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同心
摘 要:大豆是中國重要糧食作物之一,由于大豆富含豐富的營養價值,在我國的農業地區,大豆種植的面積和區域都十分廣泛,如何科學的種植大豆以及控制大豆的病蟲害來達到高產量的要求,是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本文針對我國在現行的技術上對大豆的種植及其病蟲害防治問題進行研究探討,希望能為進一步提升大豆的質量和品質提供一些對策。
關鍵詞:大豆 種植技術 防治病蟲害 對策
一、種植大豆的科學技術
由于大豆的適應能力比較強,并且含有較高的營養價值且用途十分廣泛,因而在我國的很多地區都有大豆種植的產業,在大豆的種植過程當中學會使用科學的種植技術手段可以保證大豆的高產量。
1、輪作種植技術
輪作種植是一種科學的種植方式,人們不能因為大豆的作用巨大就在同一塊土地上不間斷的進行大豆種植,實驗證明,大豆如果重茬種植或迎茬種植就會因為土壤環境的問題而產生“遺傳病”,這不但不會提高大豆的產量反而會導致大豆產量的急劇下降,這時候,農戶就應當選用輪作種植的方式,今年種植完大豆之后,第二年可以種植些小麥、玉米之類的其他糧食作物,輪作種植技術可以將用地和養地充分的結合起來,它不僅可以有效的改善土壤的環境,調節土壤的養分,還能有效的防治病蟲害。因此農戶在進行大豆種植的時候采用輪作、間茬的種植技術可以有效的提高大豆的產量,保證大豆的營養價值。
2、窄行密植栽培技術
大豆的窄行密植栽培技術是目前在大豆再配上應用范圍最廣發展速度最快的一項技術,這項技術是矮小植株種植的最佳選擇。它通過縮小行距,增大植株之間的間距和在單位面積上增加種植的株數等方面合理改善大豆的受光條件,利用光合作用達到高產的目的,實踐證明,這種栽培技術一般可比常規壟作栽培增產15%以上。
二、使用種植技術當中應當注意的問題
1、清理種植地遺留的大豆病株殘體
農戶在每年收完大豆之后,都需要對大豆在種植地的病株殘體進行全面的清理,可以對殘體進行深度掩埋,或者利用外部環境進行暴曬,雨淋,冰凍等方式來消滅細菌,保證土壤的環境安全以及養分的充足,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2、合理選擇大豆的種植品種
由于大豆的種類繁多,每個種植大豆的地區都應當根據自身的地理環境的條件以及當地的市場需求等因素對大豆的種植品種進行合理的選擇,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才能有效的提高大豆的產量,此外,在選擇種植品種的時候還要注意當地所發生過的病蟲害的現象,分析當地土壤中含有的細菌不利于哪些品種大豆的種植,避免風險的發生。
3、選擇合適的播種時間和播種深度
由于大豆受到不同的種植環境和不同的天氣情況的影響,對于播種時期的選擇也不相同,播種時間的早晚不但會影響大豆的產量還會誘發病蟲害現象的發生,因此只有選擇合適的播種時間才能保證大豆的健康生長。此外,大豆的播種深度也十分講究,播種的過深或者過淺都會導致幼苗不易出土的現象,因此合理的根據當地的土壤情況規范大豆的播種深度,有利于大豆出苗率的提高。
4、科學施肥
大豆施肥講究的是分層施肥,利用科學合理的方式進行施肥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長期對肥料的施用還可以增加土壤當中有機物質的含量,在施肥過程當中要注意把肥料與種子分開,避免肥料燒傷種子。在使用肥料上要考慮到氮磷鉀的使用量,科學的使用方式可以提高大豆抵抗蟲害能力,保證大豆的健康生長。
三、防治大豆病蟲害的科學方法
在我國,大豆的種植面積十分廣闊,為了保證大豆在生產期間的健康從而獲得高產量的豆子,就要格外注意病蟲害的防治問題,人們要樹立綜合防范的策略和思想,以農業防治為基礎,合理運用化學、生物以及物理方面的防治措施,達到既經濟又安全的防治病蟲害的目的。
1、大豆根腐病
大豆根腐病是一種經常發生在大豆根部的病害,它會導致大豆的根皮枯死,而造成大豆根腐病的常見原因就是重茬種植大豆,或化肥施用過多,一旦發生這種病害就會造成幼苗的大面積死亡,產量也會急劇下降,因此,一定要結合科學的方法,例如,提倡輪作種植,合理進行密植,選用抗病體能力高的品種種植,合理施肥等方式,減少大豆根腐病的發生,保證大豆的存活率。
2、大豆灰斑病
這個病癥是大豆主產區的重要病害現象之一,它主要侵害的是大豆的葉片以及莖、莢和種子,當病害擴散到生長點就會導致大豆枯死,要解決大豆灰斑病可采用不斷更新大豆的品種的方法,選用抗病菌能力強的優良種類,降低大豆感染該病菌的幾率。當大豆的幼苗感染了這一病癥時,可以增加一些有機肥料,合理采用農藥進行治療,如常見的百菌清對灰斑病的治療效果比較顯著,它可以有效的提高大豆的抗病蟲能力,使大豆在生長期間能夠健康的發育。
3、大豆菌核病
大豆菌核病是一種真菌病害,會對大豆幼苗的生長造成危害,對真菌的防治首先就是要破壞它的滋生環境,酸性土壤有利于細菌的生長,堿性的土壤則可以抑制細菌的生長,農戶可以選用合理的農藥進行噴灑,達到消滅真菌的目的,同時,可以在種植的時候選擇一些高產的抗病蟲的大豆品種,從根源上防止細菌的滋生。
4、大豆蚜蟲
蚜蟲是在大豆的生產過程中一種常見的蟲害,它主要侵蝕的是大豆幼苗的葉片部位,這種蟲子的分布區域十分廣泛,發生大豆蚜蟲的幼苗會造成大豆矮小而且會造成大量的減產。農戶可以通過定期的清理雜草和松土,來改善大豆的生長環境,還可保持豆苗株間的通風,同時,要利用藥物清理掉大豆產生蚜蟲的蟲卵,以免再次發生災害。
結 論
由于大豆的生產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為了保證大豆的生產質量,在大豆的種植過程當中要對大豆進行精心的管理,研究更有利于大豆種植的技術,并對病蟲害進行有效的預防和合理的治理,保證大豆的產量。
參考文獻
[1] 魯振勇,韓淑君.關于大豆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5(2):118-118;
[2] 赫崇龍.關于大豆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探討[J].農技服務,2017,34(8):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