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欽
【摘 要】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是指有關專業機構和專業人員根據學生心理健康規律為學生所提供的心理健康促進工作,以及圍繞此工作的投資、教育培訓、監督管理所組成的系統。中職學生作為青少年中既聯系又相對獨立的群體。在心理上有許多突出的特點,也有許多特有的矛盾,如何促進中職學生的健康成長,已成為中職的一個重要課題。本課題組在籌備開始莆田市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的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中,身體力行,把本校作為試點,經過一年多的不斷摸索,完善,對中等職業教育的心理健康體系建設已初具模型。
本文通過把這16個月來的對中等職業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的工作現狀、管理體系、專業隊伍、內容、方法等方面進行歸納。為課題的最終結題“莆田市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的撰寫打下基礎。
【關鍵詞】心理健康服務;心理健康服務體系;中職業學生;理論構建
學校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是學校心理健康服務的載體。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為核心的工作團隊,遵循心理健康的特點和規律,向學生和教職員工提供不同層級的心理健康與心理保健服務,以及圍繞該項工作的各種人財物的投入、教育培訓、管理以及相應的制度建設等,構成了學校心理健康服務體系。
一、心理健康服務體系
心理健康課程與教學服務系統。我校中職年段開設心理課程已經多年,除了專業的運動心理學外,學校更注重有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健康意識,掌握心理調適方法,指導學生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學會合作與競爭,培養職業興趣,提高調控情緒、應對挫折等積極適應,主動發展的各種能力。學校心理健康課程的著眼點是服務于全體學生。該服務系統需要根據不同年段的特點,開發、優化心理健康課程與教學資源;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設置不同教育內容的心理健康課程模塊;強調游戲活動、情感體驗和行為訓練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個性心理品質,提高心理健康素質,促進他們健全人格的發展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
心理輔導與咨詢服務系統。心理輔導與咨詢是學校心理健康服務的核心和關鍵。該系統的主要承擔者是學校的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他們自覺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原理和方法,對多數學生共同的心理行為問題進行團體心理輔導,對少數有較嚴重心理困擾和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個別心理輔導與心理咨詢。努力挖掘來訪者自身潛能,在此基礎上提高來訪者解決自身心理行為問題的能力,促進自我教育與自我成長。對心理疾病預防與心理危機干預而言,學校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具有更大的優勢和效率,學校通過主動、系統的心理健康篩查,及時轉介需要幫助的學生到相應的心理機構,使他們獲得及時幫助。學校目前還處于摸索階段,需要更多專兼職心理健康老師的加入,需要不斷完善系統,更好地為學生們服務。
二、組織管理機制
學校心理健康服務管理機制的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直接影響學生心理健康服務的效果。我校領導一直特別注重心理健康這塊工作,但尚未形成一個系統。2016年,由校長、心理教研室專業老師組成了課題組,聘請專業人士指導,開始系統研究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的建設。學校及時成立組織管理機制:領導機構、工作機構、硬件建設、經費投入、隊伍配置。為了協調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成立學校心理健康工作委員會,以教務科、學生科、心理健康教育專職老師為成員,起統籌、協調、指導和保障的作用。并在領導機構下面設工作機構,具體組織執行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體包括執行開設心理健康課、心理輔導、指導學科教學滲透等功能,派遣專職心理健康老師參加各種培訓培訓。經過一年多摸索,思考,總結,下步計劃是建立心理咨詢室,具體包括心理咨詢室、心理測量與檔案室,并形成合理的、保障性的經費投入機制。同時,學校會定期舉辦一些心理健康講座,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溶于每一學科,發展兼職老師,力爭專兼職相結合的策略,建立一支以專職教師為主,兼職教師協助、全校教師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服務隊伍。
三、業務運行機制
組織管理機制僅僅為心理健康服務的正常運行提供了條件,業務運行機制才為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服務工作取得效果提供可能性。
心理健康服務的目標系統由于學生本身的不成熟性和可塑性而必然帶有發展的特色。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服務目標要把發現和矯治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作為一級目標,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作為二級目標,把開發學生潛能和創造力作為三級目標;心理健康服務的運行途徑系統包括開設心理健康課、學科中滲透、學校心理咨詢、心理輔導、心理訓練、學生心理健康網站、心理健康服務熱線、“悄悄話”信箱等。其中開設心理健康課和學校心理咨詢是學生接受心理健康服務最主要的形式,前者可較好地實現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性和預防性目標,解決那些帶有共性的心理健康問題,而后者可解決個別的、程度較為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
四、社會與家庭的參與機制
根據學校和學生的特點,建立以學校為核心、家庭和社會有關方面積極參與的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體系與機制。學校應主動建立學校、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形成讓家長有效參與的機制,如定期開設面向家長的心理健康講座、實行家長聯系卡、開通家長心理健康熱線、建立家長學校等途徑,及時有效地與家長溝通教育的方法、交流教育的經驗,指導家長與子女溝通的技巧,使家長能及時配合并參與到學生心理健康服務中來。學生的心理健康離不開社會環境的優化,尤其是在當今大教育的發展形勢下,積極開展以學校為核心的學生心理健康服務社會化活動,形成以學校為主體、社會各個方面廣泛參與的學生心理健康服務網絡。形成這樣一個網絡,要求學校心理健康服務資源向社會開放,并主動聯系社會資源,特別是與社區一道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社區環境與社會環境。
五、結束語
本校心理健康課開展多年,但整個體系的建立尚在摸索中我們會借鑒與正在逐步形成的獨具我國特色的學校心理健康服務與服務體系,不斷豐富、充實和完善。
參考文獻:
[1]俞國良,趙軍燕.論學校心理輔導制度建設[J].教育研究,2013(8).
[2]Stephan,S. H.,et al. A Learning Collaborative Approachto Training School-based Healthproviders in Evidence-based MentalHealth Treatment[J].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2013(35).
[3]俞國良,李媛主編.心理健康教材.2013.
[4]Husky,M. M.,et al. Identifying Adolescents at Risk through Voluntary School-based Mental Health Screening[J]. Journal of Adolescence,2011(34).
注:本論文是莆田市職業教育中心課題 PTZJ2016022的研究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