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
【摘 要】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最近幾年,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推進,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狀況有所改觀,但是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依然存在著不少突出問題,因此,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已經成為廣大語文教師普遍關心的問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是通過特定的教學內容、方法、設計和反饋等活動以實現閱讀教學既定目標為目的的一種教學活動。就現階段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情況來看,教學中存在觀念陳舊,教學模式單一,忽視學生主體作用等,面對這種現狀,就要求初中語文教師積極探索全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路徑,進一步優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本文主要結合實際情況。首先分析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然后論述了基于“以學論教”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設計優化,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同行有一定幫助。
【關鍵詞】“以學論教”;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設計優化
閱讀是指讀者從文本中獲取文字信息,情感信息的一個心理過程,是讀者和作者進行心靈溝通的一種交流方式,是一個復雜且充滿創造性的過程,同時也是讀者獲取的知識和培養情感的一個重要過程,因此,閱讀教學已經成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新課程語文標準對閱讀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學生具備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保證學生閱讀素材積累的多樣性,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學會應用多種閱讀方法等,同時新課程標準對初中學生的閱讀速度、方法和目標等方面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1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1.1只重視書本閱讀,學生閱讀興趣下降
初中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接觸最多的文本就是語文教材,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更高的閱讀理解分數,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為了考試而閱讀、學習,教師在課堂上滔滔不絕的講,學生在課堂下被動的聽講,做筆記,對于同一個問題教師不允許存在不同的答案,必須依據參考答案回答,這樣教學模式下,學生積極性逐漸下降,并對枯燥乏味的初中語文閱讀課程感到反感。近些年,隨著網絡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以及多元化的文化沖擊下,很多學生樂忠于網絡、電視,他們喜歡視聽文化所帶來的視覺和聽覺方面的動態信息。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心境就會變得十分浮躁,很難靜下心來閱讀書籍,尤其是在網絡閱讀中,學生對海量的閱讀信息缺乏有效的篩選能力,經常被一些黃賭毒信息所侵害,對學生今后發展產生了極大的不利影響。
1.2重視分數,學生閱讀功利性
在傳統應試教育模式下,很多學生閱讀一些課外讀物都被家長和教師認為是浪費時間,初中學生閱讀讀物的種類多數都是教輔類書籍,家長為了學生能夠取得一個好成績,樂于購買各種教輔書籍。教師為了學生能夠為取得一個較好的成績,懶于管理,教師和家長都為了同一個目標,將學生置于各種輔導書中。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積累優美文章段落,目的不在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而是此類文章是閱讀理解中經常會出現的一種類型,同時,讓學生多積累閱讀素材并不是為了增加學生的閱讀量,而是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能夠套用該種模式,從而獲得更高的分數。在經典名著閱讀方面,教師缺少指導,有的甚至不讓學生閱讀,旨在應付升學考試。
1.3對話教學模式形同虛設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而在實際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這種教學模式卻不能很好的開展下去,在教學中依然存在不少突出問題。首先,在學生自主回答問題過程中表面上看學生用于參與,回答熱烈,但實際上學生根本沒有自己的思考,教師給出的問題過于簡答,用課本中原話回答即可;其次,問題設置不合理,在課堂上看似教師、學生和文本在進行對話,學生能夠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頗具有教學創新的意味;最后,整個對話過程中缺乏真實情感,更缺乏思維的碰撞和交融,文本實際上游離于學生的思考范圍之外,整個教學過程從實質上將依然是提問式教學。
2基于“以學論教”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設計優化
“以學論教”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設計優化是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各個要素進行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閱讀教學方案,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實際情況,心理狀況,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科學設計教學活動。
2.1引導學生養成閱讀習慣
首先,要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養成查閱的習慣,對于自己不屬于的字詞、讀音、詞義等都可以查閱字典進行閱讀,或者利用網絡進行查閱,這是學生閱讀積累的過程。例如在進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閱讀時,對于詩中“散入珠簾濕羅幕”中的“散”的讀音產生了疑問,教師積極鼓勵學生查閱《古漢語詞典》,結合《古漢語詞典》,中的釋義,終于找到了正確的讀音;其次,在閱讀過程中要養成圈點勾畫的習慣,可以將文章的字詞、語句或者某一個經常的段落章節勾畫出來,這種習慣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記憶,是學生閱讀賞析的前提,著名詩人臧克家在談到古典文學作品時說:“我讀古人書,濃圈密點、旁注,十分認真,一字一句也不放過,以求吃盡其中味。”此外,還要引導學生養成做筆記的習慣,摘抄好的語句,段落,豐富語言,增長知識,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語言邏輯能力,這方面的工作對學生寫作有著很大的幫助。
2.2優化學生閱讀鑒賞
首先,在閱讀指導課上,結合某個作品,讓學生首先把握文章的創作時代背景,這對于理解作品的創作主旨有著很大幫助;其次,采用多樣化的課堂閱讀賞析的方法。課堂閱讀賞析的形式主要有單句式、段落式、章節式等多種形式,單句式分為寫人、記事、寫景等幾部分內容。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刻把握任務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變化等,進而對文章中的人物性格有一個比較明確的判斷,讓學生理清思路。在欣賞寫景的句子段落時,應該對景物的特點進行深刻把握,然后體會景物所要表達出來的思想情感。例如在進行魯迅先生的《社戲》這篇文章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描寫少年朋友開船的動作“拔……點……磕……架……”,通過這些語言和動作,反映出小朋友們的聰明、能干的性格。這些孩子的神態描寫,從側面表現了戲不好看。在進行段落和章節賞析過程中,落腳點可以放在描寫對象和故事關鍵情節中,同時體會出不同表達題材所表達出語言效果的差異性,并引導學生進行適當的仿寫。
2.3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相結合
教材是學生閱讀主要材料,但并不意味著閱讀只能局限于教材,要將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有效結合起來。首先,在小說閱讀教學中,要適當補充相應的閱讀書目,增加同一個作者不同類型的小說,增加學生閱讀量可以在課上完成,也可以在課下完成,學生在課下閱讀完相應書籍之后,可以要求學生寫隨感,增加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體會;其次,在進行古詩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同一個作者不同古詩集中起來賞析,分析文章寫作異同,通過對比學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最后,在進行記敘文和議論文閱讀教學中,至少應該將2篇以上的相似的文章集中起來讓學生賞析,增加學生課外知識積累量,培養學生養成類比意識,最終提高學生綜合閱讀能力。例如在讀了朱自清的《春》、《背影》,再引導學生讀《荷塘月色》等其他散文,領略質樸優美的散文大家風范。由《水滸》、《三國演義》改編的同名電視劇很受歡迎的特點,適時地推薦閱讀原著,選擇精彩章節作一番品味、比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