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建平,章敏,羅艷霞
(南昌市洪都中醫院,江西 南昌 330008)
改良切擴術治療慢性肛裂40例臨床報道
諶建平,章敏,羅艷霞
(南昌市洪都中醫院,江西 南昌 330008)
目的 觀察改良切擴術對慢性肛裂治療的臨床療效。方法 采用隨機、平行、對照的原則,將80例肛裂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患者采用改良切擴術,即在將原裂口切除的基礎上將切口側向延長,形成旁正中切口,切斷部分內括約肌,并擴張肛管,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肛裂切除+內括約肌切斷術治療,觀察兩組患者主要癥狀改善情況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愈合時間短于對照組,觀察組愈合時間(21.3±4.5),對照組愈合時間(25.9±6.5)d(P<0.05),觀察組術后無“鎖眼”樣畸形愈合。兩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有效率、術后疼痛評分及肛門功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改良切擴術治療慢性肛裂臨床療效確切,能縮短愈合時間,效果優于傳統的肛裂切除+內括約肌切斷術。
改良切擴術;慢性肛裂;臨床報道
肛裂是肛管齒狀線以下皮膚全層縱向裂開或形成梭形的急、慢性缺血性潰瘍,是一種常見的外科疾病,其方向與肛管縱軸平行。肛裂絕大多數發生于肛管后正中,與括約肌結構及該部位的血液供應相關,主要表現是肛門周期性疼痛、大便帶血和大便困難。肛裂病因比較復雜,通常認為與多種因素有關,最常見的原因考慮為便秘。男女發病率無明顯差異[1],臨床病理改變是肛門內括約肌的痙攣和纖維化。急性肛裂保守治療效果良好,慢性肛裂(即陳舊性肛裂,下同)通常需要手術治療。手術機理為解除內括約肌痙攣,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使創面愈合。本研究采用改良切擴術治療慢性肛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2年7月~2016年6月的本院肛腸科80例住院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40例。其中觀察組中男17例,女23例;年齡18~62歲,平均(36.9±6.7)歲;對照組中男19例,女21例;年齡20~59歲,平均(39.2±9.1)歲。兩組病例年齡、性別、病程等經統計學分析,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符合肛裂的診斷及分期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屬于二、三期肛裂,病程半年以上;年齡18~65歲。排除標準:合并其他肛腸病者;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血液病、糖尿病者;孕婦和哺乳期婦女;精神病患者。
1.2 方法
1.2.1 術前準備 ①完善入院相關檢查,如三大常規、肝腎功能、免疫全套、凝血功能、心電圖、胸片等,排除手術相關禁忌證;②術前2小時行清潔灌腸。術前半小時行耳穴埋針。
1.2.2 手術方法 所有患者均以側臥位,常規消毒鋪巾,局部麻醉,充分暴露肛門。
觀察組:采用肛裂改良切擴術,用手術刀將肛裂病變組織(瘢痕、前哨痔等)切除,并將切口向一側斜行延長1~2 cm,比如創面位于截石位6點,那么切口盡量偏向5點或7點,并向5點或7點斜行延長切口,然后在創面延長切口的一側再用血管鉗在肌間溝處挑出內括約肌,用剪刀剪斷1/2~2/3,再擴肛使之能容納4指,修剪創面呈“丫形,使引流通暢,切口內放置凡士林紗條,塔形紗布加壓包扎固定。
對照組:采用傳統肛裂切除+內括約肌切斷術,用手術刀將肛裂病變組織(瘢痕、前哨痔等)全部切除,并切斷部分內括約肌及外括約肌皮下部,修剪創面呈“丫形,使引流通暢,切口內放置凡士林紗條,塔形紗布加壓包扎固定。
1.2.3 術后處理 兩組患者術后處理一樣,均無需禁食,適當運用抗生素,予止痛等對癥支持治療,控制排便1天,便后中藥熏洗坐浴,然后常規更換敷料,換藥至切口愈合。
1.3 療效觀察指標 ①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及切口愈合時間;②觀察術后1、3、5天疼痛評分,采用視覺模擬疼痛評分:根據視覺模擬疼痛表指導患者評分,以感覺無痛為0分,感覺最痛為10分;③愈合后肛門功能,有無畸形愈合;④有效率,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治愈:癥狀消失,裂口愈合;好轉:癥狀改善,裂口或創面縮小;未愈:癥狀無改善,裂口無變化。有效率=(治愈+好轉)/(治愈+好轉+未愈)×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c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愈合時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提示改良切除術能促進創面愈合,縮短愈合時間。觀察組治愈31例,好轉4例,有效率87.5%,對照組治愈30例,好轉4例,有效率85.0%,有效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無鎖眼畸形,對照組鎖眼畸形2例。兩組術后疼痛評分及肛門功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肛裂是肛管缺血性潰瘍,慢性期反復發作,難以愈合。潰瘍位于肛緣和齒線之間,好發于肛管的后正中線,有時也可以在前正中線,少數見多位置發生。臨床中常表現為規律性疼痛、便秘、出血等癥狀,可伴肛門瘙癢、分泌物、腹瀉等。目前臨床上認為肛裂是各種原因導致內括約肌痙攣,致使局部肛管缺血,導致潰瘍發生或者使潰瘍難以愈合,故“切斷內括約肌是根治肛裂必不可少的條件”[3],有報道將內括約肌切斷術是治療慢性肛裂金標準手術方式[4],其治療機理即為松解內括約肌痙攣,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愈合。此種方法在臨床上應用廣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7]。

表1 兩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愈合時間、有效率、畸形愈合比較(x±s)
經典原位切除潰瘍并切斷部分括約肌的術式雖然療效不錯,但易導致切口愈合緩慢甚則切口不能愈合,再次形成潰瘍。內括約肌側切術療效也很好,但造成重復切口,增加患者痛苦。臨床上有不少醫生在傳統的術式上加以改進,產生了多種改良術式[8-10]。我們采用改良切擴術治療慢性肛裂也取得良好的效果,避免了經典手術方式的不足,術后痙攣的內括約肌得以松弛,保留部分有內括約肌,避免肛門功能下降。該術式手術過程簡單,操作容易掌握,值得推廣。
[1] 包耀喜.肛裂患者復發因素分析[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0(12):98-99.
[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6.
[3] 汪建平.肛管良性疾病外科治療的現狀與展望[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7,27(6):428-430.
[4] 王振宜.開放式和閉合式側方內括約肌切開術治療原發性肛裂的前瞻性隨機對照實驗研究[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4,24(12):726.
[5] 陳瑞波.肛裂切除并內括約肌切斷術治療慢性肛裂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6,18(11):60-61.
[6] 盧生海,楊發茂.對于慢性肛裂手術的治療分析[J].醫藥前沿,2017,7(8):203-204.
[7] 孟紅印.肛裂切除術與縱切橫縫術治療肛裂臨床對比觀察[J].當代醫學,2016,22(15):63-64.
[8] 來麗霞,李昕,馬凰富,等.肛裂切除松解術治療肛裂180例臨床觀察[J].中日友好醫院學報,2017,31(1):14-17.
[9] 張永濤,連君香.肛裂切除+閉式括約肌松解術治療肛裂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6,22(7):96-97.
[10]陳越,倪志海.改良縱切橫縫內括約肌切斷術治療慢性肛裂的臨床體會[J].當代醫學,2010,16(28):46-47.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