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潤芝

作為2006年5月20日第一批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的剪紙來說,它本身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樂觀的發展前景。
今天,在加快轉變資源體系發展模式、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推進剪紙藝術產業大力發展的同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調整剪紙藝術產業結構,適時、實事的將產業化推向更高境界,實現其高性價比已成為剪紙藝術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
中國的民間剪紙作為中國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它歷史悠久,風格獨特,深受國內外人士所喜愛。近年來,隨著中華傳統文化的興起以及國家文化戰略的制定,剪紙藝術順勢的發展成為一種新型的文化產業,這種文化產業的形成也代表了我們剪紙藝術的價值取向的有所轉變。如今的剪紙人已不再只是是白發蒼蒼的婆婆,社會的廣泛參與使得這項傳統技藝迸發出新的生機。一幅幅或稚拙,或精細但無不充滿情趣的剪紙作品被創作出來;剪紙,也不單是人們祈求豐衣足食、人丁興旺、健康長壽、萬事如意,裝載這種樸素的對美滿幸福生活的渴求和愿望。在今天加快轉變資源體系發展模式、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推進剪紙藝術產業大力發展的同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調整剪紙藝術產業結構,適時、實事的將產業化推向更高境界,實現其的高性價比已成為剪紙藝術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
剪紙藝術的產業化發展涵蓋兩方面的問題,一者就是它的性價比,另一者則是區域文化特所反映出的差異現象。所謂性價比,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產品性能,產品價格比。產品性能越好,價格越低,其性價比越高其產品越好。又或者有的時候便宜的東西盡管質量、性能沒有貴的好,但是因為價格便宜,性價比還是說得過去的。也就是說,用單位金錢換到的性能,以這個來進行比較,判斷同類商品不同種類之間的好壞,優劣。達到一個最優秀的比例,就是一個好產品。就剪紙藝術產業而言,我們可以打比方為一幅作品,她的內容新穎、思路表達清晰、做工精細等等,讓人們很有對美的共鳴,大家都很欣賞它,而它的價格還很合理,那它的性價比就不錯。我認為但凡一個產業想要發展長遠,得到廣泛肯定的認可,其性價比是很關鍵的。這就要求我們對各種表現形式做到認真仔細。民間剪紙的表現語言不是簡單的平鋪直敘,而是托物寄語。借用那些約定成俗的觀念化形象或記憶來寄托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吉祥幸福的祈盼。種種質樸的怪誕而又包含率真至美的剪紙造型,來源于原始的視覺思維方式和民間審美觀念;來自于中國的本原哲學和世界觀,更具有感人的藝術魅力。
剪紙藝術的產業化發展也說明了剪紙藝術越來越生活化、大眾化,它由少數人的生活走進多數人的世界當中,并且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裝點之一,有如戀人間必備的情調一般,時刻讓人感到新鮮還優美。民間剪紙飽含了充滿民俗、信仰、哲學的主題,從主觀的想象出發,使得剪紙的形象隨心所欲,而描繪內心物象離不開夸張的藝術語言。它善于把多種物象組合在一起,并產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結果。無論用一個或多個形象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構象”、“靜中生動”、“虛實相生”,而不是根據客觀的自然形態來造型,同時,又善于用比興的手法創造出來多種吉祥物,把約定成俗的形象組合起來表達自己的心理。追求吉祥的喻意成為意象組合的最終目的之一。當前很多商家堅持弘揚剪紙藝術產業化為發展前提,以中國傳統的窗花或剪紙圖案為設計理念,將中國五千年文化文明產生秦磚、漢瓦、青瓷、國粹、圖騰、寓意、民俗、皮影等以剪紙再生藝術手法,與現在流行T恤、新材料相融。不斷的開發具有時代元素的剪紙系列產品。以國內國際貿易市場為依托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一些廠家在剪紙服裝在剪紙中國風T恤基礎上,推出剪紙服飾的情侶衫、民俗風襯衫、抽象藝術T恤、肖像影像T恤等剪紙服飾,將剪紙藝術與流行服飾合力并產業化、時尚化、藝術化、個性化產品,同樣的達到了產品的個性與品質一致完美。不僅擴大了剪紙的產業化之路,還提高了剪紙的藝術欣賞范圍。從而在全新的理念上定義現代剪紙市場化之路。在原有的中國風的原創民族藝術的博大之間還留轉了它的的專利性,很有商業價值。
另外,由于旅游業的發展,使得商業化的東西會迅速的工業化生產,所以一些剪紙作品的價格在逐漸的下跌。今天的現狀就是,一旦發現這是一個發家致富的道路就會有村里的大大小小跟師傅學習。小的跟時代走的緊密,他們會發現有了美術基礎后學起來會更容易,于是就學習西方的美術基礎,再批量的制作,最后會在一夜間做出來一車皮民族藝術。所以我們產業化發展的目的是將我們的剪紙藝術推向世界,讓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它愛護它而不是造次。
關于區域文化特色所反映出的差異現象,我們說到剪紙一般包括窗花、門箋、墻花、燈花、喜花、頂盆花等等。隨著地域的不同其剪紙的表現手法不同,但由于區域位置的變遷和人們之間的相互往來和溝通,剪紙作品的藝術手法還有所銜接。另外剪紙也是一種民俗藝術,它的產生和流傳同農村的節令風俗有著密切的關系。例如窗花、門箋、燈花,便是在春節或元宵節時貼掛的。在北方的農村,過年時,窗上新糊了雪白的窗紙,上面貼上紅紅綠綠的窗花,門頂、窗前,貼上門箋,元宵節夜晚的燈籠上貼上燈花,把新年的氣氛造得濃濃的。喜花是結婚時作為對新房的布置,張貼在室內,家具和器物上。墻花和頂棚花是布置房間時分別貼在墻上和屋頂上的。總之,它們大都是用作布置環境,增強節慶氣氛,貼在庭院、居室或器具上的。盡管由于地域的因素不可能每個不同背景下的剪紙作品都會受到人們的喜愛但至少我們可以有眾多口味的藝術氣息供大家精挑細選慢慢品酌這也是值得欣慰之處。所以剪紙在給人以一種鏤空的藝術感官的同時,在視覺上也帶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剪紙作為中國最普及的民間傳統裝飾藝術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見、適應面廣而普遍受歡迎;更因它最適合農村婦女閑暇制作,既可作實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國各地都能見到剪紙,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風格流派。它不僅表現了群眾的審美愛好,并蘊含著民族的社會深層心理,也是中國最具特色的民間藝術之一。在全面、美化、吉祥的表現基礎上,同時她用自己特定的表現語言,傳達出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本質。產業化的推進也帶給傳統的剪紙手工藝者新的契機,人們開始由單純的捏來玩耍,興趣所致的貼窗花,變成了現代窗花的批量生產,無形之中更加活躍了人們的生活氣息隨之而來的還有一筆筆不小的收入可貼補家用。也使得愈來愈多的人開始了解并知道剪紙,更被其奇妙的藝術技藝所感染,開始琢磨并享受著這一切。endprint
中國民間剪紙手工藝術,猶如一株常春藤,古老而長青,它特有的普及性、實用性、審美性成為了符合民眾心理需要的象征意義。杜甫《彭衙行》詩中有“暖湯灌我足,剪紙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紙招魂的風俗當時就已流傳民間;還有李商隱的“樓金做勝傳荊俗,剪彩為人起晉風”等等。可見剪紙藝術的獨特表現是于二維空間觀念基礎上實現。剪紙創作者發揮了其至真至純的藝術天性,打破客觀世界的束縛,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的表現其心中的藝術客體。
民間剪紙的這種構圖思維不受生活慣例、題材內容的局限,很隨性的將若干形象創造性的組織起來,使之產生連貫、對比、襯托的作用。這種平面化取物的表現手法,增強了剪紙的主觀性、時空性、立體性、全面性,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追求造型的完整。求全的心理是所有這些的根本,在民間剪紙中,被剪的物體前景、后景在一個平面上出現,物象之間互不遮擋,互不重疊,既看到眼前的物象,又能完整地看到后面的物象,從而呈現出較強的裝飾風格。出于質樸的求全的思想感情和審美定式,創作者更是打破實現的障礙,運用表里統一的手法,全面地表現物象。對于剪紙而言,現實的物象背面、頂面、底面或內部雖然是看不見的,但是它是存在內心感悟的,看不見的是合理的,但不剪出來卻是不合理的。把感性和理性充分綜合的動態辯證起來,體現出于二維空間里的審美全貌。
民間剪紙不受自然物象固有形的束縛,不以外表的模擬為滿足,把所有的物象在平面上表現。同時為追求造型的完整性、全面性,又將不同空間、時間中的不同景物進行描繪,充分體現了創造者的絕妙匠心以及求全的審美愿望。隨著產業化的進一步發展,剪紙藝術所能創造的藝術產業也逐步走向多元化,相對的產業除了有我們過節或特殊日子里掛著的燈籠;各種服飾;窗花;還有各類裝飾品和藝術品。窗花等喜慶用品的推廣和批量生產在帶給人們一定樂趣的同時也為其生活平添了幾分誘人色彩;個人吊墜、服飾配件上面雕刻或印制上剪紙的花樣搭上相對的顏色既高雅還有文化;家居擺設或裝潢中合理的運用剪紙的藝術效果,不僅改善了我們的家居氛圍,也使得居住著的人們賞心悅目;再就是藝術品的再造,將陶藝、木藝、玻璃雕刻等與剪紙結合起來,欣賞者與收藏者的品味也就不言而喻了。
民間剪紙來源于生活,剪紙的創作者把他們對生活、對自然的認識、感悟以剪紙這種特殊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是他們內心情感的一種表達,因此,這種藝術表達重在表現神似,而不是表現形似。同時,受剪紙工藝的限制不宜采取完全寫實的手法,只能采用突出表現對象輪廓特征的手法,運用變形、夸張,以突出表現對象的特征。因此夸張和變形成為剪紙中最常用的表達語言之一。夸張變形是人類創造性勞動的成果和智慧的結晶,無論是仰韶文化的彩陶紋飾,殷商青銅器的圖形紋樣,還是秦漢的石刻藝術,都是以藝術夸張之美來顯示其永恒的藝術魅力。剪紙作為原始藝術的直接承載體,在夸張變形方面有著突出的表現。
民間剪紙的表現內容多來源于現實生活,并且大多反映勞動人民身邊的生活、事物,但它并非只是對其作品所要表現的物象進行簡單、直觀的模擬,而是超越現實客觀表現,通過夸張和變形改變對象的性質、形式等來改變自然原形的慣常標準。它之所以能夠得以長久廣泛的流傳,納福迎祥的表現功能是其主要原因。作為一種在中國繁榮了兩千多年的民間藝術,剪紙既是民族文化的精粹,也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產業化的發展也讓我們深刻體會到勞動人民的藝術智慧,就是中國人最大的財富。目前,剪紙不僅被廣泛運用到舞美設計、舞臺設計、服裝造型等領域,還在廣告宣傳,比如賀年卡、電話磁卡等方面大顯身手。每逢春節,剪紙藝術品隨著年味的增強,重新走入百姓家庭,并成為吉祥喜慶活動的必備品。與此同時,剪紙藝術還受到了世界的青睞。一批民間收藏愛好者開始大量出現,一批年輕剪紙藝術家的著作權意識正在覺醒,將對剪紙市場步入正軌產生促進作用。在傳統技藝、內容和形式上加強創新的思維和勇氣,以更多更好的作品來承載駕馭市場。
剪紙藝術的產業化,作為21世紀全球經濟一體化時代的開拓產業,是中國未來最有潛力的產業,文化產業也是黨和政府今后若干年內將要大力發展的支柱型產業。剪紙產業化之所以受到國內外與人的的倡導和青睞,一方面國內民眾文化素養的提高,本著對傳統藝術的愛好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逐漸開始關注于它的產業發展趨向。人們更多的想通過這些豐富的剪紙作品而從中了解和認識她的深層文化,以提高其對藝術的鑒賞和收藏水平。另一方面國外友人對我們有著幾千年深厚歷史和文化底蘊的中國,乃至中國傳統剪紙藝術深邃底蘊的探究和喜愛之情,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們跑到中國來,迫不及待的積極品味著它的深刻魅力。但兩者無論哪一方其初衷都是相通的、相一致的,追求自己喜愛的東西,也讓自己心情愉悅。加之對外開放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力實施以質取勝和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加強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和服務外包基地建設,支持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出口。從而也顯示了我們的民族凝聚力的向心所在。我們必須在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的的基礎上堅定信心,同力協作,科學的攜手為剪紙藝術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和剪紙藝術的產業化進程多做貢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