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基于Lewin行為模型的農地整理項目農民管護行為研究

2017-12-02 01:55:17華中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湖北武漢430070
資源開發與市場 2017年2期
關鍵詞:制度模型

(華中農業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

基于Lewin行為模型的農地整理項目農民管護行為研究

周 惠,趙 微,徐 雯
(華中農業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

農民的管護行為是提升農地整理效率和管護績效的重要途徑。以Lewin行為模型和Scott制度環境理論為基礎,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通過對河南省鄧州市和湖北省團風縣的農地整理項目管護情況進行問卷調查,分析農地整理項目管護制度下農民實施管護行為的影響因素,試圖從心理學角度揭示管護制度環境對農民參與行為的影響機理。研究顯示:規制性要素中的外部監督與規范性要素中的農業生產、村莊治理和被村民孤立對農民管護行為影響顯著;文化—認知性要素不顯著。研究表明,農民的管護行為較多受外部環境的影響。建議增強外部監督的制度建設,強化相關組織機構的監督職能;重視并合理運用社會輿論的引導作用,營造積極的管護輿論氛圍;充分發揮農村精英分子的影響力。

農地整理;Lewin行為模型;制度環境;管護行為

本世紀以來,我國農地整理工作逐步展開,農地整理項目在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改善農村居住環境、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農地整理項目的核心利益相關者,農民的有效參與可提升農地整理規劃設計方案的科學性,降低項目建設和運營的風險,同時更好地監督公共部門的行為,提高農地整理項目的建設與管護效率[1]。近年來,廣大學者從不同角度對農地整理項目中的農戶參與行為進行了研究。汪文雄等[2]以重構的托馬斯公民參與的有效決策模型為理論基礎,從農民參與主體、參與領域、參與渠道、參與深度、參與效度等5個維度分別測度了農地整治項目各個階段的農民有效參與度;吳詩女曼等[3]從經濟學角度構建了農戶合作博弈模型,結果顯示農戶參與意愿受村干部對農地整理項目的態度、農戶對農地整理項目的認同程度、農戶對種植作物市場預期等因素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吳九興等[4]利用計劃行為理論分析了農地整理項目農民參與行為的影響因素及其影響路徑,表明農地整理項目農民參與行為意向受行為態度、主觀規范、行為控制知覺的顯著影響;田甜等[5]從社會學角度出發,運用嵌入性社會結構理論對農地整理項目農民參與的行為機理進行了探討,表明農民參與行為受到自主因素和嵌入因素的雙重制約,其中社會資本網絡對農民參與行為產生關鍵影響,體現了農民個體社會資本對農民參與行為的強嵌入性。

后期管護是農地整理項目的重要環節,是實現農地整理工程綜合效益長期發揮的重要保證,實施效果不僅關系農地整理事業的可持續發展,也影響土地資源利用的可持續性[6]。近年來,國內研究表明制度構成[7]、家庭稟賦、認知水平[3]、政府補貼、項目滿意度[8]等顯著影響農民對農地的管護行為,如文高輝等[9]、吳九興等[10]采用條件價值評估法分析了農戶對農地整理項目后期管護的支付意愿,測算出受訪農民的平均支付意愿額度。有研究證明,專業協會管護模式下農民對農地的出資意愿高于村集體管護模式[11]。汪文雄等[12]通過實證分析,揭示了農戶參與農地整理項目管護意愿的行為選擇機理;趙微等[13]基于計劃行為理論、交易費用理論,得出主觀規范對農民參與行為具有顯著影響。當前從心理學角度探討農民對農地管護行為的研究較少,按照認知心理學理論,個體選擇受行為者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的限制[14];社會心理學也認為行為意向是個體行為選擇最直接的影響因素,個體行為意向受行為態度、主觀規范和知覺行為控制的制約[15]。農戶參與農地整理項目中的管護行為,是經認知和意向指引后理性選擇的結果,因此從心理學角度探討農地整理項目中的農民管護行為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運用Lewin行為模型分析管護制度環境下農地整理項目農民管護行為的影響機理,為管理部門完善管護制度、提高農民參與積極性提供科學依據。

1 研究框架

Lewin[16]認為人的行為受個體因素和環境因素的影響,并隨個體因素與環境因素的變化而異;不同個體對同一環境條件會產生不同的行為,同一個體對不同的環境條件也會產生不同的行為。模型表示為:B=f(P,E)。式中,B為行為;P為個體特征;E為環境,包括思維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制度環境等[17,18]。

制度環境是指在特定的社會背景下的制度化過程及其影響機制[19]。根據諾思[20]的觀點,農地整理項目管護制度是指規范農民管護行為的規則,包括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和實施方式:正式制度是指政府和村民自治組織頒布的管護制度、規章、條例等,具有外在的強制約束機制;非正式制度是指依靠農民內心的自省和自覺,對農民的管護行為產生影響的社會習俗、道德規范、思想信仰、意識形態等,是一類缺乏約束力的實施機制。只有當它與正式制度保持一致時,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21]。現有研究指出,農民的管護行為意愿受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共同影響[7]。當前我國農村正處于轉型發展時期,制度環境的主要特征表現為政府部門介入程度過高,管護法律環境不完夠善等[22]。完善的制度環境有助于降低農民管護中的不確定性、預防機會主義行為[23],促進農地整理基礎設施的可持續利用[24]和農民管護責任的履行[22]。制度環境強調合法、社會、心理因素的重要性[25],使農地整理項目區農民的管護行為形成從有意識到無意識,從強制到理所當然的過程[26],這與Scott制度環境理論相契合。Scott[27]認為,制度環境由規制性要素、規范性要素、文化—認知性要素等三大基礎要素構成。規制性要素主要包含農地整理項目管護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19],是一種外在的力量,通過強制機制或誘導機制對管護主體行為進行規范和引導[19,28],使其行為朝著有利于建后管護的方向發展。當管護主體的行為與農地整理項目的長期綜合效益相一致時,予以獎勵;反之,予以懲罰,并對相關的建后管護過程實施內外部監督。規范性要素主要通過規范機制支配管護主體行為,管護標準被管護主體內化為某種社會責任,如果不遵守,將承擔相應的社會壓力[27]。文化—認知性要素主要通過模仿機制[27]影響管護主體的行為,管護主體一般選擇遵從當前的管護傳統或模仿他人的管護行為,并認為遵守管護制度是理所當然的從眾行為。

2 數據來源與樣本特征

華中農業大學研究人員于2016年1月10—13日和2016年3月26—28日分別對河南省鄧州市和湖北省團風縣的農地整理項目管護情況開展了調查。鄧州市地處豫西南與湖北的交界處,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渠首市,水資源豐富,山少崗多平原廣,農地整理條件優良。農地整理項目竣工后,每個村都配備了1名專職管護人員,負責項目區內溝渠疏通、道路維護、電力檢查、樹木修剪等基礎設施的管護工作。2012年鄧州市頒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土地整理項目后期管護工作的通知》,規定農地整理項目竣工后的管護主體是市政府,市政府委托鄉鎮政府和相關單位進行具體管理;鄉(鎮)長和部門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負責后期管護的領導協調和管理工作,并制定相應的工程管護制度,定期進行檢查監督;層層簽訂管護合同,分工程種類定崗定責落實到人;在明顯位置設立標志牌,刷寫管護標語進行宣傳;設立舉報電話,對破壞項目區基礎設施等現象得到高度重視。

團風縣位于湖北省東部,北依大別山,南鄰長江,地勢北高南低,巴水和舉水兩大內河穿境而過,屬于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季節性、地域性分布不均,旱澇災害時常發生,農地整理項目建后管護尤為重要。根據團風縣政府網站資料顯示,團風縣農地整理項目建成后成立了項目管護小組,堅持“誰承包誰管護、誰損害誰賠償”的原則,實現專業管護與群防群護相結合;按照“以工程養工程”的辦法,管護承包人從工程運營中收取管護費;在項目區建造標志牌進行管護宣傳,這些管護措施的推進為促進團風縣農業穩定增效、農民持續增收作出了積極貢獻。團風縣自古以來就是魚米之鄉,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經驗豐富,技能嫻熟;作為革命老區,人文文化傳承和發揚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作用巨大。在地形因素和血緣紐帶的作用下,村民大多集群而居,關系緊密,如果成員行為有助于當地發展,就會受到大家的認可和尊重;否則,則可能對其聲譽產生不利影響。

基于鄧州市和團風縣的實際管護情況及其正式管護制度和非正式管護制度的典型性,因此被選擇為調研區域。本次調研隨機挑選調查樣本444份,有效樣本440份。有效樣本中男性占59.8%;50—59歲的農民占27%,60—69歲的農民占32.3%,70歲及以上的農民占12.5%;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占62.3%,初中占29.5%;健康程度方面,良好占62.5%;有6.8%的受訪農民當過村干部,有7.3%的受訪農民為黨員;農業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例方面,有52.0%的農民家庭農業收入比低于20%,有21.9%的農民為21%—50%。在管護行為方面,參與過農地整理項目管護的農民占25.7%,未參與過的農民占74.3%。

3 農民管護行為的影響機理研究

3.1 影響因素分析

本文以農地整理項目中農民的管護行為作為被解釋變量。根據Scott的制度環境理論,結合被調查區的實際情況,選取個人特征變量、規制性要素特征變量、規范性要素特征變量、文化—認知性要素特征變量共4大類17個變量作為解釋變量(表1):①個體特征變量中,性別(x1)、年齡(x2)、文化程度(x3)、健康程度(x4)、村干部(x5)、中共黨員(x6)、農業收入比(x7)均通過問卷直接詢問村民得到。②規制性要素特征變量中,內部管護(x8)表示內部管護制度的完善程度,體現管護制度的激勵作用;外部監督(x9)表示外部監督制度的有效程度,體現管護制度的約戍作用。變量賦值規則為:非常低=1、比較低=2、一般=3、比較高=4、非常高=5。③規范性要素特征變量中,農業生產(x10)表示管護制度對農業生產的促進程度;村莊治理(x11)表示管護制度對村莊治理與發展的促進程度;村民相處(x12)表示管護制度對村民和睦相處的促進程度,這三者體現管護制度的激勵作用;影響親友關系(x13)表示不參與管護對親友關系的影響程度;引發議論(x14)表示不參與管護對農民個人信譽的影響程度;被村民孤立(x15)表示不參與管護在村內受到的壓力水平,這三者體現管護制度的約束作用。變量賦值規則為完全不贊同=1、比較不贊同=2、無所謂=3、比較贊同=4、非常贊同=5。④文化—認知性要素特征變量中,從眾行為(x16)表示管護行為受其他村民的影響程度,體現村民的從眾程度;干部權威(x17)表示管護行為受村干部的影響程度,體現村干部的權威,變量賦值規則與規范性要素特征變量相同。

表1 農地整理巷目農民管護行為的模型變量

3.2 計量模型

農地整理項目中農民管護行為包括項目區日常巡查、破壞勸阻、糾紛調處、設施維護等內容。本研究中農民的管護行為分為參與過和未參與過,構成了具有明確意義的二分類變量。根據Lewin行為模型“管護行為受個體特征和環境因素的影響”的基本假設,引入Logistic模型,將其定義為:

(1)

式中,Pi表示第i個農民管護行為(參與過=1,未參與過=0);x為解釋變量(x1表示個體特征變量、x2表示規制性要素特征變量,x3表示規范性要素特征變量,x4表示文化—認知性要素特征變量);a表示截距項;b、c、d、e表示解釋變量x的回歸系數;ε表示隨機誤差項。

現有研究指出,理性個體行為與個人意愿之間存在較強的關聯性[29]。陳厚濤等[30]通過實證得出農戶的生態建設意愿會對其行為產生重要影響,表現為退耕農戶的生態建設意愿越強,其生態建設行為發生的可能性越高;鐘曉蘭等[31]探討了土地流轉過程中農戶意愿與行為的關系,結果顯示土地流轉意愿與流轉行為呈顯著相關,農戶的農地流轉意愿對實際流轉行為具有較強的導向性和影響力。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農地整理項目中農民的管護意愿對管護行為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由此得到另一假設:基于管護意愿對管護行為的指引作用,將管護意愿作為管護行為的代理變量,假定管護意愿也受個人特征和環境因素的影響。引入二分類變量管護意愿,定義Logistic模型為:

(2)

式中,πi表示第i個農民管護意愿(愿意=1,不愿意=0);a0表示截距項;k、l、m、n表示解釋變量x的回歸系數;μ表示隨機誤差項。本文采用SPSS17.0中的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模塊分別對農民的管護行為和管護意愿進行計量分析,結果見表2。

表2 農地整理項目農民管護行為和管護意愿模型顯著性回歸結果

注:*、**、***分別表示在10%、5%、1%的水平上顯著。

3.3 結果分析與討論

從模型擬合效果上看,管護行為和管護意愿模型的Hosmer-Lemeshow檢驗結果分別為0.645和0.955,表明模型擬合效果良好。從預測能力上看,管護行為和管護意愿模型的預測正確率分別為80.0%、82.5%,表明模型具有相當準確的預測水平。

研究結果顯示,影響管護行為的顯著性因素為:中共黨員(x6)、外部監督(x9)、農業生產(x10)、村莊治理(x11)和被村民孤立(x15)。其中,中共黨員(x6)在10%的水平上呈現顯著性且系數為負,表明黨員實施管護行為的比重更低,其解釋是被調查者中黨員為村民中的“精英分子”,從事單一農業生產的比重較小。外部監督(x9)通過了1%水平上的顯著性檢驗且系數為正,優勢比為2.112,表明有效外部監督下的農民管護行為比缺乏有效外部監督下的管護行為高111.2%,外部監督越有效,管護制度的約束功能越明顯,農民的管護行為越顯著。農業生產(x10)系數為負,表明管護對農業生產的促進程度越高,農民參與管護的比率越低,其解釋是農地整理項目管護受益面比較廣、工作量比較大,應該是一種集體性的行為而非個人行為,存在“搭便車”的機會主義可能。村莊治理(x11)在管護行為模型通過了10%的顯著性檢驗(P=0.072),且行為系數為正,表明管護對村莊治理和發展的促進程度越高,農民參與管護行為的幾率越高。解釋是村莊管護勞動強度較小,短時間內能給農民的生活環境帶來可觀的改善。被村民孤立(x15)通過了管護行為模型1%的統計檢驗,且優勢比為2.953,表明不參與管護會被其他村民孤立的農民比“不會被孤立”高195.3%,被孤立的壓力越大,實施管護行為的可能性越高,可見影響農民管護行為的因素有個體特征變量、規制性要素特征變量、規范性要素特征變量等,文化—認知性要素特征變量沒有表現出顯著性。

影響管護意愿的顯著性因素為:年齡(x2)、村莊治理(x11)、從眾行為(x16)。年齡(x2)通過了管護意愿模型的顯著性檢驗(顯著水平為P=0.005),且系數為負,說明年輕者管護意愿更強。由調查記錄可知,年輕者文化程度較高,看待農業發展的眼光更長遠,對農地整理項目管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更充分,因此對后期管護的意愿更強。村莊治理(x11)在管護意愿模型中在10%的統計水平上顯著,且系數為正,表明管護越有利于村容整潔和村莊未來和諧發展,村民管護積極性越高。從眾行為(x16)在管護意愿模型中通過了1%水平上的顯著性(P=0.009)檢驗,表明中國農村仍然是以地緣關系和血緣關系為主要紐帶的熟人社會,農民對其他村民的信任程度較高,可見作為管護行為的代理變量,管護意愿的影響因素有個體特征變量、規范性要素特征變量、文化—認知性要素特征變量等,規制性要素特征變量沒有表現出顯著性。

年齡(x2)、中共黨員(x6)、外部監督(x9)、農業生產(x10)、被村民孤立(x15)、從眾行為(x16)等變量在管護行為模型和管護意愿模型中存在不一致的影響功能。年齡(x2)沒有通過行為模型的顯著性檢驗。調查數據顯示,50歲及以上的農民占被調查對象的71.8%,表明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主要是老年人,而老年人受自身條件的限制難以勝任繁重的農業基礎設施管護工作。從眾行為(x16)在管護行為模型中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農民是否開展管護行為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如管護行為的實施受到人力、物力和財力限制。

中共黨員(x6)在管護意愿模型中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農民是否愿意管護與是否是黨員無關。外部監督(x9)在管護意愿模型中不顯著,調查表明,農地整理項目管護外部監督較薄弱或領導下鄉考察并未深入農民內部,因此對農民的管護積極性影響不大。農業生產(x10)在管護意愿模型中并未通過顯著性檢驗,由于被調查區農地整理項目管護開展的時間較短,管護對農業生產的促進作用還不明顯。被村民孤立(x15)沒有通過管護意愿模型的顯著性檢驗,實踐證明農村依然是傳統意義上的關系社會,對不參與項目管護的農民來說,孤立方式處罰偏重,農民為了維持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一般不采取這種方式,因此該變量對村民管護意愿的約束作用并不明顯。

村莊治理(x11)在管護行為模型和管護意愿模型中均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表明管護對村莊治理與發展的促進程度越高,農民產生管護意愿和實施管護行為的幾率越高。這進一步驗證了村莊治理優化在改善農村居住環境、維護村莊良好的公共秩序、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效率[32]方面的重要作用。

4 小結與建議

本文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分析了管護制度環境下農地整理項目農民管護行為的影響因素,并運用二元Logistic模型對影響因素展開計量。根據河南省鄧州市和湖北省團風縣的實證研究,得到以下結論:①農民個體特征變量中黨員身份對農民的管護行為影響顯著;規制性要素特征變量中,外部監督對管護行為產生顯著性的影響,表明外部監督制度越有效,農民管護行為越強;規范性要素特征變量中農業生產、村莊治理對管護行為影響顯著,表明管護行為隨著對農業生產促進程度的增強而弱化;隨著管護對村莊治理與發展的有效程度的的增強,農民實施管護行為的幾率更高。被村民孤立對管護行為也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表明不參加管護的農民承受的壓力越大,管護行為越明顯。②農民的管護意愿對管護行為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影響管護意愿和管護行為的共同因素為村莊治理,表明只有切實關系農民利益且見效快的因素才能同時影響農民的管護意愿和管護行為。此外,農民的管護行為與管護意愿影響因素之間存在差異。中共黨員身份、外部監督有效程度、管護對農業生產的促進程度、管護對于村莊治理和發展的促進程度與被村民孤立的壓力對農民的管護行為起決定作用。農民的管護意愿主要受年齡、管護對村莊治理和發展的有效程度、其他村民的影響程度的影響。農民的管護行為較多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外部監督的有效程度和農業生產能力的增長、農村生活環境的改善、農村社區村民關系的維護等對農民的管護決策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需要注意的是,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農地整理項目管護法律法規的深入執行,影響農民管護行為的制度激勵與約束因素有可能發生變化。此外,本文運用Scott制度環境理論來分析制度對農民管護行為的作用機理,在計量模型中沒有考慮規制性要素特征變量、規范性要素特征變量和文化—認知性要素特征變量三者之間的相互影響。這是后續研究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基于本文的研究成果提出以下建議:①外部監督在管護行為模型中有顯著影響,建議增強外部監督的制度建設,強化相關組織機構的監督職能;將外部管護監督頻率、監督內容、監督程序等以制度的形式確定下來,監督中發現管護情況良好的地區予以經濟和物質激勵,發現管護情況不達標的地區應予以指導,且限期保質保量進行整改;將管護監督結果與管護考核相掛鉤,作為該地區農地整理項目年終管護考核情況的評判標準之一,切實發揮外部監督的正向激勵和約束功能;②村民被孤立的可能性在管護行為模型中顯著,建議重視并合理運用社會輿論的引導作用,利用電視、廣播、宣傳欄等媒介定期進行管護先進人物宣傳,加強農地整理項目管護的重要性和技術知識教育,營造積極的管護輿論氛圍,把握輿論引導的主動性和有效性。當社會輿論壓力與農民的心理預期一致時,農民會自愿參與管護,反之則會阻礙管護意愿或管護行為的產生。③從眾行為通過了管護意愿模型的顯著性檢驗,建議重點號召老黨員、老干部或種田能手等農村精英分子積極投入到農地整理項目的管護工作中來,憑借他們在村內較高的權力、聲望、財富,充分發揮他們的先鋒模范、組織領導、生產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從而帶動其他農民參與管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農民的管護意愿更有效地轉化為管護行為。

[1]王文玲,闞酉潯,汪文雄,等.公眾參與土地整理的研究綜述[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71-75.

[2]汪文雄,李敏,余利紅,等.農地整治項目農民有效參與的測度及其診斷----以湖北省為例[J].資源科學,2015,37(4)∶671-679.

[3]吳詩女曼,楊鋼橋,汪文雄.農戶參與農地整理項目規劃設計意愿的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土地科學,2013,27(6)∶66-72.

[4]吳九興,楊鋼橋.農地整理項目農民參與行為的機理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24(2)∶102-110.

[5]田甜,楊鋼橋,趙微,等.農地整治項目農民參與行為機理研究——基于嵌入型社會結構理論[J].農業技術經濟,2015,(7)∶16-26.

[6]楊麗娜,何多興,楊慶媛.土地整治后期管護影響因素及保障體系分析——以三峽庫區云陽縣為例[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8(5)∶134-141.

[7]趙微.基于制度構成理論的農地整理建后管護的農民愿意研究[J].中國土地科學,2015,29(9)∶89-96.

[8]吳詩女曼,楊鋼橋,曾艷,等.農地整理項目后期管護中農戶出資行為研究——基于交易效用理論的實證分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24(5)∶131-138.

[9]文高輝,楊鋼橋,張海鑫,等.基于支付能力與支付意愿的農地管理項目后期管護農戶出資分析[J].中國土地科學,2014,28(9)∶81-89.

[10]吳九興,楊鋼橋.農地整理項目后期管護農民投資意愿及額度[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4,23(2)∶205-212.

[11]文高輝,楊鋼橋,張海鑫,等.農地整理項目后期管護農戶出資意愿影響因素研究[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115-121.

[12]汪文雄,楊鋼橋,李進濤.農戶參與農地整理項目后期管護意愿的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土地科學,2010,24(3)∶42-47.

[13]趙微,周惠,楊鋼橋,等.農民參與農地整理項目建后管護的意愿與行為轉化研究:以河南鄧州的調查為例[J].中國土地科學,2016,30(3)∶55-62.

[14]Denzau A T,North D C.Shared Mental Models:Ideologies and Institutions[J].Kyklos,1994,47(1)∶3-31.

[15]段文婷,江光榮.計劃行為理論述評[J].心理科學進展,2008,16(2)∶315-320.

[16]庫爾特·勒溫.拓撲心理學原理[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17]楊建春,李黛.基于勒溫場論的高校教師激勵機制探析[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4(6)∶544-548.

[18]林培錦.勒溫場理論下當代大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15,(6)∶67-71.

[19]Grewal R,Dharwadkar R.The Role of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in Marketing Channels[J].Journal of Marketing,2013,66(3)∶82-97.

[20]North D C.Institutions,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21]盧現祥.新制度經濟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1.

[22]周中勝,何德旭,李正.制度環境與企業社會責任履行: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中國軟科學,2012,(10)∶59-68.

[23]陳永昶,郭凈,徐虹.新制度環境下旅行社機會主義行為治理研究——基于游客感知視角[J].旅游學刊,2015,30(6)∶30-38.

[24]譚榮.制度環境與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J].自然資源學報,2010,25(7)∶1218-1227.

[25]Scott W R,Christensen S.The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of Organizations[M].Thousand Oaks:Sage Publications,1995.

[26]Hoffman A W.From Heresy to Dogma:An Institutional History of Corporate Environmentalism[M].San Francisco:New Lexington Press,1997.

[27]理查德·斯科特 W.制度與組織—思想觀念與物質利益(第三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28]任星耀,廖雋安,錢麗萍.雙重分銷體系中制度化過程對關系規范的影響[J].管理評論,2010,22(11)∶37-45.

[29]塔爾科特·帕森斯.社會行動的結構[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3.

[30]陳厚濤,姜志德.退耕農戶生態建設意愿與行為分析----基于安塞和米脂的調研數據[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13,18(4)∶224-231.

[31]鐘曉蘭,李江濤,馮艷芬,等.農戶認知視角下廣東省農村土地流轉意愿與流轉行為研究[J].資源科學,2015,35(10)∶2082-2093.

[32]謝迪,吳春梅.村莊治理對公共服務效率的影響:解析鄂省1098份問卷[J].改革,2013,(11)∶97-105.

Farmers′BehaviorofSupervisionandMaintenanceforLandConsolidationProjectsBasedonLewinBehaviorModel

ZHOU Hui,ZHAO Wei,XU Wen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 430070,China)

Farmers′ behavior was a significant way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rural land consolidation and the performance of supervision and maintenance.Lewin behavior model and Scott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theory were applied to propose a behavior model of supervision and maintenance.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as employed to test the validity of the theoretical assumptions.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farmers′ behavior of supervision and maintenance in the context of institution,based on questionnaire survey from Dengzhou in Henan Province and Tuanfeng in Hubei Province,aiming to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on the farmers′ participation behavior from a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y.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farmers′ behavior of supervision and maintenance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validity of external supervision of regulative elements,the promotion of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village governance and development of normative elements,as well as isolation pressure,while culture-cognitive elements were not significant.It concluded that farmers′ behavior of supervision and maintenance depended on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more.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of external supervision and the supervision of related organizations should be strengthened.Furthermore,the guiding role of public opinion should be valued and reasonably applied to build an active atmosphere of supervision and maintenance.Moreover,personal influence of the rural elite should be taken full advantage of.

rural land consolidation;Lewin behavior model;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behavior of supervision and maintenance

10.3969/j.issn.1005-8141.2017.02.001

F301.2

A

1005-8141(2017)02-0129-05

2016-12-19;

2017-01-1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71403094、7150309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編號:14BGL218、14BGL203)。

周惠(1991-),女,湖北省鄂州人,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農地整理。

趙微(1980-),男,浙江省安吉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農地整理。

猜你喜歡
制度模型
一半模型
重要模型『一線三等角』
重尾非線性自回歸模型自加權M-估計的漸近分布
淺探遼代捺缽制度及其形成與層次
簽約制度怎么落到實處
中國衛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26
構建好制度 織牢保障網
中國衛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8
一項完善中的制度
中國衛生(2016年9期)2016-11-12 13:27:58
3D打印中的模型分割與打包
論讓與擔保制度在我國的立法選擇
FLUKA幾何模型到CAD幾何模型轉換方法初步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 婷五月综合| 国产日韩欧美黄色片免费观看| 欧美色综合网站| 热九九精品| 国产黑丝视频在线观看| 性色一区| AV片亚洲国产男人的天堂| 天堂在线www网亚洲| 国产清纯在线一区二区WWW| 99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丰满的熟女一区二区三区l|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二区| 久久伊人久久亚洲综合| 国产无码制服丝袜| 中文字幕 91|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无广告| 嫩草国产在线| 日本少妇又色又爽又高潮| 欧美日韩第三页|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视频| 青青网在线国产| 国产精品污污在线观看网站| a级毛片在线免费|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 免费高清毛片| 欧美黄网站免费观看| 2020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 国产欧美日韩18|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产在线精品亚洲aavv| www亚洲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 播五月综合| 亚洲啪啪网| 亚洲Va中文字幕久久一区| 久久青草视频|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美臀人妻中出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天堂网视频| 91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午夜爽爽视频| 一本二本三本不卡无码| 亚洲天堂日本|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少妇露出福利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国产| 欧洲亚洲一区| 亚洲无码电影| 亚洲另类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日韩在线第三页| 黄色福利在线| 无码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 大陆精大陆国产国语精品1024| 97国产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 日本黄色a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小说| 亚洲无码高清免费视频亚洲 | 99精品免费欧美成人小视频| 欧美日韩高清| 国产精品免费p区| 国产又黄又硬又粗|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精品国产aⅴ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男人天堂久久| 色偷偷男人的天堂亚洲av| 亚洲最大情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日本视频91| 五月天天天色| 亚洲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七七在线播放| 日本一区高清|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一|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波多野结| 亚洲综合经典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国产精品夜夜嗨视频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