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靜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內二科,河北 邢臺 054700)
對急性細菌性痢疾患者進行循證護理的效果研究
劉亞靜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內二科,河北 邢臺 054700)
目的:探討對急性細菌性痢疾患者進行循證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接診的120例急性細菌性痢疾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這120例患者隨機分為A組和B組。對A組60例患者進行基礎護理,對B組60例患者進行循證護理,并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B組患者接受治護的有效率和對護理的滿意率均高于A組患者,接受護理后其體溫、糞便白細胞計數和腹痛癥狀消失的時間均優于A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急性細菌性痢疾患者進行循證護理能較快改善其各項臨床指標,提高其對護理的滿意度。
循證護理;急性細菌性痢疾;常規護理
急性細菌性痢疾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腸道傳染病。此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腸道感染痢疾桿菌引起的。急性細菌性痢疾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高燒、腹痛和腹瀉等。有學者指出,對急性細菌性痢疾患者進行循證護理的臨床效果較好。為了進一步探討對急性細菌性痢疾患者進行循證護理的臨床效果,筆者對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接診的120例急性細菌性痢疾患者進行了對照研究。
1)病情符合急性細菌性痢疾的診斷標準。2)臨床資料完整。
1)合并有心、肝、腎功能障礙。2)合并有精神障礙或認知障礙[1]。
選取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接診的120例急性細菌性痢疾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這120例患者隨機分為A組和B組。A組的60例患者中有男35例,女25例;其年齡在25歲至57歲之間,平均年齡(38.82±7.17)歲;其中感染菌群為福氏痢疾桿菌的患者有39例,為志賀氏痢疾桿菌的患者有13例,為宋內氏痢疾桿菌的患者有8例。B組的60例患者中有男38例,女22例;其年齡在27歲至58歲之間,平均年齡(39.17±7.41)歲;其中感染菌群為福氏痢疾桿菌的患者有42例,為志賀氏痢疾桿菌的患者有11例,為宋內氏痢疾桿菌的患者有11例。兩組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針對兩組患者感染致病菌的不同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抗感染治療及補液等常規治療。在此基礎上,對A組60例患者進行基礎護理。護理方法是:1)在患者入院后,安排其入住隔離病房。2)詳細地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有關急性細菌性痢疾的知識和住院期間需要注意的事項。3)監督患者按時、按量服藥。4)指導患者多休息,避免過度緊張、勞累。5)囑咐患者多進食蔬菜、水果,避免進食生冷、不潔的食物。對B組60例患者進行循證護理。護理方法是:1)成立循證護理小組。小組成員對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通過總結發現,突出的護理問題主要有以下兩點:⑴是否有更好的護理方法來緩解患者的高燒、腹痛和腹瀉等癥狀。⑵由于需要接受隔離治療,患者很容易產生緊張、恐懼的情緒。是否有更好的護理方法來緩解患者的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小組成員根據上述循證問題,以急性細菌性痢疾、高燒、腹痛、腹瀉和不良情緒作為關鍵詞對相關文獻進行檢索。對檢索到的文獻的真實性、可靠性進行分析,然后針對上述循證問題提出相應的護理對策。2)在患者出現發熱、驚厥等癥狀后,護理人員應定時對其體溫進行測量和記錄。若患者的體溫超過38℃,護理人員應立即對其進行物理降溫。在對患者進行物理降溫的過程中,應注意避免讓其腹部受涼。若患者的體溫超過38.5℃,護理人員應遵醫囑使用解熱鎮痛藥對其進行治療。3)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養成少食多餐的飲食習慣,告知其多吃清淡、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并禁止其進食有刺激性的食物。同時,護理人員應督促患者戒煙、戒酒[2,3]。若患者存在嘔吐不止的情況,護理人員可遵醫囑對其進行腸外營養支持。4)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耐心地傾聽其主訴,并在了解其想法后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以幫助其建立對治療的信心。在患者的身體狀況有所好轉后,護理人員可指導其進行適量的運動鍛煉,以緩解其不良情緒,提高其機體免疫力[4]。
1)觀察兩組患者接受治護的有效率和對護理的滿意率。2)觀察接受護理后兩組患者的體溫、糞便白細胞計數和腹痛癥狀消失的時間。
痊愈: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高燒、腹痛和腹瀉等)全部消失。 顯效: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均明顯好轉。好轉: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均有所好轉。無效: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均未好轉。
應用SPSS 19.0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處理,患者的體溫、糞便白細胞計數和腹痛癥狀消失的時間用(±s)表示,采用t檢驗,患者接受治護的有效率和對護理的滿意率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后,B組患者中治護效果為無效的患者有2例(占3.33%),為好轉的患者有12例(占20.00%),為顯效的患者有16例(占26.67%),為痊愈的患者有30例(占50.00%)。B組患者接受治護的有效率為96.67%(58/60)。A組患者中治護效果為無效的患者有12例(占20.00%),為好轉的患者有10例(占16.67%),為顯效的患者有17例(占28.33%),為痊愈的患者有21例(占35.00%)。A組患者接受治護的有效率為80.00%(48/60)。B組患者接受治護的有效率高于A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護效果
B組患者接受治護后其體溫、糞便白細胞計數和腹痛癥狀消失的時間均優于A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對比接受治護后兩組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
護理后,B組患者中對護理工作的評價為不滿意的患者有4例(占6.67%),為一般滿意的患者有19例(占31.67%),為非常滿意的患者有37例(占61.67%)。B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為93.33%(56/60)。A組患者中對護理工作的評價為不滿意的患者有8例(占13.33%),為一般滿意的患者有26例(占43.33%),為非常滿意的患者有26例(占43.33%)。A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為86.67%(52/60)。B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高于A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
循證護理是指結合現有的臨床研究成果與自身臨床工作經驗對患者進行有針對性護理的過程[5]。在本文中,筆者應用循證護理模式對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接診的60例急性細菌性痢疾患者進行護理,取得了理想的護理效果。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B組患者接受治護的有效率和對護理的滿意率均高于A組患者,接受治護后其體溫、糞便白細胞計數和腹痛癥狀消失的時間均優于A組患者。
綜上所述,對急性細菌性痢疾患者進行循證護理能夠改善其各項臨床指標,提高其對護理的滿意度。
[1]趙紅英.循癥護理在急性細菌性痢疾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2,28(10):290-291.
[2]姜志鳳.對急性細菌性痢疾患者的護理體會[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3,11(2):147-148.
[3]劉婭,楊毅.循癥護理在急性細菌性痢疾患兒中的應用及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13,13(10):123-124.
[4]楊秋.循癥護理在急性細菌性痢疾中的效果觀察[J].臨床醫藥實踐,2011,14(11):830-831.
[5]劉芳.循癥護理在急性細菌性痢疾中的應用[J].內蒙古中醫藥,2011,22(6):122-123.
R
B
2095-7629-(2017)8-0172-03
劉亞靜,女,1980年12月出生,河北省邢臺市人,主管護師,本科學歷,研究方向為內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