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力群+王宇+孟婷婷
醫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生命的學科,雖然具有鮮明的專業性與技術性,但它不僅是人學,更是“仁學”。因為在醫學領域,無論是健康、疾病的概念,還是臨床決策的過程,以及對患者的關懷,都無時無刻不體現著人文精神。與國外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相比,我國醫學研究生人文教育明顯不足。根據目前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特點,如何提升我國醫學研究生人文教育的質量和規模,積極地探索尋找適合現今情況的教育模式,可以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提高對人文醫學重要性的認識。
要全面提升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人文素養,首先應該充分認識人文醫學的重要性。相比于歐美一些國家,我國醫學院校,醫療機構注重學生專業技能的訓練而忽視醫學生醫患溝通、交流能力的培養,導致醫學生對醫患溝通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更欠缺醫患溝通的應對策略,從而使臨床醫學專業研究生更容易受到緊張關系帶來的負面影響。
二、根據教學現狀及特點選擇教學模式。
科學的授課方式是使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人文教育取得實效的重要條件。自2015年起,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并軌,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需要進入基地培養33個月,這也就意味著專業學位研究生大部分時間是在培養基地度過。通過學校開設課程,對研究生進行集中授課并不現實。因此采用新的教育模式對專業學位研究生進行人文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其主要方式包括:
1.采用新興媒體進行教學。
新興媒體是指在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微信、手機APP等。學校應用便捷的網絡資源,以新興媒體為媒介,可以為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提供豐富的線上培訓以及線下學習活動。學生也可以充分利用閑暇時間接受醫學人文教育熏陶,從而克服臨床研究生時間不充分的局限性。
2.開發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即MOOC。
MOOC雖與傳統網絡公開課一樣基于網絡授課,但MOOC相對簡短,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可以利用零碎的時間進行學習,并且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提問和課后討論,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MOOC還可開發為“闖關模式”,只有前期學習答辯后才可進行后續學習,從而保證了學習效率。同時,學校可以在固定時間段開始授課,有利于學生克服學習的隨意性。總之,MOOC平臺作為系統性的學習平臺,既克服了傳統的學習模式的限制,又解決了新興媒體授課效率低、系統性差的問題。
3.加強課堂與課外的結合。
醫學人文教育不僅限于知識的傳授,也包括精神的熏陶,學校可以通過開展各式各樣的文體活動,在活動中傳遞醫學人文的知識,將醫學人文精神寓于活動中,從而達到對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進行人文教育的作用。大連醫科大學連續數年在學校及基地開展了一系列的人文素質大講堂活動,不僅豐富了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課余文化生活,也讓學生對人文精神的內涵有更深刻的理解。
4.根據學生現有知識結構安排教學內容。
醫學生的人文素質培訓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經過本科階段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課程基礎,有一定的知識儲備。相對于其不斷攝取新的醫學人文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專業學位研究生學會如何把理論轉化為實踐,即強化運用。高校導師應該重點提高學生應用哲學的思維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會學生應用辯證方法去分析醫療現狀,運用普遍聯系的思想去發現醫療行為與患者之間的關系等。高校及教師分階段開展醫學基礎性人文素質教育和醫學專業型人文素質教育。初期通過醫學實驗動物學課程使學生對一些醫學常用動物的生活習性有所了解,在用動物做實驗時能夠愛護動物,減少動物的痛苦。后期可結合案例教學這種開放式、互動式的教學方式,教師盡力營造一種自由、開放的教學氣氛,給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注重個體的參與、反思和表達,與學生一同分析代孕、器官移植、醫患糾紛等涉及醫學人文的案例中的問題,從而使學生能夠更急客觀、全面的認識醫患關系與醫學人文,使人文教育真正“人文化”。
三、提升指導教師的人文素養。
教師的一舉一動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大部分的在校時間都在臨床基地度過,指導教師作為教育的主體,在指導研究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同時,也發揮著榜樣示范的作用,因此高校應該重視教師言傳身教的影響,督促、協助教師不斷提升自身人文素養。提升導師人文素養不僅有助于全日制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人文素質提高,也有助于同等學力研究生人文素質的提高,并且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現有的醫患關系。總之,導師與學生的人文素質發展應是齊頭并進,共同提高。
四、完善人文素養考核指標體系。
生命理念、醫療道德、健康價值時刻貫穿在醫療活動的血液中,他們使醫療行為賦予了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屬性。在難以考量學生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大背景下,應積極構建、完善人文素養的考核指標體系,讓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參與到一系列的考核中,通過考核指導和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考察。
五、加強對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心理狀況的了解。
在當前醫患關系背景下,醫患關系間的不良因素已經對臨床醫學專業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響。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在讀期間是職業生涯的起步階段。此時的心理狀態對整個職業生涯均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面對較大的就業壓力,緊張醫患關系,高強度的工作,尤其是傷醫事件的頻繁發生,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很容易產生職業倦怠。我們在加強醫學生傾聽及溝通能力培養的同時,更應該關注其心理狀態的改變。增加醫學生心理健康知識培訓,幫助建立有助于其心理健康的應對方式。否則,不良的心理狀態不僅不有助于醫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對整個醫療環境的發展也是阻礙。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作為未來我國醫療工作的中流砥柱,學校和社會應給予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更多的關注及人文關懷,使他們在為病人消除病痛的同時,感受到并學到關懷與感恩,引導他們把促進自我心智品質發展作為研究生生涯中的自覺訴求。醫學研究生能夠健康成長、全面發展,成長為祖國醫療衛生事業的可用之才,為祖國醫療衛生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王壽宇,劉明川,李慧珍.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人文教育的思考[J].醫學與哲學2015(36):9-15
[2]劉楊,朱艷,王利.醫患矛盾對醫學研究生創新環境的影響[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25(4):541-544.
通訊作者:唐羚,大連醫科大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