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立秀
(廣西南寧市馬山縣人民醫院,廣西 南寧 530600)
淺析進行藥劑師干預對促進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意義
潘立秀
(廣西南寧市馬山縣人民醫院,廣西 南寧 530600)
目的:探討進行藥劑師干預對促進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意義。方法:將廣西南寧市馬山縣人民醫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間收治的6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入院時間的不同將這600例患者分為干預組(2015年1月至12月期間收治的300例患者)和未干預組(2014年1月至12月期間收治的300例患者)。在這兩組患者應用抗菌藥物進行治療期間,對干預組患者進行藥劑師干預,對未干預組患者未進行藥劑師干預,并對比兩組患者發生不合理用藥的情況、住院的時間、治療的費用、應用藥物的種類和用藥的時間。結果:干預組患者藥物配伍不合理的發生率、藥物選擇不合理的發生率、用藥劑量不合理的發生率和術后用藥不合理的發生率均低于未干預組患者,其住院的時間和用藥的時間均短于未干預組患者,其治療的費用和應用藥物的種類均少于未干預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進行藥劑師干預可有效地減少臨床工作中不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情況。
藥劑師干預;抗菌藥物;用藥的時間;治療的費用
近年來,隨著臨床上抗菌藥物濫用情況的日益嚴重,病原體耐藥性的問題已越來越突出[1,2]。有學者指出,進行藥劑師干預能減少臨床工作中不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情況。為了進一步探討進行藥劑師干預對促進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意義,筆者對廣西南寧市馬山縣人民醫院收治的600例患者進行了對照研究。
將廣西南寧市馬山縣人民醫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間收治的6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入院時間的不同將這600例患者分為干預組(2015年1月至12月期間收治的300例)和未干預組(2014年1月至12月期間收治的300例)。干預組的300例患者中有男181例,女119例;其年齡在14歲至71歲之間,平均年齡(42.32±8.78)歲。未干預組的300例患者中有男179例,女121例;其年齡在13歲至75歲之間,平均年齡(44.62±9.61)歲。兩組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在這兩組患者應用抗菌藥物進行治療期間,對干預組患者進行藥劑師干預,對未干預組患者未進行藥劑師干預。進行藥劑師干預的方法是:1)藥劑師定期對臨床醫生開具的處方進行審核[3]。在審核完成后,將審核結果上交至醫務科,并聯合醫務科制定不合理用藥考核標準[4]。在確認用藥不合理的情況屬實后,對開具不合理處方的臨床醫生進行處罰。2)藥劑師定期對臨床處方中應用抗菌藥物的頻率、種類進行統計和分析,并根據實際情況為臨床醫生提供科學、合理的用藥建議[5]。3)藥劑師主動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耐心地向他們講解有關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知識[6],以防止他們擅自濫用抗菌藥物。4)藥劑師將應用抗菌藥物的適應證、禁忌證和常用抗菌藥物易引發的不良反應等合理用藥知識制作成宣傳畫冊[7],并將此宣傳畫冊發放給臨床醫生和患者,以提高他們對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重視程度。
觀察兩組患者發生不合理用藥的情況、住院的時間、治療的費用、應用藥物的種類和用藥的時間[8]。
本次研究所得數據均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患者住院的時間、治療的費用、應用藥物的種類數和用藥的時間用(±s)表示,采用t檢驗,藥物配伍不合理的發生率、藥物選擇不合理的發生率、用藥劑量不合理的發生率和術后用藥不合理的發生率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組患者藥物配伍不合理的發生率、藥物選擇不合理的發生率、用藥劑量不合理的發生率和術后用藥不合理的發生率均低于未干預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干預組患者治療的費用平均為(1128.5±277.3)元,其住院的時間平均為(11.2±2.3)d,其應用藥物的種類平均為(1.5±0.5)種,其用藥的時間平均為(4.7±1.4)d。未干預組患者治療的費用平均為(1530.1±329.6)元,其住院的時間平均為(14.4±2.6)d,其應用藥物的種類平均為(2.6±0.7)種,其用藥的時間平均為(6.1±1.3)d。干預組患者住院的時間和用藥的時間均短于未干預組患者,其治療的費用和應用藥物的種類均少于未干預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發生不合理用藥情況的對比 [n(%)]
表2 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的對比 ( ±s)

表2 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的對比 ( ±s)
組別 例數 治療的費用(元) 住院的時間(d) 應用藥物的種類(種) 用藥的時間(d)干預組 300 1128.5±277.3 11.2±2.3 1.5±0.5 4.7±1.4未干預組 300 1530.1±329.6 14.4±2.6 2.6±0.7 6.1±1.3 t值 -4.471 -4.421 -6.133 -3.514 P值 <0.05 <0.05 <0.05 <0.05
近年來,隨著臨床上抗菌藥物濫用情況的日益嚴重,病原體耐藥性的問題已越來越突出。在本文中,筆者對2015年1月至12月期間廣西南寧市馬山縣人民醫院收治的300例患者進行藥劑師干預,取得了理想的臨床效果。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干預組患者藥物配伍不合理的發生率、藥物選擇不合理的發生率、用藥劑量不合理的發生率和術后用藥不合理的發生率均低于未干預組患者,其住院的時間和用藥的時間均短于未干預組患者,其治療的費用和應用藥物的種類均少于未干預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研究結果與王繼業的研究結果[10]相似。
綜上所述,進行藥劑師干預可有效地減少臨床工作中不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情況。
[1]滕威,沈皓,張丹,等.2015年度新疆某三甲醫院抗菌藥物處方專項點評評價與探討[J].廣西醫學,2016,38(9):1318-1321.
[2]卿常春,張春蕾,羅錫,等.477例住院患者抗菌藥物臨床使用的橫斷面調查分析[J].右江醫學,2014,42(3):343-347.
[3]劉雙燕,呂軍影,黃李平,等.腦卒中及顱腦損傷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與耐藥性分析[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6,33(3):416-419.
[4]房偉.醫院藥劑科在抗菌藥物合理應用中的作用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15,(7):187-188,189.
[5]汪延安,袁華兵.我院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策略及成效[J].河北醫藥,2014,(22):3497-3499,3500.
[6]徐建民.藥劑科參與用藥管理前后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情況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5):590-591.
[7]陸惠平,高培培,王斌,等.抗菌藥物管理對抗菌藥物使用合理性的影響[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4,20(6):860-862,865.
[8]徐建民.藥劑科參與用藥管理前后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情況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5):590-591.
[9]張云英,賴靜.2013年7月份某醫院Ⅰ類切口手術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情況[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5,(5):734-736,739.
[10]王繼業.加強藥劑科管理促進醫院抗菌藥物合理應用[J].基層醫學論壇,2013,(26):3511-3512.
R95
B
2095-7629-(2017)8-0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