。在西方國家,該病的發病率較高,約為10%~15%。進行內鏡檢查是診斷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方法。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胃酸和膽汁共同作用于食管黏膜,使其發生糜爛、潰瘍所致。該病患者的主要癥狀為反酸、燒心、胸背短暫性刺痛、食管出血、狹窄等典型的癥狀及反復肺部感染、反流性咽喉炎、Barrett 食管等非典型的癥狀。反流性食管炎的發病機制有以下幾種:1)抗反流屏障功能降低。患者食管括約肌的功能不全,造成含有膽鹽、溶血卵磷脂和鹽酸等的胃內容物逆向流入食道內。有學者指出,出現食道裂孔疝會使食管括約肌的壓力下降,導致胃內容物發生反流。2)食管的酸廓清能力降低。在正常情況下,食管可迅速排空其內容物,以保護食管黏膜。食管的括約肌若持續處于松弛的狀態,食管內的反流物可明顯增多,食管中和酸液的能力就會明顯減弱,進而可導致食管粘膜受損及發生炎癥反應。3)食管黏膜的屏障功能受到破壞。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食管上皮增生修復的功能會被削弱,導致局部細胞發生異常增殖和分化,進而可誘發食管粘膜的炎癥反應。4)胃排空延遲。發生胃排空延遲可顯著增高胃內容物反流至食管的幾率。
本次研究發現,肥胖是造成反流性食管炎的危險因素。BMI、 腰/臀是判定肥胖的靈敏指標。有研究指出,腹部肥胖會增加胃內壓和胃-食管梯度壓力,造成食管下段括約肌松弛。此外,肥胖還會造成血清中雌激素、脂聯素的水平增高。有學者指出,肥胖可增加腹壓及導致LES弛緩,造成食管內胃酸反流。
食道裂孔疝是指腹腔內的器官通過膈食管裂孔進入胸腔所導致的疾病。發生食道裂孔疝后會造成食管液體排空延遲,減弱橫隔的抗反流作用,引起反酸、燒心等癥狀。吸煙會減少唾液中碳酸氫鈉的濃度,降低食管的酸廓清能力。國外有學者指出,煙齡20 年以上者發生反流性食管炎的幾率是不吸煙者的4~10倍。此外,大量飲酒或吸煙者也易出現反酸、燒心等癥狀。有研究指出,每周吸煙超過10包者易發生反流性食管炎。美國的學者指出,有吸煙史與罹患反流性食管炎的危險系數約為1.26。
總之,重度反流性食管炎的發生與BMI較高、 腰/臀較大、總膽固醇的水平較高、存在食道裂孔疝、吸煙有密切的關系。此情況應引起臨床醫師的重視。
[1]Cameron AJ.Epidemioloy of columnal-lined es ophagu s and ad enocacin oma gastroenterol[J].Chin North Am,2014,36:487-494.
[2]潘國宗, 許國銘,郭慧平,等.北京上海胃食管反流癥狀的 2 小時 p H 監測儀流行病學調查[J].中華消化雜志,2014,19(4):223.
[3]胡兆元,周麗雅,林三仁,等.十年 2088 例反流性食管炎臨床分析[J].中華消化雜志,2013,25(12):717-719.
[4]高寶風,高振升.內鏡下診斷反流性食管炎的臨床價值[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 2011,18(4):212.
[5]王巧銀,孟如意,郗農.反流性食管炎的內鏡診斷與分型[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13,18(4):222.
[6]侯鵬, 吳志強,殷健,等.反流性食管炎的臨床流行病學調查[J].感染.炎癥.修復,2011,8(1):33-35.
R571
B
2095-7629-(2017)8-00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