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萍
【摘 要】長期以來,如何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教育是擺在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務。班主任不僅僅是一個班級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更是一個班級的教育者.班主任工作的任務就是帶好班級,管好學生,使學生按照德、智、體、美等方面的要求健康、全面地發展。作為“人類自身再生產”的教育,應該是認知教育與情感教育相統一的過程。對此,班主任在平時教書育人的過程中,要注意情感教育的滲透和體。
【關鍵詞】班主任工作;情感教育;效果;體現
柳斌同志曾說過“教育是充滿感情、充滿愛心的事業,沒有感情的教育是蒼白無力的教育,單純的知識傳授,不能造就一代‘四有新人。”由此可見,現代教育十分重視情感教育,迫切需要教育過程中的情感投入。情感教育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情感教育也為新時期的班主任工作開辟了一條全新的途徑。
在班主任的教育工作中,運用情感教育,在增強教育效果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情感教育對學生個性健康發展有很大影響。
教育實踐表明,情感教育對學生個性發展的影響尤為重要,這里所講的情感就是教師對學生的愛。如一個經常受到教師真誠的愛的學生,他就會從教師的愛中感受到社會對他的關心與肯定,由此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并在這種滿足中發展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進而誘發出積極向上的熱情。同時,他又從自己所感受到的關心、愛護中,陶冶了良好的情感,學會了如何以高尚的情感去對待別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從而形成關心他人,對人友愛,助人為樂,團結互助等優良的個性品質。
其次,情感教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良好途徑。
在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過程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需把教師所提出的要求、所灌輸的思想轉化成為學生本身的要求和思想。而實現這種轉化,正需要借助師愛這種情感的觸動和催化。也就是說,教師的某一種要求和意見,只有被學生認作為是出于真正的關懷和愛護時,學生才會產生對教師的信任感,才會對教師的意見和要求產生肯定的傾向而被愉快地接受。相反,同樣的要求和意見,如果被學生認作是教師故意的非難、惡意的打擊,學生就會引起抵觸情緒和行動上的抗拒。可見,教師對學生真誠的愛,是贏得學生信任的基礎,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心理前提。
最后,情感教育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潤滑劑。
情感關系是師生之間心理關系的又一個重要方面。在教育過程中,最強烈、最深刻的情感莫過于教師對學生的熱愛。教師對學生的愛不同于一般的“愛”或“母愛”,它是具有明確的社會目的性和穩定性特征的普遍的愛,因而在教育中起巨大的相互調節作用。在教育實踐中,倘若教師把愛生情感“投射”到學生心里,師生間就會有心心相印的體驗。師生情感上的一致性,會引起雙方心息的“共鳴”和“共振”。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在師生情感的“共鳴”、“共振”期所給的教育,學生的可接受性最強,教育效果亦最佳。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只有“動之以情”,才能收到“曉之以理”的效果的道理。
師愛是偉大的、神圣的,師愛是人類復雜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結著教師無私奉獻的精神。班主任只有把這種愛化作滿腔熱情,傾注到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每一個方面,班級工作才能得心應手,才能取得豐碩成果。那么,情感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體現呢?
一、班主任要有良好的情感修養
要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的人,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富有情感的人。如對知識的渴求,對真理的執著,對人類道德的崇尚以及對美的由衷的贊嘆,這些豐富的情感融入言傳身教之中,才會增強教育的感染力。在教育中,教師用熱情、激情、真情去撞擊學生的心靈,才能掀起學生情感的漣漪,使他們置身于充滿濃烈氣氛的情景中,受到感染。教育若不把情感融入其中,將是機械的教育!失敗的教育!教師的積極情感是建立師生關系的重要基礎,是取得理想教育效果的基本條件。“親其師而信其道”,就說明了這個道理。
二、班主任要做學生的知情人
眼睛是心靈之窗,臉面是心靈之鏡。學生的面部表情、動作神態是一種動態的無聲語匯,它蘊含著大量的情感信息,是學生心理的重要“外顯點”。教師應善于察言觀色,隨時注意和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情感需要,做學生的“知心人”。根據學生性格的差異,要用有針對性的語言和行動去激勵,喚起學生積極情感,使之動心動情。如對沉默寡言的人,應以多方引導為主;對性情急躁的人,說話要清晰明了,直截了當;對性格倔強的人,從他感興趣的話題引入。因人施教,要恰到好處,把握分寸。
三、班主任要做學生的釋情者
師愛是連結師生雙方心靈的橋梁,它有利于教師用親近和信任來溝通與學生的情感關系,從而建立起親密無間的師生關系。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以情換情,獲得學生的信任,成為學生自愿而且樂于釋放自己情懷的信任對象,用心聆聽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快樂與煩惱,做學生的“傾心人”。傾聽代表著你對學生的尊重與禮貌,表示你對談話有興趣,同時也表現了教師的誠意。傾聽學生發言,使學生實現了發表欲,對一個心中苦悶的學生來說,使他發泄了積怨,進而產生視對方為“知己”取向,悅心至此,溝通就已成功一半。
四、班主任要做學生的傳情者
教師應該正確地表露自己的情感,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通過以情換情、以情染情,優化學生心境。一方面教師不能把消極的情緒帶入課堂,以避免負面感染;另一方面教師要控制自己的消極情緒,既不能因教育的暫時受挫而唉聲嘆氣也不能因一個學生的調皮而動氣發火,遷怒全班。正如馬卡連柯說“不能控制自己情緒的教師不會成為好教師。”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情感需求之后,教師應該及時巧妙地傳遞地學生思想情感的關懷,妥善解決學生思想上的困惑,并盡力滿足學生合理的情感需求,做學生的“貼心人”。班主任對學生熱情、親切、關心,會激發學生對班主任的尊敬與喜愛,愿意與班主任交往。
五、班主任要做學生的育情者
班主任應該及時發現學生的情感糾結,幫助學生校正消極不良的情感,使其走出情感困惑,并引導學生的情感由低層次向高層次和諧、健康的發展,做學生的“救心人”。在溝通過程中,不失時機地贊揚對方的進步和成績,以便統一思想,以求得共識。微笑著贊揚,使人感到你的誠意;微笑著反駁,使人感到你的善意;微笑著拒絕,使人體諒你的處境。在每個學生的頭腦中,都有積極、善良、向上、愛學習的一面,同時也有懶惰、自私、不好的一面。班主任的工作就是調動、扶助學生頭腦中好的一面,戰勝不好的一面,讓學生“自個兒斗自個兒”,真正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一般情況下,學生的情感糾結,往往來得快,去得也快,需要及時引導。
情感教育雖說是一個較新的課題,但它秉承了傳統教育中的許多可取之處,而且更著眼于現代教育的需要,適應了中國現階段的教育改革和素質教育的要求,放眼于少年兒童的未來,其現實作用不可低估。只要我們班主任平時能加強學習與提高,并在平時工作中注意系統地培養學生的情感智能,那么將不會再有高分低能者或高分低德者出現,那么未來必定充滿希望。讓情感教育的春風化作甘霖,哺育出健康的新一代。
參考文獻:
[1]溫琳.班主任是學生的“心理醫生”
[2]柳斌.談素質教育
[3]《蘇霍姆林斯基選集(五卷本)》
[4]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
[5]任小艾.《新世紀班主任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