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
摘要:充分發(fā)揮國企共青團的工作職能優(yōu)勢,不僅成為了新時期創(chuàng)新共青團工作模式的出發(fā)點,也構成了組織和管理青年職工的新思路。
關鍵詞:國企改革;共青團;著眼點;措施
目前國企面臨著歷史上的第三次改革,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混改為主要內容的改革模式,其表象體現為對物化組織資源和物權的優(yōu)化,但實則卻是對人力資源結構的調整和整合。作為國企青年職工,因他們具有時代朝氣和可塑性,自然成為了推動國企改革的中堅力量。然而,散落分布在各個工作崗位上的青年職工,在日常工作中難以發(fā)揮其集體推動力。而且,他們的可塑性也意味著極易被組織內消極思想所影響。因此,充分發(fā)揮國企共青團的工作職能優(yōu)勢,不僅成為了新時期創(chuàng)新共青團工作模式的出發(fā)點,也構成了組織和管理青年職工的新思路。作為國企黨委領導下的共青團組織,其工作的著眼點不僅來自于上級黨委所交付的任務,還來源于自身在工作中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基于以上所述,筆者將就文章主題展開討論。
一、國企改革對共青團工作的內在要求
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認識內在要求:
(一)轉變工作視角
受到國企任務驅動型工作模式的影響,國企共青團工作有著被弱化的趨勢。該趨勢的形成,部分歸因于團委工作模式問題,部分則歸因于團委工作視角問題。以政治先進性為傳統(tǒng)工作視角,則直接導致了團委工作與國企主營業(yè)務之間存在著“兩張皮”的現狀。從而,團委干部在工作中面對現實的國企組織生態(tài),也顯得缺乏工作底氣。因此,國企改革便對轉變團委工作視角提出了要求。
(二)創(chuàng)新工作內容
隨著工作視角得到了轉變,接下來就要求創(chuàng)新團委工作內容。前面已經指出,國企改革背景下國企面臨著調整和整合人力資源結構的重任。在調整中必然會涉及到對既得利益的再分配,進而組織阻力自然產生。為此,國企共青團在工作中所追求的政治先進性,便落地為塑造青年職工正確的職業(yè)觀,并以此來促進他們完成自我人力資本提升和轉換任務。
二、要求驅動下共青團工作的著眼點分析
在以上要求驅動下,國企共青團工作著眼點如下所述:
(一)著眼于在組織上助力國企改革
國企青年職工是推動國企改革的生力軍,他們最能理解國企改革的時代意義。但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那樣,散落于各個工位上的青年職工,難以在推動國企改革中形成合力。因此,共青團工作便應著眼于在組織上對青年職工進行管理,使其真正成為助力國企改革的動力。
(二)著眼于在思想上助力國企改革
受到青年職工職業(yè)思想意識成長性的決定,他們在散落的工位中極易受到組織內部消極思想的影響,進而在相對封閉的組織環(huán)境下和傳幫帶機制下,將可能把消極的思想意識作為“真理”來看待。為此,共青團還需要著眼于對青年職工進行職業(yè)思想教育,使其在思想上與國企改革要求保持高度一致。
(三)著眼于在輿論上助力國企改革
國企改革需要由組織變革來推進,而組織變革中所形成的阻力又是抑制國企改革的重要因素。因此,共青團工作還應著眼于在輿論上助力國企改革,即在青年職工群體中消除對國企改革意圖的誤解。
三、開展共青團工作的措施
根據以上所述,開展共青團工作的措施可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構建:
(一)國企改革背景下展開輿情調研
共青團工作要做到與國企改革現狀相適應,并與國企主營業(yè)務內容相契合,首先就需要展開輿情調研,即通過調研來對青年職工的思想動態(tài)進行把握。調研的方式可以為:(1)共青團與人力資源部門合作,開展對青年職工的在線問卷調查;(2)共青團在組織生活中,對部分青年職工進行訪談;(3)共青團通過分析企業(yè)貼吧發(fā)言,來獲取相關信息。
(二)轉變視角實現政治生活的落地
轉變工作視角的關鍵在于,實現共青團日常政治生活的落地效應。而評價是否落地的關鍵則是,其是否與國企當前的改革實際相聯系,政治生活能否依托青年職工攻克目前的改革困境。在具體的實施中,團委管理者應前置性的預設政治生活主題,在預設前則需要結合當前的輿情和國企改革任務,能動的完成政治生活的主題設計。在組織生活中,則以集體研討的方式來加強青年職工的參與感。
(三)開展主題活動提升其職業(yè)意識
政治生活中的主題與國企現實相契合,這是實現落地效應的第一步。緊接著,就需要創(chuàng)新共青團的工作內容。結合青年職工的行為偏好,可以采取儀式性活動和主題演講的方式,在青年職工群體中強化他們的職業(yè)使命感,以及通過樹立先進典型來形成學習先進和鞭策后進的職業(yè)競爭氛圍。另外,與人力資源部門相協同開展青年職工業(yè)務技能大比拼活動,在新時期仍需得到貫徹。
(四)基于線上線下釋放改革正能量
面對廣大青年職工散落在不同工位這一現實狀況,共情團可以大力挖掘線上信息發(fā)布的潛力。筆者建議,可以設置共青團微信群,使得團委能夠及時將青年職工中的先進事跡發(fā)布出來,并能在微信群中開展主題討論。
綜上所述,以上便是筆者對文章主題的討論。隨著國企改革的不斷推進,國企中的不和諧聲音也日益顯著,其實則是對未來不確定性的一種憂慮。為了保障青年職工隊伍的穩(wěn)定性,共青團還應改善與他們的溝通機制,以新的姿態(tài)和重視青年職工職業(yè)心理疏導的方式,來增強與國企改革大環(huán)境的適應性。
四、小結
本文認為,散落分布在各個工作崗位上的青年職工,在日常工作中難以發(fā)揮其集體推動力。而且,他們的可塑性也意味著極易被組織內消極思想所影響。因此,充分發(fā)揮國企共青團的工作職能優(yōu)勢,不僅成為了新時期創(chuàng)新共青團工作模式的出發(fā)點。通過主題討論,國企共青團的工作措施包括:國企改革背景下展開輿情調研、轉變視角實現政治生活的落地、開展主題活動提升其職業(yè)意識、基于線上線下釋放改革正能量。
參考文獻:
[1]安海波.當前形勢下推進國企共青團工作改革初探[J].企業(yè)文化旬刊,2017(5).
[2]李偉.關于如何開創(chuàng)國有企業(yè)共青團工作新局面的思考[J].改革與開放,2014(22):96-96.
[3]張雅麗,謝偉.廣州國有企業(yè)青年的素質與共青團工作取向[J].青年探索,2000(4):21-23.
[4]段海.現代企業(yè)制度下國企共青團工作略議[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1999(1):43-45.
[5]郭志軒.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 推動國企改革轉制創(chuàng)新轉型[J].企業(yè)與文化,2015(4):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