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濤+許財華+吳鵬飛
【摘要】專業實踐能力內涵廣泛,是評價高職教師專業水平的主要判斷標準。本文以G學院為案例,從提升師資隊伍整體水平、專業建設水平、信息化教學能力、企業實踐能力、技術服務能力、教育教學研究能力等角度探討高職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提升的策略。
【關鍵詞】高職教師 專業實踐能力
【基金項目】2015年度河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基于研修的高職院校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提升研究(SQ151050)。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5-0235-01
專業實踐能力是高職教師區別于普通本科院校教師的主要特征,既包含專業理論教學能力,也包括專業實踐教學能力、專業技術服務能力等,是一種復合型能力。專業實踐能力是評價高職教師專業水平的主要判斷標準,受到各高職院校的高度重視。本文將以G學院為案例探討高職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常態建設和重點建設相結合,提升師資隊伍整體水平
G學院將專業教學團隊建設、教學名師、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的選拔與評審常態化。重點開展教學質量優質獎評選工作,評出課堂教學效果最優、師生評價最高的一線專任教師若干名,分別給予一定獎勵,充分調動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G學院師資隊伍建設實施自主培養和培訓服務相結合,陸續派出教師進行學歷進修、下企業鍛煉和參加國家培訓項目,主動承接國家、省骨干教師培訓任務。通過常態建設和重點建設、自主培養與培訓服務相結合,教師的整體水平得到提高。
二、通過承辦并參加技能大賽,提升教師專業建設水平
受某大型集團委托,G學院連續多年承辦該集團旗下各企業職工技能大賽,從制定大賽的技能操作比賽方案、理論試題,評分標準,到總裁判長和各分項裁判長均由學院專業教師承擔。G學院還連續幾年承辦“全國技能大賽——H省電子信息職業技能大賽”。通過參加技能大賽,G學院教師展現了自身實力,憑借精湛的技藝獲得各界認可,提升專業影響力。G學院多名教師還多次受相關行業協會、企業委托,承擔相關技能競賽的裁判長、裁判員等工作,全面深入了解了行業、企業發展的最新形勢,并將相關技術標準融入到專業建設過程中,促進了專業建設水平提升。
三、開展教學競賽,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
G學院各專業充分利用院內虛擬仿真教學資源及國家數字化學習資源中心、智慧職教等教學資源平臺,借助學院教學資源中心,進行信息化教學改革,分別組織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和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立項。堅持每年組織“微課教學設計大賽”、“信息化教學設計大賽”和“多媒體課件大賽”等信息化教學比賽,提高了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教師榮獲全國、省級各類信息化教學大賽獎項多次。還積極引入超星、金智網絡課程資源,開設網絡選修課程,增加了選修課課程資源,拓展了教師傳遞知識的形式,增加了教師與學生溝通、交流的渠道。
四、依托企業“專業教師流動站”,提升教師企業實踐能力
G院依托職業教育集團優勢,在職教集團成員單位設立“專業教師流動站”。教師可以根據工作需要隨時進站,教師進站后主要負責指導學生認識、跟崗、頂崗實習,為課程改革進行企業調研,為提高實踐能力頂崗實習,針對企業技術提升、崗位輪換、新員工上崗等為企業培訓職工,針對影響企業生產的實際問題進行應用技術開發等。“專業教師流動站”的設立,使專業教師每年必須有兩個月以上時間到生產企業學習和實踐的制度得以實現。
五、通過提供技術培訓、解決技術難題,提升教師的技術服務水平
G學院發揮高水平專業優勢,積極參與區域產業發展升級,每年開展多類別、多形式的企業職工教育培訓服務,傳遞最新技術趨勢,傳授技術原理,實現員工綜合水平與教師專業實踐能力的“雙提升”。
G學院加大對高層次人才的引進與培養,逐漸形成了一支以教授、博士為核心的技術研發團隊,為行業企業編制了技術方案、解決了技術難題,創造了較大的經濟效益。教師依據扎實的專業功底,精深的專業水平,將企業現實需求融入到專業技術研發中,擴展教師的專業視野,為教師在學院專業建設,自身應用技術研發方面能貢獻更大的能力。
六、開展各級各類課題研究,提升教師教育教學研究能力
高職教師“首先是研究者”,除了開展應用技術研發,還要開展教育教學研究,提升教育教學研究及成果轉化能力。圍繞重點專業發展,G學院教師積極申報各級各類課題,并將研究成果轉化到教育教學中去,提高了教師教育教學研究能力、成果轉化能力,為逐漸適應“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以及產業升級發展對更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創造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何麗娟.高職學院教師實踐能力及其提升的校企合作策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