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新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社會的開拓者,是發展的力量源泉,他們的安全與否,不僅是他們自己的事,更關系到學校、老師的責任,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和諧。然而,他們身心還不夠成熟,自我保護能力不強,安全意識不高,他們大部分時間又是在學校,是和老師打交道,所以進行正確的安全教育和引導對學生而言意義重大,對學校而言勢在必行。因此,安全教育在學校的教育中處于至關重要的地位。
農村孩子的家長只重視孩子的學習,很少關注孩子脫險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只停留在不到危險的地方游玩、不玩危險游戲與在路上要注意車輛的層面上。許多家長都認為,即使知道急救、火警等電話號碼也沒有用的,這些機構都是設在城里,如果真的有什么意外發生,等打通電話,相關人員趕到時,黃花菜都涼了。更別說有意識地教育孩子在學校時要注意學習發生大火、地震等災難時的求生技巧了。而作為農村小學的教師,安全教育的擔子顯然就比城里的學校要重得多,農村小學要把安全防范工作與安全教育工作并舉,在關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要更為關注學生的生命。
為此,抓好農村小學安全教育是擺在我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深刻的課題。因此,本人就“如何有效開展農村小學安全教育問題”談談幾點看法。
一、要提高學校對安全教育的重視
安全教育關于學生的生命,生命對每一個人來講都是最重要的,面對不可逆轉的生命之旅,學校就必須高度重視安全教育,充分認識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安全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走馬觀花的事,更不是開展幾次安全教育活動,搞幾回安全檢查就能保安全的。所以,安全教育來不得半點虛假,而應滲透在學校一切活動中,重視每時每刻的安全教育。體育活動時,注意提高學生的平衡力,協調力和奔跑的躲閃能力,提醒學生跑跳時注意安全……等等都是安全教育落實的地方和表現。同時,學校還應制定相應的安全管理制度,成立相應的領導機制,并形成工作體系,使安全教育制度化、日常化、能落實到學生班級,學生個人。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使學生受益。
二、要增強教師的安全意識
農村小學生的安全意識與安全觀念不是講一次兩次就可以形成的,需要班主任、科任教師有強烈安全教育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毫不放松地抓好安全教育工作,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利用課堂、集隊、迎送等日常工作環節及時作好安全意識培養。如此持之以恒,每天都記得進行安全點滴教育,久而久之,學生們才會具有較為穩定的安全意識與良好的安全習慣。學校管理者要充分利用現有的科技手段來對學生進行教育。利用上級下發的安全教育碟片、到網上下載安全教育視頻,經常性地組織師生觀看,所起到的教育效果是很大的。如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教育時,我們與其直接告訴學生怎樣乘車,怎樣過馬路,不如組織學生觀交通故事短片。當學生看到屏幕上那因車禍而失去雙腿的少年艱難的爬行時,看到因乘車不小心而失去生命的小女孩時,他們對交通的安全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認識。教師通過有意識地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活動,如集體交流、演講、出版報等形式來催化所看所感,就使學生更多地了解了交通知識,激發了內心情感,樹立了安全觀念。
三、學校教育要與家庭教育密切配合
在農村,很多家長本身的安全意識淡薄,他們往往認為對于孩子的安全問題關鍵在于孩子聽不聽話。只要孩子在學校聽老師話,在家時聽家長的話就會萬事大吉,孩子的安全問題也就不成問題。為了生活,他們會讓自己的孩子自行去爬果樹采摘果實,會讓孩子們自行組織到河里摸魚等。所以提升家長安全教育意識也顯得尤為重要。學校可以通過召開家長會等途徑,和家長進行交流,向家長說明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請家長配合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在農閑時節請學生家長到學校和學生一起開展一些“保護生命,學會自救”為主題的活動,讓他們親自教會自己的孩子及時收集有關資料,如地震、火災、水災、溺水自救案例,以及和陌生人相遇時如何處理的技巧等,并在學生家長之間進行交流。組織開展自救比賽,演一演怎樣和陌生人周旋,猜一猜遇到危險該撥打的電話等,既讓孩子們深刻認識到自護的重要性,學會自我保護,懂得生命的寶貴,更能讓學生對安全教育體系與方法有進一步的認識,增強配合學校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的意識。
總之,農村教師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在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愉快地學習,增強感性認識,形成了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并能在生活中正確運用,逐步形成良好的習慣,從而減少因安全事故造成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