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平
(山西省長治市人民醫院普外科,山西 長治 046000)
對行手術治療的下肢靜脈曲張患者實施綜合康復護理的效果研究
王萍平
(山西省長治市人民醫院普外科,山西 長治 046000)
目的:探討對進行手術治療的下肢靜脈曲張患者實施綜合康復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山西省長治市人民醫院在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間收治的160例下肢靜脈曲張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這160例患者隨機分為基礎組(n=80)和綜合康復組(n=80)。在這兩組患者接受手術治療期間,對基礎組患者進行基礎護理,對綜合康復組患者進行綜合康復護理,并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護效果。結果:綜合康復組患者接受治護的總有效率為93.75%(75/80),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7.5%(6/80)。基礎組患者接受治護的總有效率為75.00%(60/80),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3.8%(11/80)。與基礎組患者相比,綜合康復組患者接受治護的總有效率更高,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進行手術治療的下肢靜脈曲張患者實施綜合康復護理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地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下肢靜脈曲張;綜合康復護理;基礎護理
下肢靜脈曲張是普外科的常見病。此病主要是由于患者長時間站立、長時間維持相同的姿勢、下肢靜脈瓣膜關閉不全和先天性靜脈壁薄弱引起的[1]。在本文中,筆者應用綜合康復護理模式對山西省長治市人民醫院收治的80例下肢靜脈曲張患者進行護理,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山西省長治市人民醫院在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間收治的160例下肢靜脈曲張患者。將這160例患者隨機分為基礎組(n=80)和綜合康復組(n=80)。基礎組患者中有男性42例,女性患者38例;其中年齡最大的71歲,年齡最小的30歲;其中有雙下肢靜脈曲張患者37例,有合并小腿潰瘍的患者28例,有合并踝部潰瘍的患者26例,有合并濕疹的患者45例。綜合康復組患者中有男性41例,女性患者39例;其中年齡最大的70歲,年齡最小的32歲;其中有雙下肢靜脈曲張患者35例,有合并小腿潰瘍的患者23例,有合并踝部潰瘍的患者22例,有合并濕疹的患者46例。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在這兩組患者接受手術治療期間,對基礎組患者進行基礎護理,包括對其病情進行監測、對其進行心理護理和用藥護理等。對綜合康復組患者進行綜合康復護理。護理方法如下:1)臨床研究發現,接受手術治療的下肢靜脈曲張患者因擔心手術的效果,容易出現恐懼、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因此,在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詳細地向其講解下肢靜脈曲張的發病機制、臨床上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主要手段、進行手術治療的目的、作用和必要性等。同時,應耐心地傾聽患者的主訴,并對其提出的疑問進行解答,以消除其心中的疑慮。2)在術后,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將下肢抬高20°~30°,以促進其下肢靜脈血液的回流,防止其發生下肢水腫。同時,護理人員使用彈力繃帶對患者的下肢進行包扎,以防止其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3)對于存在多項易患下肢深靜脈血栓危險因素的患者,護理人員應遵醫囑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1450324,生產企業:麗珠集團利民制藥廠)對其進行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治療。4)護理人員密切觀察患者的切口是否發生滲血、紅腫等癥狀。同時,應注意觀察患者下肢皮膚的顏色和足背動脈搏動的情況。如患者患側的足面發生水腫,護理人員應及時查看包扎其患肢的彈力繃帶是否過緊。如患者發生下肢疼痛、腫脹,護理人員應立即對其進行相應的處理,以防止其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5)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多食用具有活血化瘀、清熱利濕功效的食物,并囑咐其多飲水。同時,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不要食用羊肉、辣椒、狗肉等食物。6)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指導其進行足背伸屈訓練,每天訓練2次,每次訓練5~10min。7)在患者出院前,護理人員囑咐其在出院后要穿戴彈力襪3個月,并告知其定期來醫院復查。
1)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改善。2)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改善。3)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未改善。
應用SPSS19.0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患者接受治護的總有效率和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綜合康復組患者中臨床治護效果為顯效的患者有50例(占62.50%),為有效的患者有25例(占31.25%),為無效的患者有5例(占6.25%)。綜合康復組患者接受治護的總有效率為93.75%(75/80)。基礎組患者中臨床治護效果為顯效的患者有30例(占37.50%),為有效的患者有30例(占37.50%),為無效的患者有20例(占25.00%)。基礎組患者接受治護的總有效率為75.00%(60/80)。與基礎組患者相比,綜合康復組患者接受治護的總有效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組患者臨床治護效果的對比
在術后,綜合康復組患者中有3例患者發生了切口脂肪液化,有3例患者發生了深靜脈血栓。綜合康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7.5%(6/80)。基礎組患者中有5例患者發生了切口脂肪液化,有6例患者發生了深靜脈血栓。基礎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3.8%(11/80)。與基礎組患者相比,綜合康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對比
下肢靜脈曲張是普外科的常見病。此病主要是由于患者長時間站立、長時間維持相同的姿勢、下肢靜脈瓣膜關閉不全和先天性靜脈壁薄弱引起的。下肢靜脈曲張患者多為體力勞動者或需要長時間站立者(例如醫護人員、發型師、廚師等)[2]。下肢靜脈曲張患者可出現下肢疼痛、酸脹不適、乏力等癥狀,在長時間站立后會發生上述癥狀加重的情況[3]。下肢靜脈曲張患者若未能及時接受有效的治療,其病情會進一步加重,進而可導致其發生下肢潰瘍、濕疹、淤積性皮炎、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4]。為了探討對進行手術治療的下肢靜脈曲張患者實施綜合康復護理的臨床效果,筆者將山西省長治市人民醫院收治的160例下肢靜脈曲張患者隨機分為基礎組和綜合康復組。在這兩組患者接受手術治療期間,對基礎組患者進行基礎護理,對綜合康復組患者進行綜合康復護理,并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護效果。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基礎組患者相比,綜合康復組患者接受治護的總有效率更高,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更低。上述研究結果與楊慧君、郭艷梅、張榮等學者[5]的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對進行手術治療的下肢靜脈曲張患者實施綜合康復護理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地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1]張雪燕,韋敏玲,韋靜瑜,等.57例聚桂醇硬化劑在下肢靜脈曲張術中的應用護理[J].當代護士(專科版),2014,(5):99-100,101.
[2]翁高萍,陳惠娟.腔內激光治療下肢靜脈曲張患者的康復護理[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2,(2):30-32.
[3]宋倩倩,李環.健康教育干預對下肢靜脈曲張手術患者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J].求醫問藥(學術版),2012,10(8):630.
[4]董利英.腔內激光聯合泡沫硬化劑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護理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20):1880-1881.
[5]楊慧君,郭艷梅,張榮,等.100例下肢靜脈曲張激光腔內閉合術的優越性及護理體會[J].母嬰世界,2016,(6):139.
R473
B
2095-7629-(2017)8-0168-03
王萍平,女,1969年9月出生,漢族,籍貫為山西省長子縣,2000年畢業于長治醫學院高級護理專業,主管護師,研究方向為普外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