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濤+劉瑩
摘要:高等院校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人才的搖籃,因此,增強大學生的創新能力便成為很多院校面臨的重要課題。不過當前,貴州省高校大學生創新教育存在著學生創新意識較弱、教育模式比較陳舊、指導老師隊伍力量薄弱、社會和學校對創新教育重視不足,缺乏充裕經費、創新教育課程體系有待完善、創新實踐基地過于形式化等問題。本文將從貴州省高校實際情況出發,提出改進我省材料類大學生創新教育的主要方法,為更好地培養我省材料類大學生提供思路,為地方發展輸送具有創新能力的優秀人才。
關鍵詞:貴州省;創新教育;材料專業
一、貴州省高校材料類大學生創新教育的現狀
國內多數高校都開設了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不過綜觀貴州省內數所高校材料類專業培養現狀,發現在教學觀念、課程體系、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手段等方面與省外重點院校同類專業相比存在較大不足。主要表現為學生理論知識不深,動手實踐能力不強,創新能力弱等。本文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對貴州省內開設材料類專業高校,如貴州大學、貴州師范大學、貴州民族大學、貴州理工學院、貴陽學院等五所高校的400名學生進行調查,收回有效問卷389份,有效率為97.3%,可以說較為全面地了解了貴州省高校材料類專業創新教育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問題具體如下:
1.創新意識薄弱,模式比較陳舊
創新教育在中國僅有十多年的歷史,從試點院校到全國普遍推廣,適應了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貴州地方高校創新人才培養剛剛起步,與全國其他地區相比,無論觀念還是創新環境、文化氛圍相對比較落后。創新教育還是以理論學習為主,基本還是傳統的屏幕加課件,硬件設備、教學方式還未達到實用性的要求。
2.指導老師隊伍力量薄弱
我國大學生創新教育的現狀首先表現在大學生迫切的創新教育指導需求和指導老師隊伍力量薄弱的矛盾上,這一點在貴州省高校表現得尤為突出。創新教育的重要基礎,是要具有專業理論和實踐經驗都具備的師資隊伍。大部分高校都安排其它專業教師或團委老師、輔導員等兼任大學生創新教育指導教師,因而難以保證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高質量的創新教育和指導。
3.缺乏充裕經費和場所支持
完備的創新教育條件,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不過,目前在大學生創新教育和實踐中,我省廣泛存在著創新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和缺少實踐基地的問題。雖然一些高校也為學生開辦了地點,但這些場所參差不齊,大多太過形式化,很難成為學生項目成長的基地。
二、貴州高校加強大學生創新教育對策
1.合理調整教學計劃,加強創新實踐環節,完善創新教育體系
由于貴州省的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受傳統思想影響較深,創新教育的開展阻力也較大。為了實現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效果的提升,學校還要積極地對原有的教學計劃予以合理的調整。適當減少課堂理論教學方面的學分所占的比重,并適當增加實踐技能方面的學分所占的比重。[1]也可以制定一定的學分抵消措施,例如,如果學生參與各種競賽獲得名次或者獎項,以及在各種期刊雜志發表文章,即可適當抵部分選修課學分等。[2]另外,學校還可以引入適當的激勵機制,為表現突出的學生提供物質和精神方面的獎勵,以更好地激勵學生參與各種創新活動。
2.加強創新培訓師資隊伍的建設
要真正做好大學生創新教育,還需要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下大力氣。大量高水平、經驗豐富、能力強的專業指導教師對大學生創新教育能否成功意義重大。學校要大力開展對本校教師創新教育方面的培訓,同時學校也要積極制定各種政策,激發教師投入到學生的創新教育工作中去。例如,對表現出色的教師可以適當增加課時補助等。[3]另外,還應邀請社會各界經驗豐富的企業家、成功人士、技術專家和學者等組成的兼職教師隊伍。
3.增大創新教育專項經費扶持力度和加快創新教育實踐基地建設
教育經費是開展創新教育活動的重要保障,學校應積極籌措和爭取更多的創新教育經費,并且還可以設立大學生創新專項基金,扶持那些有基礎、有創意、有前景的項目,解決他們的經費需求,還要扶持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新。創新實踐基地是大學生開展創新教育活動的重要載體。貴州高校應根據自身的專業、學科情況建立創新實踐基地。還可以通過與當地政府、知名企業合作等方式,充分發揮社會對人才培養的巨大優勢,為學生創造出更優越的創新訓練環境。高校與社會聯合開展學生創新教育活動,使得企業能夠接納學生進行實踐教學,增加他們的實踐機會,最終大學生通過自身努力來實現人生夢想。
三、結束語
目前,貴州省的高等院校正處于關鍵的轉型與發展時期,不過創新教育現狀不容樂觀。創新教育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有賴于國家、社會、高校等各方面的支持、努力與配合,貴州高校更需要根據自身的辦學特色和區域發展優勢,積極探索與實踐,并使之貫穿于創新教育的整個過程。我省的高校材料類專業應該把握這個重大機遇,積極探索大學生創新教育的路徑,推進創新教育,要發揮各方的聯動作用,最終實現為地方發展提供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的根本目標。
參考文獻:
[1]陳曄,徐晨.地方高校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研究與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1,3,104-107.
[2]劉天驕,劉振利.西部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13,241-242.
[3]周少基.大學生創新能力缺乏現狀及改善對策[J].時代教育,2014,8,201.
基金項目:貴州理工學院2016年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重點課題,項目編號:2016ZDKT07
作者簡介:楊柳濤(1983—)男,河南省商丘市人,貴州理工學院材料與冶金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高分子材料研究。
通訊作者:劉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