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
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開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這種模式呢?經過兩年的實踐、研究,發現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自主求知是合作、探究學習的基礎
“自主學習”是新課程的理念,也是素質教育的具體表現。“自主學習”能喚醒學生的主動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主動精神,真正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1)輕松的課堂氣氛,是自主學習的前提。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須調動起全體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要多給學生一點微笑,微笑,是一種欣賞、一種激勵,學生即使出錯,做錯了也不妨“容錯”,給予其熱情的鼓勵,引導其“改錯”。其次,要給予學生信任,尊重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應該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信任,調動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2)體驗成功,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成功是學生繼續學習的動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每一個學生經常獲得成功的喜悅,尤其是在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收獲,哪怕是極其微小的。特級教師王蘭說:“不是聰明的孩子常受到表揚,而是表揚使孩子更聰明。”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師必須耐心傾聽學生的發言,不輕易否定學生奇怪的觀點、莫名的想法,經常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增強自信,體驗成功。
(3)解放孩子的大腦,還給學生學習的權利,讓他們自己去選擇。①給學生學習內容的選擇權。②給學生學習方法的選擇權。③給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權,讓學生在學中評、評中學。
二、創造學生合作學習的機會合作學習是提高主體學習效率,拓寬學生情感交流渠道的重要形式
(1)合理分組。分組要做到科學、合理、靈活。根據學生各自不同的學業成績、心理特征、性格特征、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家庭情況等方面組成學習能力相當的學習小組,一般以異質分組為主,使小組成員之間具有一定的互補性和個性化。同時保持組與組之間的同質,以促進組內的合作與組間的競爭。
(2)培訓組長。及時指導組長,并耐心指導他們如何應對處理。除此之外,老師還要及時表揚組長的優點,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從而樹立組長的威信。
(3)教師提前出示探究目標。因為小學生年齡小,所以教師需要根據大綱的要求及本課時的重難點,提前制定每節課的探究目標、讓學生自己在小組學習之前做到明確重、難點,心中有數。探究目標的制定,既要有啟發性和趣味性,又要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合作欲望。教學中,可根據單元學習要求,設置有趣的探究目標,激發學生進行合作。
(4)精選合作內容。小組合作學習要富有成效,除了設計有價值的學習內容外,還要從課堂教學實際出發,恰到好處地把握合作教學時機。①當教學內容出現難點,依靠學生個體難以解決時。②在一個問題有多種答案或多種解決方法時。③當學生需要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學習任務時。④在學生的思路不開闊,需要相互啟發的時候。采用小組合作學習,能使學生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相互啟發,從而拓寬思路,培養發散性思維。
(5)多元評價,建立獎勵機制。可采用個人自薦、小組互評、教師評價、學生評價等形式,每周評出優秀合作小組,獎流動紅旗,調動每一個學生都為集體做出貢獻,激勵學生在小組中互相幫助、互相配合,培養他們的協作精神。
三、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
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鼓勵學生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獨立思考問題,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不滿足已有的成果,敢于別出心裁,甚至可以異想天開,從反方向去思考遇到的問題。不要被教材和教師的思想所束縛,要敢于質疑,敢于多問為什么。蘇聯科學家巴甫洛夫曾說過:“懷疑,是發現的設想,是探索的動力,是創新的前提。”發現問題遠遠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因為只有能夠提出問題,才能夠解決問題。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珍視孩子們的逆向思維和發散思維。他們的一些想法雖然看起來有些不切實際,但這些新奇獨特的想法其實正是他們創造性思維的萌芽。對此,我們不但不能阻止,反而要給予鼓勵,多給他們嘗試的機會,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就會不斷被激發出來,創新能力得到提升。
總之,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是在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夠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我們要相信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無疑會給語文教學增添勃勃生機,課堂教學才能煥發出生命活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