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娟
(江蘇省靖江市人民醫院呼吸一科,江蘇 靖江 214500)
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進行優質護理的效果分析
陳 娟
(江蘇省靖江市人民醫院呼吸一科,江蘇 靖江 214500)
目的:探討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簡稱慢阻肺)患者進行優質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對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間江蘇省靖江市人民醫院呼吸一科收治的86例慢阻肺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隨機將這86例患者分為甲組和乙組,每組各有43例患者。對甲組患者進行基礎護理,對乙組患者在進行基礎護理的同時實施優質護理,然后比較兩組患者的呼氣峰流速、肺活量及其改良呼吸困難指數(MMRC)評分、慢阻肺患者生活質量評估測試(CAT)評分。結果:護理后,乙組患者的呼氣峰流速和肺活量均優于甲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乙組患者的MMRC評分和CAT評分均低于甲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慢阻肺患者進行優質護理,能有效地緩解其呼吸困難等癥狀,提高其生活質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優質護理;MMRC評分;CAT評分
慢阻肺(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呼吸內科的常見病。該病會呈進行性加重。該病患者在吸入煙霧或粉塵后,其肺部會出現炎癥反應[1]。該病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是咳嗽、咳痰、氣促、胸悶、呼吸困難等[2]。該病不僅會對患者的肺泡、肺內血管、氣道等造成損傷,同時還會對其心臟和骨骼肌的功能產生一定的影響[3]。在本次研究中,筆者主要探討了對慢阻肺患者進行優質護理的效果。
本研究選取的86例患者均為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間江蘇省靖江市人民醫院呼吸一科收治的例慢阻肺患者。隨機將這86例患者分為甲組和乙組,每組各有43例患者。在甲組中,有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5例;其年齡為49~85歲,平均(60.72±4.45)歲;其病程為5~17年,平均(9.25±2.58)年。在乙組中,有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4例;其年齡為50~86歲,平均(61.62±5.12)歲;其病程為2~20年,平均(10.15±2.48)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中86例患者的納入標準是:1)病情符合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 》(2013年修訂版)中規定的慢阻肺的診斷標準[4]。2)伴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氣促、胸悶、呼吸困難等癥狀。3)自愿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其排除標準是:1)患有其他感染性肺部疾病。2)存在認知功能障礙,無法配合護理工作。3)患有嚴重的血液系統疾病。4)患有家族遺傳性疾病。5)臨床資料缺失。
1.3.1 對甲組患者進行基礎護理,方法是: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囑其按時服藥。定期對病房進行打掃和消毒,為患者營造一個舒適的住院環境。鼓勵患者排痰,對其進行生活護理。
1.3.2 對乙組患者在進行基礎護理的同時實施優質護理,具體的方法是:1)進行排痰護理:鼓勵患者多飲水,每天的飲水量要在1800 ml以上,以稀釋痰液,促進排痰。告知患者家屬定期為患者拍背、叩擊胸部,以幫助其有效地咳痰。遵醫囑對患者進行霧化吸入治療(2次/d),以使其呼吸道保持濕潤。必要時可對患者進行人工吸痰,在吸痰時必須嚴格執行無菌操作。2)進行心理護理:慢阻肺患者需要長期接受治療,因此其易出現各種不良情緒。因此,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如注意力轉移法、音樂療法、陪伴鼓勵法等)對其進行心理疏導,緩解其不良情緒,使其以積極的心態接受治療。3)進行口腔護理:慢阻肺患者普遍存在呼吸困難的癥狀,致使其經常用口呼吸,從而造成口腔干燥,易發生口腔感染。因此,護理人員應加強對患者進行口腔護理,告知其在咳痰后、餐前、餐后立即漱口。對于出現輕度口腔感染的患者,指導其每天用生理鹽水漱口3~5次。4)進行飲食護理:根據患者的營養狀況及個人飲食習慣囑其合理安排膳食。告知患者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適量攝入雞肉、雞蛋等優質蛋白,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忌食生食、冷食、硬食等易對氣管產生刺激的食物。5)進行健康教育:通過發放健康宣傳資料、組織專家講座或一對一進行講解等方式向患者宣傳慢阻肺的相關知識。詳細向患者講解慢阻肺與吸煙的關系,向其強調戒煙是阻止慢阻肺進展的關鍵。在患者病情穩定后,指導其進行呼吸功能鍛煉,如進行腹式呼吸鍛煉、縮唇呼吸鍛煉等。
1)護理后,對兩組患者的呼氣峰流速和肺活量進行檢測,并對檢測的結果進行比較。2)護理前后,用MMRC評分調查量表調查兩組患者呼吸困難癥狀的嚴重程度。MMRC評分的分值為0~4分,患者的評分越高表示其呼吸困難的癥狀越嚴重。3)護理前后,用CAT評分調查量表調查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此量表中包括咳嗽、咳痰、胸悶、睡眠、精力、情緒、運動耐力、日常運動影響八項指標,每項指標的分值均為5分,總分為40分,患者的得分越低表示其生活質量越高。
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本文中的數據進行處理,兩組患者的呼氣峰流速、肺活量、MMRC評分及CAT評分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后,乙組患者的呼氣峰流速和肺活量均優于甲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護理后兩組患者呼氣峰流速及肺活量的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MMRC評分及CAT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乙組患者的MMRC評分及CAT評分均低于甲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MMRC評分及CAT評分的比較
近年來,隨著人們保健意識的逐漸增強,其對護理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優質護理是指為患者提供全程、優質、精細護理服務的一種護理模式。在進行優質護理時,護理人員在思想觀念和護理行為上,處處為患者著想,在開展一切護理工作時都把患者放在首位,用優質的護理服務提高患者及其家屬的滿意度。在本次研究中,筆者通過對43例慢阻肺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排痰護理、口腔護理、飲食護理及健康指導等優質護理,有效地改善了他們的臨床癥狀。這與張瑞藝等人的研究結論[5]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對慢阻肺患者進行優質護理,能有效地緩解其呼吸困難等癥狀,提高其生活質量。
[1]顧紹霞.優質護理對老年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18(6):746-748.
[2]郭繼彩.優質護理對改善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預防感染的療效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16):2223-2225.
[3]盧興黎.優質護理服務對社區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影響觀察[J].北方藥學,2014,22(11):180,181.
[4]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3,36(4):255-264.
[5]張瑞藝.淺析優質護理在慢阻肺患者中的護理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29):189,194.
R473
B
2095-7629-(2017)8-01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