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長江經濟帶中的滁州區域多核文化旅游圈構建研究

2017-12-02 01:10:16滁州城市職業學院安徽滁州239000
資源開發與市場 2017年2期
關鍵詞:旅游文化

(滁州城市職業學院,安徽 滁州 239000)

長江經濟帶中的滁州區域多核文化旅游圈構建研究

杜裕民
(滁州城市職業學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文化旅游圈既是旅游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也是旅游資源在一定空間上的配置和旅游經濟活動在一定空間上的組織形式,它是旅游圈和文化圈有效相結合的產物。在對滁州地區自然和文化旅游資源分布、旅游客源結構、區位優勢進行研究與分析的基礎上,嘗試提出如下發展策略與建議:以滁州為核心,全椒、明光、鳳陽為中心軸,天長、定遠為兩翼,將全椒、天長、鳳陽作為外圍節點,接受周邊地區旅游輻射;以公路、鐵路交通網絡為框架,按照旅游效益最大化的配置原則,構建滁州文化旅游圈,以此增強滁州旅游的聚合力,對外形成正溢出效應,促進滁州旅游逐步融入長三角經濟帶,實現旅游經濟一體化和滁州旅游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長三角經濟帶;文化旅游圈;旅游一體化

1 引言

滁州市位于安徽省東部、長江下游北岸,與江蘇省南京市毗鄰,地處長江三角洲西部,是蘇皖交匯之地,素有“江淮屏障、金陵鎖鑰”的美譽,也是安徽省東向發展的“橋頭堡”,主要包括來安縣、全椒縣、定遠縣、鳳陽縣、天長市(縣級市)、明光市(縣級市)和滁州市(轄瑯琊、南譙兩區)。2016我國通過《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將沿江11個省市,包括滁州在內的26個城市規劃為協調發展城市,作為安徽東向發展的滁州正式融入長江經濟帶之中。

滁州地區文化資源豐富,但由于規劃不足,文化資源與旅游互補性不強,因此需要根據滁州區域的文化分布和輻射范圍,結合當地城鎮布局、交通狀況、自然景區分布建立文化旅游圈。文化旅游圈是從旅游圈理論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是旅游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以文化為核心、旅游為媒介、地域為載體、市場為導向在一定區域空間內實現文化旅游資源有效配置的一種形式[1]。它通過區域范圍內的協作,使文化旅游資源實現最佳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生態效益。國內外學術界對文化旅游圈尚沒有統一的定義,一般認為文化旅游圈是一種文化旅游資源的配置手段,是以市場為導向將文化旅游各要素有機聯合起來,發揮整合區域旅游資源空間組合作用的一種手段[2]。

通過對文獻的整理,我們發現對文化旅游圈研究目前主要分為兩個層面:第一層面是從區域旅游協同發展角度來研究旅游文化圈的構建,其中莊偉光、宋金芳[3]以廣州文化旅游為研究對象,提出了構建“廣佛旅游文化圈”的構想;安世民、吳奇[4]從資源整合與共享的角度提出了構建“甘肅文化旅游圈”的設想;馬勇、何蓮[5]在湖北省政府提出構建“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設想的基礎上,提出以“區域共生—產業協調發展”模式構建鄂西整體區域生態文化旅游圈;另一層面是從地方特質文化主題的視角建立文化旅游圈,如熊宗仁[6]從文化關聯性角度論述了構建夜郎文化旅游圈對區域資源整合的重要作用;張飛[7]提出構建徽文化旅游圈是實現徽文化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石偉[8]以侗文化為研究對象,提出構架“侗族文化旅游圈”的設想;吳忠軍、張瑾[9]以瑤族文化為研究對象,提出了構建“瑤族文化旅游圈”的設想。

總之,有關文化旅游圈的研究成果雖然較少,但這些研究成果突破了行政邊界對構建文化旅游圈的束縛,為文化資源的整合、產生集聚效應提供了建議和措施,這為本文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

2 構建滁州文化旅游圈的可行性

2.1 滁州地區文化資源可行性分析

滁州地區歷史悠久,西漢時期就在此置縣,是吳文化和楚文化的交匯地,這里文化特質鮮明,不失許多文化品牌。莊子“濠梁觀魚”的美談就發生在鳳陽縣境內,楚漢戰爭、虞姬的首級葬于定遠二龍鄉。東晉的開國皇帝瑯琊王司馬睿曾居于滁州摩陀嶺,后此山更名為“瑯琊山”。五代十國時期,后梁武帝早年曾在全椒縣龍山學習治國之道,唐代宗御賜“寶應”寺廟建于滁州瑯琊山中,開啟了滁州人文山水的先河。唐代詩人韋應物在此留下了“野渡無人舟自橫”的千古絕句。北宋時歐陽修在此寫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記》,其中“醉翁之意不在酒”被世人廣為引用。鳳陽縣又稱為“帝王之鄉”,是明文化的發源地。鳳陽小崗村十八個紅手印拉開了新中國農村改革開放的序幕。來安、鳳陽、全椒等地的民俗文化許多被錄入省級或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鳳陽花鼓戲被稱為“東方芭蕾”,尼克松訪華時曾應邀表演,來安的秧歌燈被列為安徽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定遠縣二龍回民鄉的回民文化與周邊的漢文化相比特色迥異。滁州的“醉翁文化”、全椒的“儒林文化”、天長的“孝文化”、鳳陽縣的“明文化”、以小崗村為代表的“紅色文化”成為滁州地區的五大文化品牌。這些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特質鮮明的民俗文化和五大文化品牌造就了滁州大地獨具特色無法拷貝的文化特質,這些獨居特色的文化為構建滁州文化旅游圈提供了內在的可行性。

2.2 滁州區位優勢可行性分析

滁州南與江蘇省南京市交界,與馬鞍山、蕪湖毗鄰;東與揚州、淮安接壤,與蘇州、上海毗鄰;西接合肥、淮南,北連蚌埠,承東接西,區位優越,交通便捷。京滬鐵路、寧西鐵路、京滬、滬漢蓉高鐵貫穿其中,境內設有滁州、全椒、明光三個停靠站。合徐、寧洛、合寧、寧連等多條高速公路穿插其中,多條國道和省道相互交匯,滁寧快速通道、南京長江隧道實現了滁州與南京的無縫對接。境內設有滁州、全椒、定遠三個高鐵進出口站,滁州中心城區距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合肥駱崗機場僅有1—2h的車程。獨特的區位優勢、便捷的交通條件使滁州旅游更加容易接受周邊發達地區旅游業的輻射,便于其融入到長三角經濟帶中,實現區域旅游一體化,促進滁州旅游業發展。這些優越的區位和便捷的交通為構建滁州文化旅游圈奠定了有力的外部條件。

2.3 滁州旅游資源狀況可行性分析

滁州地區不僅文化資源醇厚,自然景觀也很優美。這里有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名勝景區、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自然保護區11處,有名山、名亭、古關、古寺廟、歷史文化遺址等歷史人文景觀100多處。其中瑯琊山自宋代以來便是滁州有名的旅游勝地,1988年便被定位為國家級旅游勝地,2001年批被列為4A景區,目前正積極申報5A級景區。皇甫山和神山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其中皇甫山森林覆蓋率96%,是滁州地區保存最完整、面積最大的原始次生林景觀。

滁州各級地方政府依據獨特的旅游資源大力發展特色旅游,如來安縣張山鄉結合當地農戶廣泛種植桃樹的產業特點,在每年3月份桃花盛開時節開辦“中國·滁州桃文化旅游節”,萬畝桃花齊放,場面壯觀。桃花節這天,當地政府還搭建舞臺表演當地非物質文化藝術,游客不僅可欣賞桃花美景還可以領略到當地非物質文化的魅力。2015年,來安縣張山鄉的“桃花節”旅游業收入達521萬元,帶動了附近仰山、桃花等村300多人就業[10]?,樼鹕綇R會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于2008年錄入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它是當地百姓一項傳統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活動,在每年正月初九、初十的廟會期間,不但本地居民前來游玩,而且吸引了周邊江浙滬的游客,2016年參加廟會的游客達到20多萬人次。全椒的“走太平”民俗歷史更為悠久,自東漢時期便開始流行,2016年參加活動的人數多達50多萬人次,全國各地乃至東南亞和歐洲的許多游客專程趕來[11]。

近年來滁州旅游項目已呈現多元化的趨勢,鄉村體驗式旅游已蔚然成風。在地方各級政府大力支持下,截止2015年滁州地區已有“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5座、“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戶”4家、“中國鄉村旅游金牌農家樂”14家。來安縣半塔鎮、南譙區大柳鎮、定遠縣藕塘鎮3個鄉鎮被評為“安徽省優秀旅游鄉鎮”;鳳陽縣小溪河鎮小崗村、明光市三界鎮梅郢村、全椒縣石沛鎮黃栗樹村等15個村獲評“安徽省鄉村旅游示范村”;南譙區皇甫山白鷺大酒店、來安縣古泉山水農家飯莊和鳳陽滕茶山莊、小崗村培訓中心農家樂4家單位獲評“安徽省五星級農家樂”。天長市中南生態農莊、長山生態農家樂休閑中心和來安縣五彩山莊農家樂、張富山大酒店等4家單位被評定為“安徽省四星級農家樂”,另有23家單位被評定為三星級及以下安徽省級農家樂。這些優美的自然景觀、多樣化的旅游項目以及地方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為滁州文化旅游圈構建提供了堅實的依托。

2.4 滁州旅游業發展狀況分析

在地方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滁州旅游業發展蒸蒸日上,不但旅游收入不斷增加,而且客源地也呈多元化趨勢。2013年,全區接待入境游客10.34萬人,接待國內游客1291.12萬人次,實現旅游業總收入96.06億元,三項指標分別比上一年增長了15%、18%、15%;2014年,全市旅游經濟實現持續穩步發展,全年總計接待國內外游客1446.87萬人次,同比增長了13.67%,實現旅游總收入112.9億元,同比增長12.85%[12]。2016年春節期間,全區接待各類過夜游客達27.45萬人次,實現接待收入3.81億元,分別增長17.36%和19.46%。近幾年滁州的游客地呈現多元化趨勢,由以南京、合肥、馬鞍山、鎮江、無錫、蘇州、揚州、淮安等周邊地區為主向蘇、浙、滬長三角地區發展。隨著現代交通的發展,來自廣東、北京、天津等全國各地的遠程游客人數同比在持續增長。

從出游方式看,近幾年滁州市旅游主要以自助旅、親情游、小團體旅游勢頭始終火爆,自駕車旅游出行占據主力,休閑度假游、鄉村休閑游、戶外自助游已成為滁州市旅游消費市場的新熱點[13]。滁州地區旅游業不斷發展,旅游收入在地區經濟收入中的比重也在不斷增加,這為滁州市文化旅游圈的構建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3 構建滁州文化旅游圈的必要性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文化產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特別是20世紀50年代,以文化為標志的新經濟形式快速發展起來,文化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軟實力”。我國提出“文化興國”的戰略,文化產業要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滁州地區文化資源豐富,文化品牌眾多。然而,獨特的文化并沒有充分融入到滁州市旅游業的發展之中,沒有為滁州市旅游業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近幾年滁州地區文化產業收入每年增長率在15%左右,低于長江經濟帶周邊其他同級地市。在長江經濟帶周邊城市中,滁州市經濟發展相對落后,2014年在南京、蘇州、蕪湖、揚州、鎮江、巢湖、馬鞍山8個城市中,滁州地區生產總值為1190億元,僅占8個城市的4.96%,位居第七位,其中旅游收入為112.9億元,約占2%[14]。這些數字充分說明了滁州市經濟總量在長江經濟帶周邊8個城市中相對落后,旅游發展相對滯后。目前滁州市旅游業還沒有把特質鮮明的區域文化和自然景觀融為一體,實現文化體驗游;也沒有很好吸納南京等周邊發達地區的旅游輻射,實現旅游互補,完成旅游一體化。

總之,滁州旅游業目前主要仍是以觀光旅游為主,文化體驗旅游沒有得到充分開發,發展相對落后。滁州獨特的文化沒有充分融入到旅游業中,為區域旅游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因此需要加強文化內涵建設。

4 文化旅游圈建設內涵

4.1 構建多核文化旅游圈

文化旅游圈是在客觀形成的基礎上加以主觀規劃推動的產物,不僅是區域旅游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也是區域旅游活動的分布和文化旅游資源在一定空間配置的一種組織形式。作為一種特殊的旅游資源空間組織形式,依據一定區域文化“核”的多少和影響范圍,可將文化旅游圈分為單核輻射模式、雙核輻射模式、三角輻射模式、點軸輻射模式和網絡輻射的多核模式(圖1)。

圖1 文化旅游圈空間發展模式

在構建文化旅游圈時應以地域為基礎、交通為媒介、文化為核心、市場為導向空間機構的運作機制[15]。滁州地域廣闊,南北相距約180km,東西相距約260km;區域內文化資源豐富,但距離較遠,如所屬天長市的“中國傳統村落”龍崗村距西面定遠二龍回民自治鄉最短交通距離為180km,全椒的吳敬梓文化館距鳳陽明鼓樓相距約150km。滁州市行政區域是一個不規則的“圖釘型”,天長市位于滁州地區東部就像針頭插入江蘇境內。五大文化品牌除了醉翁文化和儒林文化所屬地相距較近(約20km)外,其他文化品牌所屬地兩兩之間相距都較遠,天長市的孝文化與鳳陽縣的明文化兩地相距約220km,最短交通時間需要3h左右。

為了更好地理解域內各個時間段所占區域面積大小的關系問題,本文以30min為分段點,將滁州地區文化旅游資源點的可達性劃分為不同的時間段,即0—30min、30—60min、60—90min、90—120min、120—150min、150—180min、180—210min等,利用ArcGIS分析軟件分析文化旅游資源點的可達性情況,生成可達性分布圖,結果見表1。

表1 滁州文化旅游資源點分布頻率與累計率

從表1可見,滁州市文化旅游資源比較分散,可達性差,60min累計到達率僅為26.74%,90min可達性只有45.03%,天長市龍崗傳統古村落可達性最差(需要200min)。因此,滁州市的文化旅游圈構建應適宜構建多核網絡化結構模式。在空間結構上,滁州市位于本地區的中間,滁城是滁州市政府所在地,是滁州地區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和文化中心,也是“醉翁文化”的所在地,且“醉翁文化”的品牌知名度要高于其他文化品牌。從旅游資源分布上看,滁州市的國家級旅游景區瑯琊山就坐落在滁城西側。滁城西南三公里處建有長城國際影視動漫旅游創意園,南面20km就到達了“2014最美中國”旅游目的全椒縣,這里是儒林文化和“走太平”民俗所在地,旅游景觀主要有吳敬梓紀念館、神山國家森林公園。向滁州市以東25km為國家級度假勝地白鷺島,再行100km就到了最東面的天長市,這里有國家級傳統村落龍崗村和風景秀麗的高郵湖、紅草地濕地公園,這里也因“孝文化”而聞名國內外。從滁城出發向北70km是火山巖地質公園女山湖,再向北20km就到達帝王之鄉鳳陽縣,這里是明文化的發祥地,也是“中國最具價值文化(遺產)旅游目的地城市”之一。此外,還有紅色旅游景點小崗村、天然溶洞韭山洞和地形詭異的狼巷迷谷。滁城向西40km到達國家級森林公園皇甫山,60km即為定遠縣二龍回民自治鄉。因此,結合滁州市的區位、文化影響力和基礎設施可將滁城作為構建滁州市文化旅游圈的核心,以醉翁文化為文化品牌,做大做強旅游業。在外圍可分別以天長、全椒、鳳陽為外圍核心,分別以“孝文化、儒林文化、明文化”和小崗村為代表的“紅色文化”等品牌文化為凝聚力。對外滁州市各核心區不僅要積極向外輻射提高影響力,也要主動吸納周邊發達地區旅游輻射形成的正溢出效應,對內各核心區加強聯系形成網絡狀互動結構,產生集聚效應。

4.2 外圍核心文化旅游圈構建

文化及其影響具有跨行政區域的特點,因此文化旅游的規劃發展需要不同區域間實現協作[16]。隨著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區域經濟受外部因素的影響越來越強[17]。因此,構建文化旅游圈時要打破行政區域的限制,充分考慮文化的輻射和旅游資源的互補。天長市地處滁州地區東部,素有“安徽東大門”的稱號,它三面分別與江蘇南京、揚州、淮安接壤或毗鄰。天長和揚州均屬于淮揚文化,如飲食、方言、傳統戲曲有許多相似之處,兩地約51km,通過揚天高速公路和312省道,最短交通時間不到1h。揚州市文化資源、旅游資源較豐富,旅游業較發達,與天長市具有一定的互補性。天長市距南京約75km,長深高速公路大大縮短了兩地距離。因此,構建天長市的文化旅游圈可考慮把揚州、南京等地納入進來,加大宣傳,加強合作,結合本地自然旅游資源,做大做強文化品牌,弘揚孝文化。

全椒縣處滁州地區南部,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層城市、皖江城市帶東向發展的橋頭堡。全椒縣歷史悠久,文化旅游資源、自然旅游資源豐富,區位優勢明顯。全椒東與南京接壤,距南京市約48km,南距馬鞍山約70km,西與合肥相接,通過合寧高速,兩地最短交通時間約1h,滬陜高速、京滬高鐵貫穿其境。因此,構建全椒文化旅游圈時要充分考慮接受南京、馬鞍山、合肥旅游的輻射,利用自身獨特的文化資源和自然旅游資源與周邊發達地區形成互補,利用自身交通優勢面向長三角地區,加大宣傳,吸引游客。

滁州地區西北部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鳳陽縣。這里不僅是明文化的發源地,也是我國新農村改革的發源地。鳳陽素有“中國花鼓之鄉、中國帝王之鄉、中國改革之鄉、中國曲藝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等美譽,目前遺留有明中都古皇城、明皇陵、鼓樓、龍興寺等大量歷史文化遺址。這些遺跡均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或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明中都古皇城遺址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這里自然環境優美,有國家級森林公園韭山和鬼斧神工的韭山洞、狼巷謎谷等。在行政轄區上,鳳陽雖然隸屬滁州市,但距滁州約120km,它與蚌埠市接壤,交通相距不到20km,距蚌埠市高鐵站約10km。通過鳳淮高速和合徐高速,鳳陽到合肥最短交通時間約為1.5h。因此,在構建鳳陽文化旅游圈時,應以滁州為核心,在向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基礎上面向皖北,結合自身的區位優勢將合肥、蚌埠、徐州等周邊城市囊括進來。

4.3 文化旅游群聚合力建設

滁州地區具有相似的文脈和地脈,文化相似性強。因此,在構建滁州文化旅游圈時要充分考慮區域文化的相似性,避免發生沖突,尋找向異性形成互補,最終形成共同的文化因子,推動滁州區域文化旅游的協同發展。在文化配置上,要充分發揮五大文化品牌優勢和非物質文化的異向性,政府搭臺把文化和自然景觀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景區和文化整合上,針對滁州自然景區和文化聚集區較分散的特點,應結合滁州區位優勢、文化品牌和基礎設施,在充分發揮滁城核心地位作用和“瑯琊山醉翁文化”品牌效應的基礎上,積極吸納長江經濟帶旅游輻射,加大宣傳,加強基礎設計建設,提升服務水平。在旅游圈內以滁城為核心,充分發揮天長、全椒、鳳陽等地的節點(外圍核心)作用,逐漸形成以滁城為核心,全椒—明光—鳳陽為中心軸,天長—來安、定遠為兩翼,依托公路、鐵路交通網絡為框架形成一個旅游整體。

5 結語

文化旅游圈構建是一個超越行政界線的空間資源配置行為,所以在構建滁州市文化旅游圈時不能僅僅局限于本地區的行政空間限制。滁州市文化旅游圈構建應以滁城為核心,天長、全椒、鳳陽為節點,囊括周邊發達地區,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最終形成網絡化的文化旅游圈模式,產生聚合力向外輻射。構建滁州市文化旅游圈一方面要加強自身內涵建設,提高旅游品味,增強旅游競爭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地處長三角經濟帶和合肥經濟圈獨特的“左右逢源”區位優勢,面向周邊城市,以鐵路、公路為紐帶,接受合肥、南京、上海等地的旅游輻射,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聯合周邊市縣提高自身旅游競爭力,促進區域旅游發展。

[1]楊銘鐸.構建黑龍江省旅游文化圈的戰略思考[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112-115.

[2]安世民.甘肅省旅游文化圈的構建[J].地方經濟,2008,(6)∶105-106.

[3]莊偉光,宋金芳.構筑廣佛旅游文化圈建設和諧社會[J].珠江經濟,20O6,(3)∶53-58.

[4]安世民,吳奇.甘肅省旅游競爭力評價體系實證研究[J].旅游經濟,2006,(6)∶83-86.

[5]馬勇,何蓮.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區域共生——卻沈業協調發展模式構建[J].湖北社會科學,2010,(l)∶69-72.

[6]熊宗仁.關于建立泛珠三角夜郎文化旅游圈的構想[J].貴州社會科學,2005,(6)∶84-87.

[7]張飛.基于資源整合理論的徽文化旅游圈構建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07,(9)∶114-116.

[8]石偉.論湘桂黔邊“侗族文化旅游圈”的構建[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3)∶466-469.

[9]吳忠軍,張瑾.粵桂湘瑤族文化旅游圈構建研究[J].賀州學院學報,20O9,25(3)∶105-109.

[10]滁州旅游網[EB/OL].http://www.ahczlyj.com.cn/zwdt/zxzx/2015-10-08/4923.html.

[11]滁州政府網[EB/OL].http://www.chuzhou.gov.cn/art/2016/2/26/art_28_159408.html.

[12]滁州旅游局網[EB/OL].http://www.czzwgk.gov.cn/openness/detail/content/5507ed365d21fbed629a31e2.html.

[13]安徽網[EB/OL].http://www.ahwang.cn/anhui/20150227/1411707.shtml.

[14]滁州市地方志編撰委員會辦公室.滁州年鑒[M].黃山:滁州市地方志編撰委員會,2015∶343-76.

[15]楊銘鐸.構建黑龍江省旅游文化圈的戰略思考[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112-115.

[16]侯兵,黃震方,陳肖靜,等.文化旅游區域協同發展的空間認知分異——以南京都市圈為例[J].旅游學刊,2013,(2)∶102-110.

[17]Grossman G,Helpman M E.Trade,Knowledge Spillovers,and Growth[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1,(35)∶517-526.

StudyonConstructionofMulti-coreCulturalTourismCircleofEastenAnhuiinChangjiangRiverDeltaEconomicZone

DU Yu-min
(Chuzhou City Vocational College,Chuzhou 239000,China)

Cultural tourism circle was not only the product of tourism economic development,but also the space configur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organization form of tourism economic activity,it was the product of effective combination between tourism and cultural circle.This paper proposed Chuzhou as the core,Quanjiao,Mingguang as the two wings,taking Quanjiao,Tianchang,Dingyuan as the outer peripheral nodes,accepting tourism radiation in the surrounding region,on the basis of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distribution of the east in Anhui Province,tourist structure,the analysis of district advantage,and formed the cultural tourism circle of the east in Anhui Provinc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the allocation of maximization of tourism benefit.Cultural tourism circle in the east of Anhui enhanced the aggregation force of Anhui Province,formed positive spoilover effect,and promoted the east Anhui tourism integrate into Changjiangc River Delta Economic Zone and Hefei Economic Circle,formed the integration of tourism economy,so as to achiev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Eastern Anhui.

Changjiang River Delta Economic Zone;cultural tourism circle;integration of tourism economy

10.3969/j.issn.1005-8141.2017.02.026

F592.3

A

1005-8141(2017)02-0253-04

2016-12-17;

2017-01-15

安徽省青年人才支持計劃項目;安徽省人文社科重點項目(編號:SK2015A715)階段性成果之一。

及通訊作者簡介:杜裕民(1976-),男,安徽省滁州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區域文化、文化旅游。

猜你喜歡
旅游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們一起“云旅游”
少兒科技(2022年4期)2022-04-14 23:48:10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誰遠誰近?
小A去旅游
好孩子畫報(2018年7期)2018-10-11 11:28:06
旅游
旅游的最后一天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海外英語(2013年8期)2013-11-22 09:16: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内射人妻无码色AV天堂| 亚洲精品老司机| 视频二区中文无码| 欧美日韩第三页| 亚洲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福利视频网址|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国模沟沟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伊| 91九色国产在线| 美女扒开下面流白浆在线试听| 久久精品嫩草研究院| 亚洲福利网址| 日本一本在线视频| h网址在线观看| 97成人在线视频| 蜜芽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毛片卡一卡二| 狠狠综合久久久久综| 亚洲91精品视频| 久草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白浆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观看人成激情视频| 日韩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欧美色伊人| 国产综合另类小说色区色噜噜| 欧美成人午夜影院| 亚洲另类第一页| 91青草视频| 久久综合婷婷|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 高潮爽到爆的喷水女主播视频|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少妇| 精品伊人久久久香线蕉|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 无码一区18禁| 国产玖玖玖精品视频| 成人韩免费网站| 午夜精品国产自在|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电影| 乱系列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亚洲开心婷婷中文字幕|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亚洲熟女偷拍| 福利一区在线| 国产精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本中文综合在线|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免费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国产靠逼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视频二区| 四虎永久免费网站| 国产农村1级毛片| 亚洲视频a| 国模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激情在线视频| a天堂视频| 色偷偷男人的天堂亚洲av|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三区五区| 成人免费黄色小视频| 日韩大乳视频中文字幕 | 亚洲视频一区| 就去吻亚洲精品国产欧美| 免费无码网站| 国内精品91| 中文字幕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视频| 9999在线视频| AV无码无在线观看免费| 91探花国产综合在线精品|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看|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 中文字幕乱码二三区免费| 日本伊人色综合网| 亚洲九九视频| 91美女视频在线|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 婷婷色中文|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