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盈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 100044)
優質護理在老年膝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效果
孟 盈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 100044)
目的:探討優質護理在老年膝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在某院進行膝關節置換術的70例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這些患者平均分為YZ組和CG組。在進行手術期間,對CG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對YZ組患者進行優質護理。護理結束后,比較兩組患者接受護理的效果。結果:進行護理后,在YZ組中,中度、重度焦慮患者所占的比例均低于CG組,輕度焦慮患者所占的比例高于CG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YZ組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率高于CG組患者,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CG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對進行膝關節置換術的老年患者實施優質護理的效果較為理想。
優質護理;膝關節置換術;老年患者
進行膝關節置換術對老年患者身體的傷害較大,手術的風險較高,患者會出現較多的術后并發癥[1]。優質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2]。此護理方法是以患者為中心,可有效地保證患者獲得整體性與系統性的護理。為了進一步探討優質護理在老年膝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效果,筆者進行了本次研究。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在我院進行膝關節置換術的70例老年患者,其收治的時間為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將這些患者平均分為YZ組和CG組。在YZ組中,有男14例,女21例。其年齡為61~75歲,平均年齡為(65.24±1.32)歲。在CG組中,有男16例,女19例;其年齡為58~73歲,平均年齡為(64.18±1.0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CG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包括:入院宣教、對手術前后的注意事項進行口頭講解、對患者進行排便指導、遵醫囑為其使用止痛藥進行治療等。對YZ組患者進行優質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是:1)在進行手術前,護理人員為患者介紹病區的環境和病房的設施,以消除其緊張感和陌生感。護理人員與患者進行溝通,對其進行心理疏導。2)護理人員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的患病史、非甾體類抗炎藥物和激素的使用史,評估其膝關節病變的程度。此外,護理人員協助患者進行術前的各項常規檢查,做好術前的準備工作。在進行手術的前1天,護理人員遵醫囑為患者使用抗凝藥進行治療。3)進行手術后,護理人員仔細觀察患者的敷料是否出現滲血及其引流液的顏色、性質、量,防止引流管受壓、堵塞。護理人員保持患者切口敷料的清潔、干燥,定時為其更換敷料,并遵醫囑為其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4)護理人員為患者取合適的體位,在其患側膝關節的下面墊上一個軟枕,使其患肢保持中立位。同時,仔細觀察患者患肢皮膚的顏色、溫度、足背動脈的搏動情況。5)在術后6 h,護理人員鼓勵患者多食用纖維素含量較高的食物,多飲水,以預防便秘的發生。護理人員告知患者家屬多為患者翻身,經常為其按摩受壓的部位,以防其受壓部位出現壓瘡。對于術后疼痛癥狀較輕的患者,護理人員可指導其通過聽音樂、與人聊天等方式分散注意力。對于術后疼痛癥狀較嚴重的患者,護理人員應遵醫囑為其將鎮痛藥放到自控泵中進行鎮痛。6)在術后的第2天,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患肢肌肉的等長收縮訓練和患肢踝關節的背伸訓練。在術后的3~5天,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患肢膝關節的屈曲訓練。同時指導患者將患肢抬高,在空中停留數秒,訓練的強度以患者不感到疲勞為宜。在術后的第7天,護理人員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指導其使用步行器進行站立訓練。根據患者身體的恢復情況指導其使用步行器或拐杖進行行走訓練。護理人員告知患者在進行行走訓練時應讓健側下肢在前、患側下肢在后。
觀察、統計兩組患者焦慮情緒的程度、對護理的滿意度及術后并發癥(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壓瘡)的發生率。
1)使用SAS量表評定兩組患者焦慮情緒的程度。輕度焦慮:SAS評分為50~59分。中度焦慮:SAS評分為60~69分。重度焦慮:SAS評分在70分以上。2)用護理滿意度評定量表評估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其中包括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三個選項。總滿意率=(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使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進行護理后,在YZ組中,中度、重度焦慮患者所占的比例均低于CG組,輕度焦慮患者所占的比例高于CG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YZ組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率高于CG組患者,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CG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詳情見表1、表2、表3。

表1 兩組患者焦慮程度的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表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膝關節置換術是臨床上治療各種類型膝關節炎的常用手段。進行此手術的患者多為老年人。研究發現,對進行膝關節置換術的老年患者實施科學、有效的護理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促進其術后膝關節功能的恢復[3-4]。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進行膝關節置換術的老年患者實施優質護理的效果較為理想。
[1]龔曉華.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人工關節置換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河南醫學研究, 2015,24(12):156-157.
[2]許嫻.優質護理在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中的應用與效果評價[J].醫藥前沿,2016, 6(16):265-266.
[3]康麗,張曉紅.優質護理對術后患者發生壓瘡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47):177.
[4]展紅艷.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骨科人工關節置換患者護理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飲食保健, 2016,3(7):182-183.
R743
B
2095-7629-(2017)13-01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