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倩
(江蘇省泗洪縣中醫院骨傷科,江蘇 泗洪 223900)
綜合護理干預在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后的應用效果研究
謝 倩
(江蘇省泗洪縣中醫院骨傷科,江蘇 泗洪 223900)
目的: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在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后的應用效果。方法:將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的66例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33例)和對照組(33例)。對干預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然后比較兩組患者術后恢復的情況、VAS評分、QOL評分、對術后髖關節功能及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結果: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干預組患者術后的VAS評分較低,其對術后髖關節功能的總滿意率及其QOL評分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干預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總滿意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接受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可顯著改善其髖關節的功能,減輕其術后疼痛,提高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及術后的生活質量。
綜合護理干預;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生活質量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也被稱為全髖關節人工成形術,主要是指用人體髖部骨關節類似物替換發生病變的全髖關節,從而達到解除髖關節疼痛,保持髖關節穩定及恢復髖關節活動能力的目的[1]。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十分復雜,若術中操作不當易使患者出現較多的術后并發癥,影響其術后的恢復。研究發現,對接受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可 顯著加快其髖關節功能的恢復[2]。在本次研究中,我院進一步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在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后的應用效果。
本研究中的66例患者均為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33例)和對照組(33例)。在干預組中有男性9例,女性24例;其年齡為23~92歲,平均年齡為(61.2±13.4)歲。在對照組中有男性11例,女性22例;其年齡為23~91歲,平均年齡為(59.3±11.7)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對照組患者進行病情觀察、用藥護理、創面換藥、健康教育等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對干預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1)心理護理。與患者進行積極的溝通和交流,尊重和關懷患者,深入了解其心理狀況。對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并耐心地回答其提出的疑問,消除其恐懼等不良心理,幫助其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其配合治療與護理操作的積極性。2)完善術前準備。在術前詳細詢問患者的病史,幫助其完善各項輔助檢查,進而針對其存在合并癥的情況對其進行治療和護理,提高其對手術的耐受性。在術前2~3日指導患者進行排尿練習(反復放松和收縮會陰部肌肉的練習),以加強其尿道括約肌的力量,改善排尿反射。3)放松訓練。在術后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等放松訓練,并為其播放一些輕音樂,以分散患者對切口疼痛的注意力,減輕其術后疼痛,消除其緊張等不良心理。4)體位護理。在術后使患者取健側臥位或平臥位,將其患肢墊高,使其患肢保持外展30°,并對其患肢進行皮牽引或采用穿T字鞋法進行制動,以防止其患肢發生髖部外旋和內收。5)預防并發癥的護理。在術后積極預防切口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密切觀察患者患肢皮膚的色澤和溫度,若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通知醫生進行處理。6)術后功能鍛煉。指導患者在術后早期進行踝關節的功能鍛煉(踝關節的背伸、跖屈運動及患側小腿肌肉的運動),以改善其患肢的血液循環。在術后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指導其進行直腿抬高運動、屈膝屈髖運動、臥位坐起運動、坐位站起運動及走路練習。7)出院指導。在患者出院時囑其每天進行鍛煉,避免做重體力的勞動和劇烈的運動,并按時回醫院復診。
對比觀察兩組患者術后VAS的評分、髖關節功能恢復的情況、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及生活質量(QOL)評分。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將其術后髖關節的功能及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均分為優、良、中、差4個級別。總滿意率=(優例數+良例數+中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術后的VAS評分為(4.6±2.1)分,干預組患者術后的VAS評分為(2.3±0.9)分。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干預組患者術后的VAS評分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干預組患者對術后髖關節功能的總滿意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對術后髖關節功能滿意度的比較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干預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總滿意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的對比
對照組患者的QOL評分為(3.6±0.4)分,干預組患者的QOL評分為(4.3±0.6)分。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干預組患者的QOL評分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研究發現[3],對接受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可顯著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對接受該手術的患者施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行為干預、預防并發癥的護理及術后早期功能鍛煉指導等綜合護理干預,取得了理想的效果,顯著減輕了患者恐懼、焦慮等不良心理,提高了其對手術的耐受性,降低其術后疼痛等并發癥的發生率,促進了其術后髖關節功能的恢復[4]。
本次研究的結果表明,對接受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可顯著改善其髖關節的功能,減輕其術后疼痛,提高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及術后的生活質量。
[1]李娟,周文娟,吳麗,等.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3, 10(4):68-70.
[2]王瓊芳,鐘巧藝,何惠蘭,等.護理干預預防全髖關節置換術后深靜脈血栓[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2012, 18(7):915-918.
[3]林麗賢,章映麗,肖瑛,等.階段性個體化護理干預對人工髖關節置換患者功能鍛煉依從性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 18(1):35-38.
[4]宋本靜,榮衛平,王麗,等.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感染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全科護理, 2013, 11(34):3185-3186.
R47
B
2095-7629-(2017)8-0148-02
謝倩,1988年1月出生,女,護師,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