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琳琳
摘要:隨著時代發展,宏觀經濟環境的改善,人們對文化歷史的重視度越來越高。在實際生活中,新城建設在快速發展,在對舊城的更新中,很多的古建筑都會遭受破壞,甚至有很多上百年的建筑遭受無情拆除。近年來,政府和相關部門對古建筑群保護表現出了極大熱情,在面對古建筑群大型保護事業,人們也面臨很多機遇和挑戰。本文主要以泰山為例對古建筑群的保護利用要點進行了進一步的分析。
關鍵詞:泰山;古建筑群;保護利用
1泰山古建筑群概況
泰山被譽為中國的“國山”,自古便有“泰山安,則天下安”的說法,泰山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于一體。圍繞著封禪文化而形成的泰山古建筑群,綿延整個登山路徑。經過歷史的動蕩,歷史建筑的原貌早已失去,現存龐大的古建筑群大多為明、清建筑,或民國、乃至現代在原基址上修復、補建之作。
泰山雖沒有五臺山那樣歷史悠久的古建筑群作為勝景,但泰山古建筑群有自己獨特的景觀表現。首先,泰山古建筑群的文化特征明顯;其次,建筑空間組織完整有序;同時,建筑與周邊山體環境和諧共融,因地制宜,有較強的園林景觀特色。
泰山,是世界首例文化與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游景區。泰山不僅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神奇意境,而且有“穩如泰山”、“重如泰山”的美譽,更有“泰山安則天下安”、“國泰民安”的精神內涵,被譽為中華文明的標志,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泰山古建筑群則是泰山的重要組成部分,涵蓋區域廣,包含內容多,級別等級高,基本上被國務院公布的第三、第五、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囊括其中,有的還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因此,具有極高的歷史、科研、審美、書法藝術、旅游經濟和精神文化等多重價值。
2 古建筑群保護利用要點
2.1體制保障—構建古建筑保護監督考核體系
政府的具體決策者是政府部門的領導者們。古建筑遺產保護工作的成功與否,取決于領導者們對古建筑遺產保護的認識程度。要讓領導者們重視古建筑保護,就要將古建筑文物保護工作作為領導干部工作成績考核和科學發展觀總體考核的重要內容,把古建筑文物保護列入相關部門領導責任制,將干部考核制度納入古建筑保護監督考核機制,建立省、市、縣、鄉逐層考核制,每一級都有專門從事古建筑保護的機構和人員。建立獨立且順暢運行的文物保護監督考核機制,將古建筑保護參與主體的相關職責加以明確,負責古建筑文物保護工作的監督、檢查和評估,對古建筑文物保護工作成效顯著的相關領導進行表彰,對不作為、工作不主動不及時的政府部門和領導干部進行處罰。除政府考核制度之外,開辟社會監督渠道。政府應對古建筑保護工作相關信息向社會公開,保障公眾有知情權,充分行使監督權利。同時,政府應設立有效監督保障措施,保證公眾能夠對古建筑保護工作充分發揮自己的知情權和參與權,對政府行為進行有效監督。
2.2 人才保障—構建古建筑保護人力資源管理體系
構建古建筑保護人才隊伍,進行古建筑保護工作從業隊伍的專業培訓和素質建設,是古建筑保護工作推進的前提和保障。目前,坊子區文物保護中心具備專業保護知識的人才極度缺乏,大部分是從其他單位臨時抽調過來的人員,沒有古建筑保護專業知識。引進古建筑保護的專業人才,使他們掌握具備開展保護工作所必需的方法和技能,是坊子區古建筑保護工作的當務之急。積極引進專業人才。要對古建筑文物進行合理保護,需要精通專業理論和實踐經驗的專業人才。無論是理論政策的把握,保證政策的咨詢,古建筑資源調查摸底還是古建筑保護規劃的制定、實施,都離不開專業人員的指導。引進一批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豐富實踐經驗,具備古建筑保護、維修、管理知識的專業人才,建立古建筑高水平的文物保護工作專業人才隊伍。
經驗豐富的專業人才對保護工作提供指導,大量測量、調研、走訪等基礎性工作還是靠工作人員完成。形成人才引進長效機制,每年從高校對口專業中招聘年輕的基礎工作人員,培養人才隊伍梯隊。
2.3 資金保障—構建古建筑保護多渠道資金來源體系
古建筑遺產保護需要有完善的資金運作機制。采用以政府投資為主體,市場運作和社會資金為輔助的多渠道投資的資金來源手段。
首先,國家和地方政府的財政撥款是古建筑保護資金最主要的來源。將古建筑遺產保護資金列入政府收支預算,統一撥款、統一使用、專款專用;其次,充分依靠社會的力量,開辟市場化運作的投融資體制。鼓勵社會資本和民間團體參與古建筑保護,多渠道籌集保護資金。利用市場化運作模式,在保護的前提下適度開發利用,實現古建筑保護的可持續發展,以取得更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再次,利用各類古建筑文物保護的相關優惠政策,為古建筑文物保護提供政策層面的資金籌措方式。例如,利用在文物保護方面的優惠政策,如土地建設方面的稅收減免、文物保護低息貸款、公益事業撥款、發行獎券等,開辟多層面的資金來源渠道;最后,建立保護資金專項監督機制,充分發揮組織機構、社會監督的作用,特別是新聞媒體,資金支出要依申請由政府部門向全社會公開,共同監督。
結語
保護古建筑群是當今人們越來越重視的問題,隨著時代發展,古建筑群價值體現的更加明顯,它對藝術、建筑、園藝等多個領域都有重大意義。隨著經濟建設的提升,國家也加大了對遺產保護的重視度,文物保護相關部門開始嘗試制定文物保護規劃,對現今不科學不合理的保護制度進行全面改革。同時要提高國民綜合素質,意識到文物建筑的重要性,從自身出發對文物進行愛護和珍惜。
參考文獻:
[1]江黎.古建筑群保護項目的綠色評估綜述[J].中外企業家,2016,(17):245+247.
[2]王婷.泰山古建筑群價值評估體系的構建[D].山東農業大學,2016.
[3]湯羽揚,宋堯.黃田村古建筑群保護利用導則淺析[J].建筑與文化,2016,(02):156-157.
[4]孫珍.武當山古建筑群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研究[D].貴州民族大學,2014.
[5]秦浩.雙桂堂古建筑群保護修復設計研究[D].重慶大學,2013.
[6]陳林.梁平雙桂堂破山紀念堂與僧侶宅院建筑設計研究[D].重慶大學,2013.
[7]李立.山東濟南華陽宮古建筑壁畫病害及其治理對策研究[D].西北大學,2013.
[8]蔣承辰.張谷英村古建筑群“灰空間”的保護與傳承[D].北京林業大學,2014.endprint