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爾晨
摘 要:我國政府鼓勵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創業,這一點在我國2018年的《政府報告》中有所體現。本文通過調查問卷結論分析90后留學生回國后的就業狀況,發現就業難的問題不僅存在于國內畢業生中間,也普遍存在于留學生中間。
關鍵詞:就業 海外留學 高等教育
如今,社會經濟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人們的用人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用人單位越來越重視求職者的工作能力,不再過于關注求職者是否具有留學經歷。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之前的精英留學正在朝著平民留學的方向轉換,普通人也有機會走出國門進一步深造。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我國2016年末的留學人員總數為265.11萬,其中,82.23%的留學生完成自己的學業后做出了回國創業的選擇。2018年全國的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為820萬,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如果完成學業選擇回國的留學生與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加在一起,那么總人數會在上千萬以上。由此可見,回國之后的留學生留學經歷對減輕他們的就業壓力似乎意義不大,留學生就業形勢依然很嚴峻。
來自美國北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金融專業大三學生劉曉平在北京找了一份暑假實習工作。“暑假回國后,我媽先帶我去杭州,之后便在父親為我找的實習單位實習。實習單位是中意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薪酬待遇為每小時7.5元,每天忙忙碌碌的。”他還提到,自己感覺國內一線大城市生活壓力很大,自己完成學業后打算留在國外。
在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參與調查的留學生選擇工作城市的首要標準是城市的經濟發展速度,說明經濟發展水平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留學生對工作地點的選擇。留學生選擇工作城市的其他標準按順序依次排列是基礎設施水平、產業基礎、公共資源是否集中、人際關系是否廣泛等。海歸們將基礎設施水平與公共資源集中程度放在生活環境是否優美標準之上。另外,部分海歸選擇生活城市時考慮到人才政策的因素,這說明政府的人才政府對海歸的生活地點選擇具有一定的影響作用。國內一線城市生活成本很高,房價高,生活用品價格高,而且需要較高的時間成本,因此被調查對象中有6.8%的海歸表示愿意在生活較低的城市生活和工作。在“其他”選項中,很多被調查對象填寫了愿意回到自己家鄉、希望離家近等原因。
來自雪城大學的大三學生Peter主修專業是金融和供應鏈。他暑假回國后在家鄉一座二線城市找了一家環保公司作為實習單位,每月實習工資為2000元。他每天按部就班工作,說自己畢業之后大概就只有工作了。當問道他畢業之后的打算時,他說:“會回國先工作,之后考慮讀MBA,工作之后再慢慢考慮其他的打算。目前有些創業的想法。”他提到自己回國的原因,說感覺國內更適應自己,國外的食物不是很適應。
調查結果顯示,在就業渠道方面,大部分留學生會通過公開渠道獲得招聘信息,如通過招聘網站參與競聘,只有少數留學生選擇非正式渠道就業。約60.4%的參與調查海歸們通過社交媒體、網站參與競聘,通過“內推”渠道就業的海歸所占比例為17.1%。通過留交會等專門針對留學人才設立的平臺找到工作的海歸只占12.3%,說明留學人才招聘平臺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待進一步提高。除此之外,通過中介機構找到就業崗位的留學生所占比例最低,還有一小部分留學人才選擇自主創業。
本科專業為英語專業的趙宇選擇了去英國深造,她選擇了金融專業作為自己的研究生專業。她回國后沒有聽從母親的建議去做一名英語教師,因為她希望找一份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工作。最后,她在匯豐銀行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她認為留學生找工作時要有信心和耐心,但不能過于挑剔工作崗位,不要對工作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來自澳大利亞布里斯托大學的Anna與趙宇選擇對崗位的要求恰恰相反,她留學時的專業是管理,但她參加了教師資格考試,希望將來成為一名英語教師。
通過調查可以發現,選擇金融行業的海歸人數最多;人數排在第二位的是教育、國家機關、科研單位、事業單位等行業;接下來是計算機行業、互聯網行業和電子商務科技;傳統制造業、法律、咨詢、會計等行業人數排在上文行業之后;接下來是財務、娛樂、傳媒、體育以及文化創意產業,這些行業的海歸人數更少一些;人數最少的行業是環境保護環境、公益組織、房地產以及生物醫療行業等。
60%以上的海歸就業狀況并不樂觀,他們的就業崗位與所學專業關聯度不高。在接受調查的留學生中,50%以上的海歸在“海外所學專業與工作內容匹配程度”一項中選擇“一般”,25%的被調查者選擇“幾乎不匹配”。海歸們對工作的滿意度并不高,僅有三分之一的人選擇“滿意”,多數人表示很難回答,40.0%的被調查者認為“說不清”。調查結果還顯示,參與調查的留學生在“對工作滿意程度”題目中很少選擇“非常滿意”和“非常不滿意”,選擇這兩個選項 人數所占比例分別為5.5%和2.2%。
調查數據顯示,海歸就業單位主要是民營企業,在本土民營企業工作的被調查者所占比例超過三分主義,在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工作的海歸所占比例相當。在事業單位工作的被調查者所占比例為10%,在政府部門工作的被調查者人數較少,參與社會公益事務的被調查人數最少。
從工資待遇來看,90后海歸稅后收入一般在5000元至10000元之間,收入位于這一區間的海歸所占比例為49.9%。稅后月收入超過15000元的海歸所占比例為6.3%,稅后月收入在10000至15000元之間的海歸所占比例為13.6%,約25%的海歸稅后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畢業于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的Josh打算本科畢業后繼續深造,但是他也表示學費很貴,不知道自己畢業后多久才能將學費掙回來。
結 論
正如此次調查中某出國留學機構的高主任表示:“留學生回國找工作的最大優勢是語言,他們的加分項還有工作經驗和專業水平。留學生必須將自身優勢充分發揮出來,這樣才能在國內順利找到工作崗位。”顯然,海歸們必須積累工作經驗,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否則就會在就業過程中遭遇諸多困難。不僅如此,90后海歸還要形成隨機應變的思維,克服隨遇而安的心態,這樣才能在國內順利就業。
參考文獻
[1] 《中國大陸高中生海外留學高等教育的專業選擇及其影響因素》劉揚 孔繁盛 鐘宇平
[2] 《中國90后大學生留學狀況調查——基于11所高校和9家留學機構的調研》 南開大學課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