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不僅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本文從三個方面探討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路徑。
關鍵詞:國家治理體系;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
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指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國家治理能力就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①。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符合了歷史發展的潮流,也符合了我們國家改革的實際需要。我們必須立足國情,立足現實探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一、認清治理基礎
一個國家的國情很大程度影響、決定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理念與實踐。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符合社會發展的進程,符合客觀實際。當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是我們國家治理的基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正確認識和深刻把握基本國情。正如鄧小平所指出:“社會主義本身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而我們中國又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的階段。一切都要從這個實際出發,根據這個實際來制定規劃②。”同時,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借鑒別國經驗,但決不能照抄照搬,全盤照收。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強調,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經驗,必須長期堅持。最重要的是,堅持黨的領導,貫徹黨的基本路線,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確保改革正確方向③。在中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只能一切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而不能從主觀愿望出發,不能從外國模式出發,不能從對馬克思主義著作中個別論斷的教條式理解以及附加到馬克思主義名下的某些錯誤論點出發④。我們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一定要堅持從基本國情這個最大的實際出發,推進國家治理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二、明晰客觀現實
我們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上積累了豐富經驗、取得了重大成果。我國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社會和諧、民族團結,同世界上一些地區和國家不斷出現亂局形成了鮮明對照⑤。這說明,我們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總體上是好的,共產黨執政水平和治理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適應我國國情和發展要求的。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這也正是我們的巨大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我們明確了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給我們提供了正確的理論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我們提供了剛性保障。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相比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比人民群眾期待,相比當今世界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相比實現國家長治久安,我們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方面還有許多不足,有許多亟待改進的地方。比如說,我們的治理主體相對單一,;治理理念存在偏差;治理方式還是自上而下,上下互動不足等等。我們在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道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三、明確實現路徑
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改革和完善黨的執政方式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重要保證。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在“切實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上來” 一文中進一步指出,要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設,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這需要我們加以著重分析和深刻理解:
(一)關于提高科學執政能力
科學執政,就是要結合中國實際不斷探索和遵循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以科學的思想,科學的制度、科學的方法來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要提高科學執政的能力:
一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不斷提高全黨馬克思主義水平。特別是馬克思主義的最新理論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用這些與時俱進的理論武裝頭腦,繼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及時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努力把握客觀規律,認真總結黨的執政經驗,不斷提高黨的執政水平。
二是要堅持以科學制度保障黨的執政實踐。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第一句話就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三中全會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制度建設既是黨執政的遵循,又是黨科學執政的保障。推薦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就是要加強制度建設。在新的形勢下堅持科學執政,必須把制度建設作為貫穿黨的執政全過程的保障性工程來抓,大力推進制度創新。
三是堅持以科學的方法推進黨的執政實踐。我們國家改革進入深水區,社會進入轉型期,各種矛盾相互交織,現代的國家治理要求執政黨必須積極探索運用現代管理學、組織學、心理學等現代科學方法加以綜合治理。
(二)關于提高民主執政能力
民主執政就是要堅持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支持和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堅持和完善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發展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壯大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而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中,治理國家不再僅僅是國家機關的事情,各個社會主體都應當擔負起相應責任,做到各盡所能、各盡其責,充分發揮各個社會主體的力量,平等、協商地共同治理國家。這就需要廣泛發展民主。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是非常有效的實現民主的方式。實踐中,要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進一步完善協商民主;進一步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進一步擴大基層民主,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豐富民主的實現形式,保障人民群眾通過各種途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利,等等。
(三)提高依法執政的能力
依法執政,就是要堅持依法治國,黨領導立法、帶頭守法、保證執法,不斷推進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法制化、規范化⑥。堅持依法執政,根本的是要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統一起來。十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核心手段和重要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指出,凡屬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據。在整個改革過程中,都要高度重視法治思維和法制方式,注重法治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實踐表明,法治是降低國家治理成本、實現治理價值目標的最佳途徑。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必須首先做到法治現代化,用法治的力量主導國家治理,在法治的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
依法執政在實踐中就是要強化法律意識,完善法律體系,加強執法監督,這是實現依法治國、依法執政的當務之急。其中最為關鍵的是執政黨及其領導的政府要絕不允許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經濟,依法處理各種社會矛盾,依法管理社會事務,做堅持法治的表率。
綜上所述,推進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一個過程,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制度的不斷完善,社會的不斷進步,必將實現現代化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切實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上來 2013年12月31日
[2]《一切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252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習近平.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三中全會上的報告
[4]王立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理論的新發展》[N].光明日報
[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6]江澤民.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
作者簡介:于秀麗(1980.06)女,籍貫:遼寧省丹東市,單位:中共丹東市委黨校,副教授,副主任,學歷: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法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