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利華
信息社會,處處離不開信息技術,道德與法治教學當然也不例外,如果把我們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比喻成紅花,那信息技術就是必不可少的綠葉,紅花還要綠葉配。作為道德與法治教師中的一員,我一直在摸索著怎樣讓紅花和綠葉搭配得更加相得益彰,這里也有幾點不成熟的見解,請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現代教學論證明,如果教學過程僅靠單一媒體以一種方式來刺激大腦,學生容易疲勞,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難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質量。而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采用多媒體,有聲有色,有動有靜,就能使抽象的思想觀點、道德規范具體化和形象化。我把教學過程歸納為:創設情景、導入新課;師生互動、學習新課;回歸實踐、知行統一;齊談收獲、歸納總結,所以我認為在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具體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創設生動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一節課剛開始,學生的注意力往往還停留在課前的某一情景上,所以為了使學生對新課題發生興趣,一般來說,教師應用一種刺激性強度較高的電教媒體,如漫畫投影片、錄音歌曲、小品等,不由自主地引起學生的注意,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若再佐以一兩個問題引導學生生疑,導入新課,往往會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如在講授“誠實守信”時,我結合支付寶的廣告宣傳片導入,一個守信的擔擔陳定祥苦等貨主的故事,在學生心中立刻對誠實的理解有了震撼心靈的認識,為后面學習誠實的重要性作了很好的鋪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也有很大提高。
二、講授新課,在生動形象中師生互動
講授新課是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認識、領會新知識,培養能力,提高思想覺悟的過程,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隨著教學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所以在授新階段運用電教媒體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然后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使學生在興奮的情緒和直觀的場景中接受知識,提高分析問題、理解問題的能力。 如在講授“消費者權利”這一內容時,我先讓學生看視頻,了解侵犯消費者權利的一些案件,并案例分析,這些案例涉及了消費者的哪些權利,教師播放視頻后讓學生分小組討論這些問題,并分小組競賽匯報,此刻學生立刻積極思考討論,在這種氛圍中,學生競相回答問題,從而深刻理解,接受教材知識,對消費者的那六項權利就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在道德與法治課中往往會出現一些疑難問題,若單靠教師就理論講理論,學生很難理解。所以,要針對教學中的難點,精心設計一些電教媒體來配合教學,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自覺對疑難問題進行探討,以直觀、具體的圖像、比喻等手段,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以提高學生的理解水平,解決教學中的疑難題。 如在學習“人的生命的獨特性”這一知識時,就可以讓學生觀察“雙胞胎人物(或圖片)”、“人運用智慧創造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大量圖片等例子以及大量成語、俗語,既豐富課堂氣氛,又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教學內容。
三、回歸實踐,實現震撼人心的知行統一
如何實現由知到行,知行統一是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一個難題,也是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落腳點和歸宿。實現這一過程的關鍵在于能否將知識轉化為信念,有了信念,才能支配學生產生相應的行動。而信念的形成,又必須增強與相關知識的情感體驗。運用電教媒體,輔以教師語言、體態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便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受到強烈的感染和啟發,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共識,震撼靈魂,以激發學生的道德感,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 如講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一知識時,及時播放“郭明義的先進事跡”視頻片段,當學生們聽到郭明義堅持20年無償獻血,累計獻血6萬毫升,相當于自身總血量的十倍,為別人捐款,自己家中卻一貧如洗時,心情非常沉重,他們深深感到這位黨員獻給人民不是血,而是比血更濃的熾熱的情感的無私的愛。從而使學生對黨的性質有了更深的理解,堅信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的脊梁,是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
四、課堂總結,換個方式使記憶更深刻
課堂總結是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環節中不可缺少的一個內容,如經常按一種模式總結,就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便達不到總結鞏固的目的。所以教師一定要用多種方法對新授課進行歸納總結,將新知識納入知識體系,以達到教學的預期目標。而運用電教媒體進行課堂總結,增強課堂教學的密度,不僅能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又能使學生保持良好的樂學情境和深刻的記憶,避免課堂結尾學生疲勞、厭煩情緒的出現。用編制的順口溜或對稱式語句進行投影總結就是其中一種形式,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對“誠實守信”這課進行總結時,投影出以下幾句順口溜:言必行,行必果;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以誠信換取誠信;以誠信獲得成功;用誠信開啟知識之窗;用誠信鼓起上進之帆;我誠信,我光榮;我誠信,我自尊;我誠信,我成功;我要做一個誠信的小公民。這幾句順口溜讀起來朗朗上口,再配上背景音樂,讓學生宣誓,使學生的情緒再興奮,疲勞感頓消,記憶深刻,真正達到了鞏固新知的目的,也實現了道德與法治課情感升華的目標。
當然,在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要結合具體內容有選擇性地使用。例如,在講男生女生應如何交往時,首先通過展示一系列男生女生交往的圖片,讓學生認識各種交往行為,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開展辯論——“男生女生交往好不好?”通過辯論活動的展開,促使學生發散思維,積極思考,暢所欲言。但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師需發揮主導作用,幫助學生辨明是非對錯,認識到“男生女生需要交往,但必須堅持一定的原則”。顯而易見,此節課并不是多媒體圖片和聲音的簡單堆砌,而是根據需要正確發揮了信息技術的媒介作用。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的使用給道德與法治教學帶來生機,給課堂教學的改革開辟新的天地,給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對促進和推進學科素質教育的優化將起到積極的作用。有人曾說過,如果課堂教學是師生生命里程中最輝煌的一段,那么,現代教育技術進入課堂將為“輝煌的歷程”增添更為神奇絢麗的一筆。潛心鉆研現代信息技術與道德與法治教學整合,讓綠葉紅花相得益彰,必然給增強實效性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我將不斷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