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雨蒙
【摘要】經濟全球化的深入,讓我國的留學體系表現出了謹慎、合理性的特點。本文主要從新加坡、美國和法國等國的大學教學模式入手,對我國國際高中的教學問題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海外大學教學模式 中國國際高中 教學體系
【中圖分類號】H1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5-0021-02
前言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國學生出國留學熱潮,催生了一些以培養本科階段出國留學的學生為目標的國際高中。對于中國學生而言,國內外教學方式的差異性、異國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差異性是他們在進入到海外高校以后所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適應海外學習環境,國際高中需要在課程和文化等多個方面入手,對自身的教育模式進行優化。
一、海外大學教學模式的分析
(一)新加坡大學先修機制
大學先修機制是新加坡大學教學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大學教學體系與高中教學的銜接性相對較強的一種模式。新加坡的大學先修機制主要由初級學院和大學預科兩部分組成。前者的學制為兩年,錄取的學生為GCE-O考試成績有提高,后者的學制為三年,錄取的學生為GCE-O考試成績較好的學生,在學生學習期滿以后,學生可以參加GCE-A考試(新加坡—劍橋普通技巧與證書高級水平會考),新加坡國內高校會將這一考試的考試成績視為大學入學的主要條件。
(二)美國“大學準備”機制
美國“大學準備”機制是學生為獲得大學課程的學分所要具備的能力和知識所進行的準備,也是學生在確定職業目標以后為進入職業所需而進行的職業性向準備。美國高校的入學考試是這一模式下,高等院校對高中畢業生是否有資格進入大學學習的評估性考試,閱讀、數學、科學、職業性向和寫作等因素是美國高校對高中畢業生進行評估的主要依據。
(三)法國大學預科機制
目前法國是采用的高等教育機制是以大學和大學校為核心的“雙軌制”教育體系,法國教育領域中的大學體系是以傳統綜合大學為主體的教育方向為核心的教育體系。它是法國高等教育的主體,也是法國高等教育民主化的標志。大學校體系是以專門院校和專業學院為主體的學生錄取體系。法國大學預科機制是為一些進入精英院校的優秀高中畢業生提供的高等教育第一階段課程。法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預科班主要由理科類預科班、經濟類預科班和文科類預科班組成。其中,理科類預科班以工程師學院、國家醫學院和獸醫學院等學校為升學導向;經濟類預科班以商業及管理類的大學校為升學導向;文科類預科班以高等師范學校和政治學院為升學導向。這些預科班的教學計劃由法國大學校會和教育部門共同制定。學生結業以后所獲得的培訓課程證書中所羅列出來的學生所獲學分在進入大學校后也會得到認可。每年法國高中畢業生中僅有15%至20%的學生進入到預科班中。這種預科教育體系可以被看作是中等教育向高等教育過渡的特殊階段。它也需要對社會經濟和歷史文化發展的客觀需要進行有效滿足。
(四)混合學習教學模式
混合教學模式是傳統的面對面課堂教學與現代網絡教學相結合的產物。這一課程教學模式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形式:一是離線學習與在線學習之間的結合;二是自定義步調與實時合作學習之間的結合;三是結構化學習與非結構化學習之間的混合;四是學習、實踐與績效支持之間的結合。學系實施、自定義步調學習、合作、評估與一些相關的學習輔助資料可以被人們看作是混合學習模式的基本要素的表現。在電子技術與網絡環境介入這一教學模式以后,學生可以利用多樣化的學習資源開展自主思考和協作學習。
二、海外大學模式入華對中國教育帶來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從海外大學模式入華給我國高中教育帶來的積極影響來看,對美國“大學準備”機制的吸收借鑒可以為我國高中階段的“大學準備”的創新提供一定的幫助。對于我國的高中畢業生而言,不論是進入國內高校,還是進入國外高校,學生都需要從大學環境、生活和學習等方面入手,做好大學入學的適應準備,一般而言,學生的適應準備涉及到了學業能力、社會能力、職業定向和自我管理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學校設置的一些拓展課程可以為學生學業成績的提升一定的幫助。對于進入海外高效的學生而言,學校在海外大學模式入華以后所設置的一些拓展課程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海外大學的課程學習。
(二)海外大學教學模式的不利影響
海外大學的一些教學模式與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之間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系,職業選擇問題。在美國的大學教學模式中的“大學準備”機制應用于我國高中教學以后,學生首先需要在“職業準備”階段對自己未來所從事的職業進行定位。明確化的職業目標的缺乏是我國高中生群體中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一些貧困地區的職業信息傳播媒介相對缺乏,在父母和教師接觸到的職業信息相對貧乏的情況下,一些學生可能會采取盲目行動方式進行職業選擇。盲目化的職業選擇可能會讓學生在進入高校以后表現出對自己所學專業缺乏滿意度的問題。
學習情境方面的不利影響也是海外大學教學模式給我國高中教學帶來的挑戰。以海外大學的混合教學模式為例,我國高中采用的是班級授課制下的面對面教學。在學生的學習環境發生轉變的情況下,學生可能會遇到難以對過去的學習經驗進行應用的問題。因而在進入到海外高校以后,中國留學生還需要在重新學習的基礎上,對一些有效的學習方式進行探究。網絡學習環境也對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帶來了一定的挑戰,一些自我約束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可能會出現難以適應學習環境的問題。
三、中國高中教育順應海外大學教學模式的措施
(一)對“大學準備”教育活動進行完善
從海外大學教學模式的特點來看,為讓學生更好地融入海外教學環境,我國的國際高中需要為學生提供一些國外大學的預科課程,并要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做出合理的職業規劃。美國的大學準備機制涉及到了高中生的能力準備和職業準備等多種因素。一般而言,不論是在國內的大學還是在國外的高等院校,社會技能、合作學習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都是學生所要具備的能力。針對我國國際高中而言,學校既要對學生的知識培養進行關注,也需要對學生在海外高校所要具備的能力進行強化,在不增加額外負擔的前提下,國際高中也可以借助課程改革對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和自我學習能力進行強化。在課程設計階段,學生可以設計一些與學生的知識推理有關的課程。在學生進入到國際高中以后,學校就需要幫助學生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實踐技能和社會能力。個性教育、多元文化教育與班級教育工作的整合,也可以讓學生對自己對個人未來的積極觀點進行強化。國際高中在教學活動中為學生提供發展交際能力和組織能力的機會的措施,也可以讓學生的人際能力、文化勝任能力、沖突處理能力和計劃與決策能力進行強化。endprint
職業準備要求學生借助職業生涯規劃幫助自己實現個人職業目標的措施。學生在高中階段對職業目標選擇的確定性關系到學生在大學階段的學習表現。對于高中畢業生而言,大學專業的選擇過程也是未來職業的選擇過程。根據美國“大學準備”機制的內容,國際高中需要將職業準備納入到國外大學的預科課程體系之中,并要對學校咨詢者在職業準備教育中的作用進行有效發揮。學校也可以在學生群體中宣傳大學準備的重要性。
一般而言,高中生的職業生涯規劃主要涉及到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學生的自我意識;二是學生的職業教育途徑的規劃;三是職業目標的設置;四是學業技能、研究技能和交流技能的發展。在國際高中之中,學生的職業發展目標需要對學生向海外高校的高等教育的有效過渡進行保障,也要讓學生做好職業發展的心理準備,進而讓他們順利融入到海外高校的教育活動和未來的職業領域之中。一些積極的職業期望也可以為學生帶來方向感。
(二)對預科機制及教學方式進行完善
在將國外大學的預科課程應用于國際高中以后,學校也需要對預科課程的教學方式進行完善。在順應新課改的基礎上,國際高中需要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營造一種多元化的課堂氛圍,進而借助一些多樣化的活動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例如演講課程可以讓學生在加強語言應用的基礎上,對他們的自信心進行強化;角色扮演可以讓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交流活動的開展,也可以讓學校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目標。例如一些國際高中開展的“純正美式深度游”活動就可以讓學生的國際視野得到拓展。
從人才培養的角度來看,國際高中的國際預科課程設置需要服務于國際化人才的成長。在全球化進程不斷深入的環境下,國際間的較量已經成為了國際化的人才較量。我國國際高中所引入的海外大學預科課程需要建立在我國未來國際化人才服務機制的基礎之上,因而,對我國學生的國際視野的提升,是國際高中引入海外大學預科課程的主要目標。
(三)對高中課程體系進行系統完善
在將海外大學的預科課程應用于國際高中課程體系以后,國內的國際高中也需要讓預科體系與本國的國情相吻合。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已經得到了教師的關注,在預科體系的構建過程中,國際高中也需要遵循以學生為本,注重學生客觀需求的原則。以面向法國高校教學體系的教育機制為例。法國預科教育機制雖然與高中教學之間存在著聯系,但是教育部門已經將預科教學納入到了高等教育體系之中,開放性也是法國預科教育的主要特點。目前我國的大學的預科教育的學術積累相對薄弱,在將法國預科教育體系引入到我國國際高中以后,國際高中需要對預科教育進行科學分類,進而對預科體系的定位進行明確。例如商科方向的預科課程可以側重于經濟技術方面;文科方向的預科課程需要側重于文學和社會學兩個方面。從法國不同學校的具體要求來看,口試的專業課程涉及到了數學、物理、化學、工程學和外語等課程,一些學校在口試階段會加試法語科目,因而面向法國留學的國際高中也需要對學生的法語能力進行適度強化。
全球大學預科認證課程是為英語為非母語的國家的學生設置的預科課程。這一課程經過了英國學歷委員會、新西蘭大學學歷委員會和加拿大大學校長聯系委員會等多個教育機構的認定,學生可以憑借這一課程的成績進入到全球110所優秀直通大學之中。在進入這些海外高校以后,全球大學預科認證課程的成績也可以為學生申請學分減免提供一定的幫助。為了對學生的學習潛能進行充分挖掘,學校也可以將這一課程應用于前往法國留學的高中生的課程體系之中。
結論
海外教育模式與中國教育模式之間整合,可以讓學生在高中階段對國際文化的氛圍進行充分感知。中國國際高中在高中三年內開始為提供國外大學的預科課程。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在海外與大學課程接軌,進而幫助學生融入新的教學環境之中。
參考文獻:
[1]毛金波,上官莉娜.法國大學預科教育評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07:95-96.
[2]楊立雄,宋克.理性留學的課程及文化準備——以云南省昆明市滇池度假區實驗學校美國國際高中項目為例[J]. 世界教育信息,2014,27(05):57-60.
[3]黃雪鋒.中國民校與美國名校的距離:中美高中學生交流項目訪談實錄及評析[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1,12:21-26.
[4]楊曉輝.美國高中AP課程概論及對于教育模式的啟示[J].現代教育科學,2013,10:31-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