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世娟
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出:幼兒的科學學習是在探究事物和解決實際問題中,嘗試發現事物間的異同和聯系的過程。中班科學活動《會變魔術的水》是我園張老師開展園本教研活動執教的一堂中班科學領域研討課,在這之前,該班還沒有開展過有關沉與浮方面的課,但該班幼兒大多數有一些零碎的關于這方面的生活經驗。
教學實錄如下:
活動目標
①喜歡參與科學活動,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②初步了解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這一原理。
③能有序地進行科學實驗操作,學會觀察比較。
活動準備
清水、熟雞蛋、杯子、毛巾、鹽、糖、勺子、攪拌棒、玩具等。
【活動評析】活動目標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及本班幼兒的生活經驗入手設計情感、知識、技能三方面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為幼兒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積極性感染和帶動幼兒”,張老師投放的操作材料有層次,從生活入手,有幼兒經常玩的積木、乒乓球、橡皮、熟雞蛋等,是幼兒在日常生活常接觸,體現了材料的低成本高利用。先動手操作一些物品的沉與浮,再利用鹽水使熟雞蛋浮起來,增加難度,體現了操作材料的層次性。在活動中,張老師還為每位幼兒提供了毛巾,供幼兒操作后擦拭,較好的體現了教師保教并重的教育觀。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玩具和清水,引起幼兒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清水和一些物品,請你們等一會拿著你面前的物品放到水里,看看它在水里是什么樣子?
幼:好。
(幼兒自己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實驗操作,幼兒操作中,出現爭搶,沒有進行商量。)
師:誰來說說你的物品在水里怎么樣了?
幼:這個積木在水上。
師:對,積木浮在水上。
幼:回形針沉到水底了。
幼:乒乓球也是浮在水上的。
幼:橡皮是沉到水下。
(教師演示物品放入水中)
師小結:老師告訴你們一個秘密,任何東西放在水中會產生一種力,這種力叫做浮力。浮力越大,物品就會浮在水面上,比如木制積木、乒乓球;浮力越小,物體就會沉下去,比如回形針、橡皮等。
【活動評析】幼兒十分喜歡自己去動手,這個環節讓幼兒從開始就動手操作,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很好地激發幼兒的思維,對教師的下一個環節充滿興趣和好奇,使幼兒的被動接受變成主動的學習。但是這個操作對中班幼兒來說比較簡單,每個幼兒都能掌握,教師在幼兒操作后可以將結果直接記錄到記錄紙上,不需再演示一次。在幼兒操作中,張老師想讓幼兒合作進行實驗操作,但幼兒沒有合作經驗出現爭搶,影響了活動。張老師應為每個幼兒準備一份材料,讓幼兒充分動手去探究。
二、教師出示清水和熟雞蛋
師:今天老師還帶來一樣東西,你們看是什么?
幼:雞蛋。
師:這是熟雞蛋,你們猜一猜熟雞蛋在水里會怎么樣?
幼1:浮。
幼2:沉下去。
師:老師來試一試,你們看雞蛋怎么樣了?
幼:沉下去了。
師:因為熟雞蛋浮力小,所以沉下去了。
三、教師出示鹽水
師:今天老師變個魔術,可以讓沉在水里的雞蛋浮起來,你們信不信?
幼:信。
師:在變這個魔術時,需要一瓶神奇的水,在倒水的時候要小心點,不能讓神奇的水流出來,奇跡就要發生啦!睜大你們眼睛,雞蛋怎么樣了?
幼:啊,浮起來了。
師:你們想不想也動手試一試呢?
幼:想。
師:請仔細聽我的介紹。(教師邊介紹邊出示物品,提醒幼兒要小心不要把水弄灑。)
【活動評析】在幼兒感受了物體的沉與浮后,又給幼兒一個驚喜,讓雞蛋浮起來,增加一定的難度,對幼兒來說又有了探索的欲望,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第二環節和第三環節可以合一,并且教師在演示時語言太多,給了幼兒一些結果的提示:師:“今天老師變個魔術,可以讓沉在水里的雞蛋浮起來,你們信不信?”使幼兒對這個魔術的好奇降低了。教師應直接演示,動作夸張,讓幼兒自己去體會事物之間的可逆性,并感受到創造性揭開謎底所帶來的探索快樂。
四、教師出示鹽、糖,幼兒操作
師:這是鹽,這是糖,現在請你們來試一試,看看是哪一種材料能讓雞蛋浮起來。
(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活動評析】這個環節幼兒自己動手操作,經歷探索過程,體驗成功揭開科學謎底的喜悅或失敗的情感過程。通過操作使雞蛋在水里浮起來,可以鍛煉幼兒的實踐操作能力。在操作中,有一幼兒放鹽少了,雞蛋沒有浮起來,他沒有立刻去尋求老師的幫助,張老師也看到了他的不成功向這邊走來,當看到他想了想往水里加一勺糖,看看雞蛋沒浮起來,張老師止步了,他又往里加了一勺鹽,雞蛋浮起來了,他高興地大叫到:“我的雞蛋浮起來了,張老師是加鹽!”當看到這個孩子喜悅的笑容時,發現只要耐心的期待,會有看到幼兒精彩的表現。
通過這個孩子的表現,發現教師提供的材料太多、太復雜,給幼兒的探索過程帶來了干擾,可以將糖去掉。
五、教師出示記錄紙,引導幼兒記錄試驗結果
師:這叫記錄紙,可以把我們剛剛的試驗結果記錄下來,紙上貼有標記,紅標記是什么?
幼:糖。
師:綠標記是什么?
幼:鹽。
師:標記表示沉下去,標記表示浮起來。
(幼兒記錄結果。)
師小結:為什么鹽水可以讓雞蛋浮起來?因為在清水中加入鹽,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所以雞蛋可以在鹽水中浮起來。
【活動評析】《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曾指出,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也提出,鼓勵幼兒用繪畫、照相、做標本等辦法記錄觀察和探究過程和結果,注意要讓記錄有意義,通過記錄幫助幼兒豐富觀察經驗、建立事物之間的聯系和分享發現。張老師引導幼兒將實驗的結果記錄在表格上,使幼兒對這一結果留下深刻印象。
六、觀看視頻
師:老師今天帶你們一起去看看一個神奇的海,它的名字叫死海。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人在死海里為什么會浮起來?
幼1:死海浮力大。
幼2:死海里有鹽。
師:人能在死海里浮起來是因為人在死海里的浮力大。
【活動評析】教師在這個環節應抓住教育契機,引導幼兒回歸到日常生活中。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張老師應更好的突出本次活動重點的科學性、親歷性和幼兒的主體性。讓幼兒自己去揭示問題,讓幼兒自己去探究方法,讓幼兒自己去經歷科學實驗的操作過程,讓幼兒自己去感受成功的喜悅情感。在這一系列過程中,發揮幼兒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使幼兒在前,教師在后,通過觀察、動手操作、提問、設想、交流的探究過程,獲得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探究中認識事物,親近自然,喜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