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清華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5-0039-02
前言:
現如今,學前教育已經不能僅僅停留在按照既定“教材”進行教學上,而要進行幼兒教學課程的開發與創新。在幼兒教育中應該要對本土的文化資源加以有效地利用,將現有的本土文化資源融合于幼兒教育活動中,可以開展相關的主題活動,以此來培養幼兒的鄉土情懷,傳承地域文化,形成有地方文化特色和人文精神的幼兒園。陳鶴琴先生所提出的“活教育”理論體系對利用本土文化資源的幼兒園教育闡明了詳細的觀點,基于以上原因,筆者認為有必要對基于本土文化資源利用的幼兒園主題活動開展課題研究。
一、進行本土文化資源調研:
對當地的本土文化資源進行詳細地調研和深入了解是一個前提,開展相關的主題活動必須以此為基礎。那么首先,必須要了解“本土文化資源”的涵義,我們不能狹義地理解為僅僅只是物質資源,除了要利用本地的自然資源,還要將當地的社會生活投射到幼兒園的教育中去。讓幼兒課堂走進自然的同時,更加要將“大社會”作為教學的素材,讓幼兒了解自己家鄉的風土人情、人文底蘊,知道家鄉的特色,產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教師要對當地的人文特色和自然環境進行詳細地調研,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進行走訪、調查,深入地去了解透徹,并從各個方面詳細地分析其特點,尋找能夠將其合理地運用到課程中的方法,提供合適的參考課題。
例如,以“界牌”這個地方為例來說明上述觀點。設立專項研究課題對“界牌”當地的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進行調研,走訪當地的人家進行實地調查,了解當地真實的風俗人情,也可以通過上網查閱相關的研究資料了解當地的自然環境,可以發現“界牌”這個地方主要有兩個地方特色:產業文化和長江文化。界牌的地理位置優越,位于長江江畔,物產豐富,蛤蠣、蟛淇、蚌、螺螄、江蝦以及江邊的一些自然作物都是界牌的特產,由此所產生的沙子畫、貝殼畫、石頭畫、瓦礫畫等藝術都能夠作為幼兒教師的教學教材。
二、進行主題活動課程實施:
在對當地的文化資源有一個詳細清晰的了解之后,第二個階段就是課程實施階段了。主題活動的設計必須要遵循一定的原則:一是要日常化,從孩子們的日常生活出發;二是要具有鄉土性,活動的內容必須融入當地的鄉土文化,充分利用本地獨特的鄉土資源,培養孩子們的鄉土情懷;三是要具有綜合性,各個方面的內容都要有所涉及,促進孩子全面發展;四是要具有體驗性,要通過游戲等方式讓孩子們進行感受和體驗。那么,具體的實施策略可以有以下幾種:一是將活動內容游戲化,讓孩子們在“玩樂”中學到東西;二是將活動內容生活化,主題活動的內容應該與孩子們的日常生活相關聯,在生活中的小事中穿插設計一些活動;三是將活動內容兒童化,孩子們的世界本就是天真爛漫的,他們還不理解“鄉土”,因此,以童話的視角切入主題更加能夠獲得孩子的認同。
對于以上論述,筆者舉出一些事例加以說明。以紹興縣這個地方為例,說明其具體的課程實施策略。紹興有豐富的人文底蘊,人杰輩出,更是有“戲曲之鄉”的美稱。越劇是其獨有的文化,可以設計一場兒童話劇,要讓孩子們學習唱越劇是比較困難的,但是孩子對于故事是比較容易接受的,所以可以將越劇中的一些經典橋段融合到孩子們的童話故事中去,或者與孩子們喜歡的動畫片相融合,編出一個新的兒童戲劇,再組織孩子們演出來,這樣就將越劇文化以兒童化和游戲化的方式傳遞給了孩子們了。還有紹興的民間工藝花雕工藝也是一種獨有的文化,這就需要日常化了,孩子們日常使用的杯具餐具都可以使用花雕制品,讓這些工藝作品經常出現在孩子們的視野中,并以孩子的視角去解釋這其中的一些圖案和花紋,久而久之,孩子們就會習慣這些,逐漸融入到這種文化中來。
三、進行課程效果反饋調查:
課程實施以后還必須進行課堂效果的反饋調查,幼兒教師在課題活動開展的時候就要時刻關注過程中出現的突發情況,并對孩子們的表現做出一個合理的評價,也需要從孩子家長那里獲得反饋意見。綜合以上各種情況,教師應該詳細地分析課程設計的優點和不足之處,進行科學合理地權衡,最終整理提煉,形成一個總結報告,以便進行活動設計的改進。
例如,前面提到的“沙子畫”主題活動,課程進行完了,教師可以對孩子們的作品進行評價,分析孩子們對沙子畫的認識程度;根據孩子們在活動中參與的熱情分析他們對沙子畫的喜愛程度。根據這些,教師就可以進行科學地分析,來改進下一次的課題活動。
總結:
總之,此項課題的研究對于幼兒課堂教學的教學方法創新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充分的理論基礎之下,通過走訪、問卷調查等多種研究方式,將本土的文化資源合理恰當地融入到幼兒教育中,這對幼兒的身心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