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琴+任一昊



摘要:汝窯瓷器現代燒制技藝是根據傳統汝窯燒制的基礎上做文章。根據文獻資料記載,以及我參觀臺北和故宮博物館,結合我們汝州當地的考古出的瓷片(窯址出土標本)、在河南省考古研究內存放的標本所見、以及用出土的標本做化學元素分析。以及本地的原礦原料的。常規和微量元素分析的數據做胎和釉料的分析。根據胎和釉的化學成份以及計算方法來統計現代燒成的升溫曲線。因此來研究健康汝窯瓷器的古代燒成方法和現代燒成方法。基本上比較成功的研究了健康汝窯燒制技藝。把所研究的方法陳述一下我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健康汝窯的原材料配方的調制;燒成的曲線;汝窯的釉色和原料
汝窯被譽為宋代五大名窯之首,汝瓷以其“雨過天晴云破處”的天青色讓被譽為藝術家皇帝宋徽宗趙佶為之傾倒,其藝術性和科技性達到了中國古代瓷器燒制的新高度,而汝瓷的綠色健康功效更是千年來在民間廣為流傳。
根據相關文獻資料記載盛飯“三日不餿”。在多年對汝窯瓷器的愛好中,我收集了有相關宋代汝瓷標本和殘器產品。我曾經做過實驗,確實有這種神奇效果。宋代汝窯瓷器 是專供皇家御用的天青色,不是外在天青美,而且主要是內在美,盛飯“三日不餿”的綠色健康功效才是更重要。
一、健康汝窯瓷器胎的研究
1、健康汝窯瓷器胎的化學組成
基于我從事陶瓷三十多年的原材料研究,我把健康汝窯瓷器胎的選料以及胎的化學成份做一下介紹。
根據宋代汝窯的化學組成(出土的胎片)來選擇現代原料,把現代原料做以下分析,做對比實驗后,選擇和宋代汝窯化學成份接近的原料做配方的調整試驗。而且要經過煅燒后的物理變化來決定原料的調配數量。
汝窯胎片燒成溫度計算
根據經驗計算t耐
根據經驗t燒結
根據文獻記載和我多年來收集的胎片來看,古代胎片呈香灰色、灰白色、微紅色。而且胎的燒成吸水率比較高,做過吸水率試驗,胎的含水率在20%左右且胎的致密度不好,與過去生產工藝有關,而且胎質疏松,部分斷面還有小氣孔,從胎的斷面看燒結溫度,胎的配料應該是高AL2O3低Sio2,胎的燒結溫度應在1200℃——1260℃.所以古代的瓷片標本大部分是生燒的。
2、健康汝窯胎的各種原料化學組成和研究
本地原料的幾種未燒前的原礦和燒后的物理變化,見下圖。
健康汝窯原礦料的常規分析如下圖:
表3 湖南輕工陶瓷研究所分析
根據以上原料的化學成份分析以及在煅燒中產生的物理變化,調整胎料的配方,經過多次試驗試燒過程對比,現在的胎料的化學分析如下:
現代汝窯胎燒結溫度計算理論
根據經驗計算T耐火度。
根據經驗計算T燒結度
根據理論公式計算的耐火度和燒結溫度,此配方的理論溫度在1300℃——1700℃,所以現在的胎耐火度好,與現在的生產工藝有關。現在的胎是香灰胎,胎質致密度 好,瓷化程度好,吸水率在1%以下更適合做實用器具。但在宋代瓷器中的作品:大部分是碗盤碟類產品,也是實用器具。因為盛飯“三日不餿”,大部分是皇室用的實用器。
宋代胎土主要加工是石碾和捶打、陳腐、揉練,所以胎質疏松。
現代胎土加工風化、球磨、擠泥、陳腐,練泥在陳腐才用,所以現代的胎比較致密。
但整體來說,現代的汝窯胎質細膩,生產工藝可以說超過古代的方法,更適合現代人的生活。
二、健康汝窯瓷器釉原料的化學組成及研究工藝
1、古代汝窯釉的化學組成
在文獻記載,“汝窯釉內有瑪瑙,唯供御檢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根據古代瓷器(瓷片)標本釉做過分析,經河南考古研究院對天青釉瓷片標本進行常規分析。
根據釉的熔融溫度經驗公式計算T熔
古代天青釉在還原氣氛中的熔融溫度是1263℃,這是理論數值。
2、本地的釉用原料的幾種原礦圖表和燒后的物理化學變化圖表如表6
這些原礦料的成份在釉中起的作用
Na2o能降低釉的成熟溫度、粘度、彈性和硬度,縮小熔融范圍,增大膨脹系數和透明度。
K2o能顯著改善釉的光澤,提高釉的膨脹系數,降低粘度,增大熔融范圍。
Cao.能增加坯釉的合力,增加釉的強度,硬度和光澤度,降低膨脹系數。
Mgo.在低溫釉中能增加釉的難熔性,在高溫中他是溶劑,有利于改善釉的硬度和彈性。
Al2o3。提高釉的化學穩定性,彈性系數和粘度,改善其機械強度。降低膨脹系數。
Sio2。是釉中玻動相的主要成份。
根據原礦料的化學成份和在高溫中的物理化學變化調整釉料的配比。在不斷的實驗調整中,找出合理的配比。在多項實驗的對比中,和古代釉料的化學成份分析基本上調配一致,下面是我的仿汝瓷的化學成份組成(單位%)
鉀長石30÷106*100 = 28.32%
栗灰 3÷106*100 = 2.83%
黃金土 5÷106*100 = 4.71%
瑪瑙 8÷106*100 = 7.55%
高嶺土 5÷106*100 = 4.72%
青長石 30÷106*100 = 28.30%
H 2÷106*100 = 1.89%
鈉長石 20÷106*100 = 18.87%
骨灰 3÷106*100 = 2.83%
根據所算的理論值和實踐中對比。這個釉在高溫燒成中的變化非常奇妙,宋代汝瓷(古瓷片)經過試燒,他的溫度在1200—1230℃之間,現在燒制的汝窯瓷器溫度在1230—1280℃之間,主要是現代釉料球磨工藝比古代先進。是濕發球磨細度均勻。
4.從這些坯和釉的計算公式和現實實驗中得到以下幾點。
三、汝窯胎和釉色工藝的研究
配制的汝窯釉色是經過兩次燒成,兩次窯變形成的天青色。
第一次燒成的溫度是900℃,這時的坯胎有強度,因為我們原礦釉都是石質料,如果不素燒的胎是掛不住釉的,所以必須素燒后才能上釉。
上釉后的胎入窯燒成,根據釉的升溫曲線,來完成天青釉的燒制過程,在燒成中我們的天青釉產生的物理變化是二次窯變,為什么叫二次窯變,當我們的在高溫形成釉的結晶體時,從火照上觀察整窯里的產品,熟不熟才能決定停火。火照上出現很多氣泡說明窯里產品熟了,這時候的火照是豆綠色,關火拉開閘板,從下面觀火孔看窯里產品從豆綠色慢慢的在變化,粉青淺天青到天青色,這種色是復合色,綠中有蘭,蘭中有綠,變成美麗的天青色。
四、汝窯瓷的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工藝研究
文章開頭說了,在宋代皇室在用這些器皿,而且在重大活動中才用,說明在宋代已很珍貴,但皇帝不是光看天青釉的外在美,重要的是內在美比外在美更重要。盛飯“三日不餿”,讓皇帝想到造龍床可以健康長壽,從這些故事中我們得到了啟發。用宋代汝窯殘器做對比,確實不一樣,品茶有回甘,而且茶味比較好,易入口,易吸收。在多次實驗對比中,我們的健康汝窯瓷器可以和宋代汝窯瓷器比美。
用我們現代燒的汝窯瓷器喝茶品酒,確實不一樣,酒的味道綿柔這已經獲得眾多專家學者和廣大消費者的交口稱贊。
這些功效的取得得益于我們選擇的原礦石料非常講究。我們選擇經過在深山里采的礦石,天然含有豐富的礦物元素,經過我們做化學分析和煅燒的物理變化,在調制配方中多種原料中的微量元素經過混合搭配,使得取材取得理想的效果。
在我們精選材料和合理的工藝及燒成中的兩次燒成、兩次窯變而產生的變化,才會出現這種神奇的功效。這使得我們的現代汝瓷作品不但取得了外在美,且達到了內在美,實現了綠色健康的功效,為廣大消費者所青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