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蘭
摘 要: 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給語文賞識教育課堂教學改革注入了新的血液,為改變傳統的注重認識、灌輸、封閉的語文賞識教育課堂教學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為建立在課堂上培養學生聽、說、讀、寫四種能力并舉的教學模式奠定了基礎,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了語文賞識教育教學形式的多樣化,為語文賞識教育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
關鍵詞: 信息技術 語文教學 賞識教育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信息技術已走進我們的教學生活。利用先進的電腦技術使一節原本枯燥的課變得生動形象,它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積極調動學生的情感,快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語文賞識教育課堂教學效果。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在運用賞識教育的時候越來越藝術,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精彩,學生越來越愛語文課。運用信息技術上課時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比以前積極了,語文成績自然而然提高了,綜合素養也提高了。學生下課后依然沉浸在信息技術賞識教育中,學習積極性高了。
只要將新媒體新技術運用到語文課堂賞識教育中,學生學習就是一種精神的洗禮,一種快樂的享受,一種心與心的交流與對話。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在賞識教育中提升了。運用信息技術上好語文賞識教育課,在教學雙邊互動中,實現了真正的教學相長。作為一名教師,我就如何高效運用信息技術上好語文賞識教育課,談談想法:
一、合理設計教學環節,完善課堂教學結構,強化語文賞識教育效果。
(一)運用信息技術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好的導語像磁石,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好的導語是電光火石,能給學生以啟迪,催人奮進?!皩搿惫ぷ髯龊昧耍麄€課堂就成功了一半。
1.視頻激趣出彩。在語文課本中,有些優秀的作品遠離時代,學生理解起來難度大,對一些外國作品學生更缺乏必要的知識儲備。如教《生死攸關的燭光》時,背景是普法戰爭時代,學生不知道背景就難以深入理解課文。這時候放一段視頻,就可以直觀地把學生帶入情境,理解課文就容易多了。
2.音樂播放導入。在學習《家園的呼喚》一文時,我先播放《愛的呼喚》組樂,配以環保圖片,以強烈的氛圍感染學生,渲染課堂氣氛,從而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學生們表現出極濃厚的興趣,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很容易就進入了課文。
(二)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增強教學直觀性,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信息技術教學手段的運用,有助于增強教學直觀性,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在上《馬》這節課時,我先帶領學生從寫作方法、角度分析了馬圖,在信息技術上以表格的形式呈現,讓學生分析幾幅畫面,這樣學生能更直觀地比較這幾幅圖在寫作方法、角度上的不同之處,便于日后復習鞏固。
(三)運用信息技術可以擴大課堂教學容量,滿足各層次學生的需求。借助信息技術手段,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情趣,而且增大了課堂教學容量,利用信息技術,可以適時地補充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圖文資料,隨時展現在課堂上。這樣就大大拓展了課堂教學的空間,加大了課堂教學的容量,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識,視不同的需求獲得認知的滿足,課堂濃度大了,學生學得輕松了,強化了教學效果。
(四)運用信息技術可以總結歸納,拓展延伸。學習的最高境界是學習致用,學會遷移。在一節課即將結束的時候,要給學生留下回味的東西,讓他們真正體驗到語文賞識教育的魅力??梢越柚畔⒓夹g開闊學生的視野,還可以拋磚引玉,給學生展示好詞好句好的段落,以及本節課學到的新的寫作手法,并讓學生自己動手寫寫,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二、運用信息技術可以高效進行知識板塊學習。
(一)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寫作課指導,錦上添花。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有了興趣,產生了寫作欲望,就能用心作文,從而強化作文教學效果。如以親情為話題寫一篇作文。這篇作文比較好寫,但學生容易寫空話、套話,或者寫一些司空見慣的題材。為此,我先播放一曲《感恩的心》,那凄婉動人的音樂強烈地沖擊著學生的感官,長輩們平時對他們關愛的細節也都一一地展現出來。學生的寫作欲望被激發,完全進入角色,紛紛拿起筆,將愛盡情地寫出來。
(二)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朗讀課題提問指導,培養興趣。在課堂教學中,當學生回答或提出問題出現錯誤時,我會首先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表揚他們發言、提問的勇氣。再換個角度積極對待學生的錯誤,感謝勇敢發言的學生為我們提供了可供研究探索的錯例,鼓勵全體學生繼續積極思考,從錯誤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解決問題。長此以往,學生就會漸漸消除緊張焦慮的心理,在課堂上大膽提問,以更積極的心態面對問題和困難。學生敢于提問、樂于提問,并不等于就能提出問題,善于提出問題。如何使學生善于發現并提出問題?“授人以魚,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漁,則終生受用”,要使學生善問,必須“教以漁”。課堂上,有的同學提出問題抓不到要領,提的問題簡單或沒有價值,這就需要教師指導,也就是教給學生提問的方法,如觀察法、比較法、分析綜合法、判斷推理法、猜測法等,讓學生知道如何著手提問。教給學生提問的方法,使學生善于提出問題,促使學生在提問中進步,在提問中提高,在提問中獲取新知,在提問中發展自我、不斷成長。學生大膽提問,標新立異,勇于創新,不斷提出新問題,提問興趣得到培養,更樂于提出問題。
(三)運用信息技術進行知識點復習,事半功倍。在復習課上,我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出示相關復習知識的多種鏈接,將它們列為圖表的形式,在這上面顯示一些相關的比較內容,有助于學生獲得直觀的理解,并加強記憶。例如如何賞析句子,就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把賞析句子的方法、答題格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進行比較復習,加深印象,達到最佳的復習記憶效果。又如,教師講課時總結和回顧舊知識,講解例文、例題等,教師都可使用提前制作的信息技術課件,快速呈現在學生面前,節省了許多課堂學習的時間。
(四)運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根據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直觀演示看畫面,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收到記得快、記得牢的效果。字的音、形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里。
一年級孩子好玩,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在課堂教學中適時地、有選擇地設計各種與生字聯系起來的游戲,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1)小貓釣魚。畫面上一只小貓在釣魚,水中小魚在游來游去,每條魚身上有一個生字。釣上一條魚,指定一個學生讀字。讀對了,魚會安然地進水桶。反之,魚就溜回水中。(2)打氣球。氣球飛起來了,每個氣球上有一個生字。請一個學生起來讀,讀對了,氣球就會爆炸,生字掉下來,掉一個生字得10分,十個讀對就100分。也可以全班練習,游戲開始,學生在自己的電腦上操作,結束后,教師用大屏幕展示同學的學習情況。在這類游戲過程中,學生通過識字游戲、猜一猜等活動,不時產生新鮮感,增強了識字欲望,充分激發了識字興趣。
(五)運用信息技術,拓寬學生的識字空間。利用多媒體識字,能幫助學生盡早學會識字方法,解決識字教學中最基礎、最難突破、最重要的部分。為了使學生掌握字的結構,制作課件時要充分顯示漢字的構字規律,在教學中很好地體現形聲字的特征。
總之,信息技術進入課堂以后,為學生設計了一種開放性的活動,營造了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消除了他們的厭學情緒,使他們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充分滿足了他們的求知欲,提高了學習效率,提升了賞識教育的技巧。
參考文獻:
[1]閻立欽,主編.語文賞識教育教育學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張行濤,郭東歧,主編.新世紀教師素養[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易葵向.淺析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在中學語文賞識教育課程中的運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