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宇辰
跨界,是融通的前提。教學貴在創新,創新本身就具有交叉或跨界的性質,而跨界又遵循著科學規律和發展法則。美術和音樂屬于藝術類的不同學科。它們既有不同之處又有相通之處。在美術教學中巧妙的運用音樂元素,不僅能使美術課堂教學顯得靈動有趣,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近日,我有幸參加了“南通市中青年名師陳鐵梅工作室校園行”教研活動,并執教了四年級教材《節奏的美感》,可以說意義非凡,收獲頗豐。我深切感受到一堂好課背后所需要付出的辛勤和汗水。接下來,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這堂課的教學設計及教后反思。
一、跨界教學,趣味導入
我選用四年級教材《節奏的美感》,對我來說是一次不小的挑戰。這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懂得生活中處處都有節奏美,而難點是如何表現節奏美。“節奏”是一個很抽象的詞語。節奏不是跟音樂有關嗎?因此我想到跨界教學,嘗試把音樂中的節奏巧妙地運用到美術教學中。我選用《拉德斯基進行曲》和柴可夫斯基的《船歌》這兩段音樂,由兩段音樂節奏的對比導入新課,讓學生感受到兩段樂曲不同的節奏,即明快與舒緩。這樣既能激發兒童的興趣,讓孩子更形象直觀地感悟“節奏的美”,又可以順其自然的過渡到美術的節奏中,可謂一舉多得。
聽音樂,畫節奏
同學們,首先來聽兩段音樂。
兩段音樂,有何不同之處?(強烈、優美)
對,他們的節奏不同。一首明快,一首舒緩。
如果用線條來表現這兩段節奏,你認為可以怎么樣畫?誰來試試?
二、直觀教學,感悟新知
本堂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教會兒童用重復、強弱、大小的表現方法來表現節奏的美感。在領導、專家和師傅的關心指導下,認真試教 ,反復磨課,深入研討,一遍又一遍修改教案,制作ppt。經過一系列的斷、舍、離之后,我通過幾幅有針對性的圖片如屋檐的瓦片、俄羅斯套娃……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節奏中的重復、強弱、大小之美,為學生下一步的繪畫創作作了很好的鋪墊。
你看到了什么?(方向、排列)
這些瓦片形狀一樣,方向一樣,給你什么感覺?(干凈、整齊)——這就是美術里的重復之美。
三、實物教學,深入探討
我為這一課準備了許多道具。如:紙傘、手繪四方連續圖案的卡紙等。1、我在紙傘上進行圖案裝飾2、拆分圖案,進行講解是如何創作的。3、再把單個圖案進行排列組合,形成新的圖案,化繁為簡,步步深入,不知不覺中讓學生了解什么是二方連續和四方連續圖案。
四、延遲評價,啟發想象
框架搭好后,就是孩子們發揮天馬行空想象力的創作階段了。拋出問題:在生活中哪里有節奏美。如果讓你自己設計圖案,你想設計些什么等等。這里我不做過多干預,運用延遲評價,讓他們自由討論展開想象的翅膀。
五、獨立完成,小組合作
創作作業階段,我采用兩種模式交叉教學,第一種:獨立創作紙盤,第二種:小組合作完成紙傘。給予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尊重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的發揮他們的動手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想象力。
六、作業展示,情感升華
最后我采用學生自評互評,加深學生對節奏之美的認識。讓他們知道節奏的美無處不在,只要善于觀察勤于探索就會有所收獲。
整堂課,我較好地把握住了課堂的節奏,收放自如,順利達成教學目標。孩子們大膽想象,勇于創新,享受其中。受到了特級教師陳鐵梅等聽課專家、領導的一致好評。這一切都離不開給我幫助、激勵和鞭策的領導和老師們。作為青年教師我還很稚嫩,懇請繼續得到各位指導和幫助。今后我將繼續努力,勤于鉆研,大膽創新,認真上好每一堂課。根植于美術教學這片神圣的沃土,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